你需要的不是例會報告,而是對焦

身為會議轉型與團隊發展顧問,對於會議,我最常聽到的抱怨就是「我們有開不完的會,一個接一個、沒完沒了」、「上班時間都花在開會,我都沒時間做事了!」,其中,客戶告訴我,最令人覺得浪費時間的一種會議就是團隊例行的週會或月會(Status Update Meetings)了。

為什麼「進度回報例會」(Status Update Meetings)為人詬病?

在這種例會中,多半聚集了整個團隊的人,每個人輪流報告自己的工作進度,它原本的設計是想讓團隊中所有人了解其他人的狀況,可以掌握全局,但是常常變成老闆在宣布事情、唱獨角戲,而所有人依序和老闆報告,多數人在沒輪到自己的時候,就在旁邊等待,收發信件或是滑滑手機,就算接下來報告的事情,不一定真的跟你相關,你也不能離開。

一篇調查指出,美國的白領員工每週大約4.6個小時在準備例會,加上另外4.5小時在參加各式各樣的例會,這個驚人的數據就表示,五個工作天就有一天以上的時間被例會相關的活動吃掉,如果這些是高效率、高產出、讓團隊持續進展的會議還不打緊,但是受訪者表示,他們寧願把這些時間花在等油漆乾、跑政府機關辦事、甚至是通勤上,就可想見浪費時間的例會也給人很大的精神折磨!而對於公司來說,這樣的會議不但勞民又傷財。

如果你很幸運,你開的是另一種例會

如果上面的敘述,對你來說非常陌生,恭喜你!你的例會可能很不一樣,我們叫這種會議,對焦會議(Alignment Meetings)。對焦會議的目的和設計與進度回報例會不同,他的目的是讓與會人員可以共同理解和處理高複雜度的事情,每個人在會議的角色中都是主動的,且有一個共同目標 — — 透過集體的智慧,像拼拼圖般地、拼出事情的全貌。當然要轉換成這樣的會議不是一蹴可幾的,身為一個遠距工作團隊,我們自己也是經過了好幾個版本的測試,才找到屬於我們的會議樣貌。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和大家分享我們對焦會議的演進過程和我們從中學習到什麼。

設計高效能會議第一步 — 善用數位工具

身為一個橫跨歐洲、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六個不同城市,15人的遠距團隊,數位工具是不可或缺的,我們用自己的軟體Meeteor規劃會議議程,包含會議期望產出、議程與時間安排、分享事前準備資料、訂定互動準則等。再加上軟體開發團隊天天在用的Trello專案管理軟體,Trello就像一個線上的看板,由一排排的清單(list)和有一張張的卡片(card),每一張卡片都代表一項工作任務或軟體需求,對於軟體開發團隊來說,他們把每張卡片放在相應的清單上,用來標定每項任務的進展(準備中、進行中、卡關、完成、發佈等),所以對於團隊整體的狀況幾乎可以一目了然,看到一張張卡片向「完成」清單的方向移動,會蠻有成就感的。

所以我們就借用這個看板的架構,將「清單」設定為每一個單位的工作或特殊專案,像是設計、行銷、客戶服務、產品等,然後每週會議前,把自己單位的重要事項、達成的目標或是遇到的問題,寫在一張張卡片上,有的時候還會附上檔案或是加上連結,提供更完整的資訊。我們邀請每個人在會前都快速掃瞄過大家分享的內容,抓出需要所有人即時討論的重點事項,在會議中深入探討,省去了報告的時間,快速聚焦。這樣的做法看起來很有架構,但是我們幾次試驗下來發現,雖然Trello對我們的軟體開發團隊是有利工具,用在會議資訊整合和分享上,有一些不太合適的地方:

  1. 因為畫面的設計,每一個單位的工作看起來是獨立的,看起來每個清單各據一方,看不到彼此的關連性,但其實很多任務需要跨部門的連結,和不同角色的人息息相關。
  2. 每週的看板就像是一張照片,只看得到當下的狀態,但是不容易看到進程推展,以及我們如何向目標前進。
  3. 由於Trello設計是一目了然的鳥瞰視野,即使大家對於每張卡片可能會加上留言提供回饋,或是提問,各個負責人都需要點進去卡片看,有時候我們乾脆還是直接在會議裡面把那些提問拿出來討論。

數位工具不能協助我們達成目標時,乾脆用每日「立」會取代進度回報會議吧!

