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工作如何打造遠距團隊文化?自由工作的意義?Remote Taiwan x JANDI 活動紀錄(上篇)

Remote Taiwan 分享會記錄,遠距工作與管理經驗分享。如何培養信任?遠距離與自由工作者的真正意涵?團隊文化的建立與經營,如何選人?

本文記於 0719 & 0729 Remote Taiwan 兩場遠距工作分享會後,精華內容摘要紀錄,此為「上篇」。

前言(上篇)

主辦單位:Remote Taiwan
場地單位:Monospace 共同工作空間 & 三創育成

以「非程式開發者」的經驗分享出發,由兩位互為主管和員工的講者,談談彼此在 Remote 工作的配合、團隊文化的建立、溝通設計與管理方式。如何重頭建立一個遠距工作的團隊,以及如何善用遠距工作的優點,讓每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者:

曹凱閔(JANDI Taiwan 負責人|全職遠距|打造遠距團隊)

韓國 ↔︎ 台灣跨國&國內遠距工作
(以下稱為 KM)

現職 JANDI Taiwan Country Manager,除了本身提供的服務就是溝通協作工具外,也在團隊中推動各種遠距可能。在 JANDI 裡除了不寫程式外,包含行銷、客服、營運等什麼都做。

JANDI 是一個跨台灣、日本、韓國的跨國新創,透過更好的工具服務改善企業與團隊的協作體驗。而在極早期就跨國發展的原因,曹凱閔將在活動中分享如何建立遠距工作團隊,優化遠距會議的有效性,以及遠距協作流程經驗分享。

侯智薰(JANDI Taiwan 內容行銷|遠距工作|自由接案)

台灣 ↔︎ 台灣國內遠距工作&數位遊牧民族
(以下稱為 Raymond)

現為 JANDI Taiwan 內容行銷、天下文化(遠見)Podcast 內容製作,自由講者與寫手。大學期間就投入了遠距離工作,常被朋友吐槽,是個連出門玩都要帶著筆電或者平板的工作狂。

然而,Raymond 深深認為,遠距離不是一種逃離,就像網路不應該是讓人們更加疏遠,而是更加連結在一起;遠距離工作也是,如何在自律的前提下,找到合適的團隊與協作文化、適合的工具與工作流程,並且在工作與生活中找到彈性,這是 Raymond 要跟你分享的,網路時代的工作與生活新體驗方式。

遠距工作,如何配合、如何培養信任?

KM:那些年,我們相識的開始

有一天,我在線上課程平台 Hahow 好學校閒逛的時候,意外看到 Raymond 開的數位雲端工具課程,一時手癢想點擊進去看看有哪些工具,結果看到了 Trello、Google Drive、Slack…. 但就是沒有 JANDI!

一開始只是想賭一口氣,於是就發了訊息給 Raymond,想請教他對於 JANDI 的想法。我還記得是約在兩天後下午的台南,看起來一點都不符合成本效益的考量,便毅然決然驅車前往赴約。

老實說,我也沒想過這場約會將深深影響未來的一切。原本兩個小時的見面,最後花了一整個下午互相交換意見,甚至當下我就提出合作邀約。那天在台南火車站的月台,我做在地板上,匆忙地打開筆電記錄討論的內容,但我知道自己的眼神正在發亮,因為又看到了不同的可能。

2016 年底,就讀成大的 Raymond 和在台北的我,開啟了兩個城市的遠