我們也曾問自己,我們真的需要開這個週會嗎?還是有別的形式,可以達成資訊交換,打通事情的目的?是的,如果你熟悉敏捷工作法(Agile)或Scrum的話,你應該有聽過每日站立會議(Daily standup),這種「立會」的特色是團隊在10–15分鐘之內掌握整體現況,每個人只回應三個問題:

  • 昨天完成了哪些任務
  • 今天計畫要完成什麼
  • 在哪裡卡關或遇到困難了 (比如說需要哪個成員提供資訊,客戶提供回饋等,如果不是跟所有人相關的癥結,通常負責人在會後運用其他時間協助相關人疏通。)

由於我們團隊的成員散布不同時區,我們訂定一個固定時間,每個人在Slack(團隊溝通平台)上,同時po上這三個問題的回應,如果需要某些特定的人的協助,就在上面標記那個人,通常沒有大事情的時候,三、五分鐘快速讓大家掌握現況,就散會了。

每日立會的目標是在不額外花時間開會的情況下,希望促進跨部門間的協作,但是,當我們處理事情的複雜度提高,參與的成員越來越多,會越來越難跟上大家的更新。一位做社群的同事反應,她到後來會自動跳過工程師的更新,因為看不懂他們在幹嘛,也覺得跟自己好像沒什麼關係,收到這樣的回饋後,我們又一起重新檢視了這個做法是否對跨部門的同事都適用,得到的結論是,雖然偶爾在每日立會中,出現了一些需要跨部門的合作的事項,但是和所有人花在每日立會上的力氣不成比例。

所以,我們現在是怎麼分享進度呢?從「例會」到「對焦」

在幾次跌倒又爬起來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適合我們的會議進行模式:每兩週一場45分鐘的對焦會議。這個會議的目標是協助大家根據團隊進展採取行動,並透過全部的人都在一起的時間,探討該週對於公司重要的事。比如說,產品要發布幾項新功能或是介面調整,行銷和客戶成功顧問(Customer Success)團隊必須要理解來龍去脈,翻譯成一般使用者可以理解的語言和敘述,搭配新功能發佈的時間,同時更新網站上的說明文件、截圖、發行電子報等等。有時,該週收集到的客戶回饋,也可以協助開發與設計團隊重新省思產品策略,或排定工作的優先順序。

這個會議也同時搭配著我們CEO每週發佈的里程碑進度更新摘要,所有人可以看到每個單位工作的重要里程碑:產品與設計更新、客戶回饋、社群迴響、公司的財務狀況等。由CEO與各部門負責人共同討論,統整、梳理這些資訊,並確保每個人都可以有權限看到公司的成長情形。

當然這不表示適合我們的方式也適用於每一個團隊,根據你的業務不同,團隊合作的頻率和默契等,可能你也會需要不同版本的對焦會議。

我們歸納出開一場好對焦會的七大重點

以下是我們在改善我們團隊工作流程、提升效率的過程中,學習到的七大重點:

1. 會前先分享最新版的進展

我們現在是使用Google Docs來乘載團隊重要里程碑和進展等重要訊息,每個部門的負責人負責在文件上更新進展,會議主持人在寄會議議程的時候,會提醒大家要先看過這個檔案,如果有什麼疑問或是想法,就直接加註解在檔案上,各負責人在會前就可以釐清或提供解釋。而會議中的時間,我們保留給發想和解決問題,把報告進展的時間降到最低。

2. 讓你的會議保持雙向互動管道

我們還是召開對焦會議的原因是希望將集體的智慧結合,共創新想法,和提供彼此回饋,這是只有在Google Docs上分享資訊所做不到的。我們鼓勵每個人在進入會議之前先思考幾個問題:「其他部門的這些進展對於我的工作任務有麼影響?」「我需要夥伴們什麼樣的支持或協助,才能讓我的工作繼續順利進行?」「我可以做些什麼或問什麼問題,來協助我的工作夥伴順利推展他們的工作?」

3. 如果真的需要討論的事,就大膽取消會議吧!

在一陣子的嘗試之後,我們的團隊決定每兩週開一次這個對焦會議,也在行事曆上預留時間,但是如果當週沒有什麼大變動,或是大部分需要解決的事項,都在會前完成的時候,我們的共識是直接取消那場會,然後把時間還給大家,不要為了開會而開會。同樣的,如果我們提早結束會議,也會提早散會,不然會議就是一種無底洞,你定三小時,就會想要開滿三小時,但其實說不定一個半小時的時候,就已經達成結論了。

The Meeteor team

4. 重視每個人的聲音

當你的團隊都是遠距參與會議,要確保每個人的聲音都能被聽見,我們自己是有一群人在紐約的辦公室,其他人各自在各自的國家打進遠距會議,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很容易在「主戰場」討論得太激烈,就忽略了線上的同事,如果你是會議主持人,在提出一個問題之後,可以鼓勵遠距的夥伴先拋想法,或直接邀請他們發表意見。另外,如果可以的話,盡量用視訊會議,而不是只有聲音,然後確保在螢幕上可以看到大家的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這樣其實對於對方提出來想法,會有更全面的解讀。

5. 把太細節的討論獨立出來

有些議題只有少數幾個人了解資訊,也需要少數幾個人討論就好,不需要花整個團隊的時間,所以在我們的會議裡,我們有一個互動準則是「當討論主題太細節或是偏題的時候,任何人都可以提醒大家,將這個討論獨立出來,會後由相關小組解決」,所以這不只是會議主持人才能做的事,只要你察覺一小撮人很興奮的討論,而其他人一臉茫然,這就是一個明顯可以介入的時刻。

6. 留些時間聯絡感情

對於遠距團隊來說,對焦會議可能是少數大家都可以看到彼此的時間,雖然大家可能也會在Slack上說笑,講一些垃圾話,但是能聽到彼此的聲音,沒有時間差的對話交流,是團隊建立更深厚感情的一種方式。我們自己通常會預留會議開始前的三到五分鐘做為暖身開機時間,讓大家都有機會分享工作外的趣事,也可以更了解同事。

7. 持續改善對焦會議的形式

文章看到這邊,你應該也有感覺到,我們為了提升對焦會議的效能,做了很多不同的實驗,也做了很多次的版本更新和升級,根據我們團隊持續成長,現有的方式可能也不會是唯一解,也會需要調整,重要的是,我們定期反思現在的做法是否仍能滿足團隊的需求,我們也鼓勵每個團隊成員勇敢挑戰既定做法,這樣才有不斷進步的空間。

你的團隊是怎麼開例會的呢?七大學習有哪一些對你來說有幫助呢?你們團隊在設計例會的過程中,有什麼不一樣的發現?非常期待你的分享!歡迎留言回覆交流喔!

嗨大家好!我是曹代Tai Tsao,Meeteor管理顧問公司亞洲區負責人, 商管書作者
我協助個人、團隊和組織發揮潛力、轉化工作模式,以發揮更大影響力。我在台灣和美國協助許多組織和團隊、提升團隊協作能力、領導組織變革與轉型以建立正面組織文化,提升整體績效。過去五年主要專注於會議管理、高績效團隊發展與教練及行為轉化。
我的書Momentum: Creating Effective, Engaging and Enjoyable Meetings
粉絲專頁Tai Tsao 曹代
個人網站www.taitsao.com
關於Meeteor
Meeteor於2013年在美國紐約創立,致力於協助團隊與企業進行會議變革,我們相信「學習如何開會」是企業變革的開端,也是企業競爭優勢與成功關鍵之一。我們以會議軟體服務起家,自2017年起著重於管理顧問服務,協助企業有效運用會議,降低內耗,提升管理績效,建立正面組織文化。2018年底我們拓展到亞洲區,期望服務更多的團隊,讓有效會議成為你團隊成長的基石。
英文資訊可以上Meeteor的官網粉絲專頁Twitter. 歡迎來信info@meeteor.com分享你在會議上遇到的挑戰,相信我們可以一起找出協助你團隊突破的方法。

--

--

Tai Tsao 曹代
Remote Taiwan/遠距工作/遠端工作/數位游牧Digital Nomad在台灣

On a mission to change the way we work.Change Management & Customer Success @MeeteorHQ. Author of Momentum: Creating Effective, Engaging and Enjoyable Mee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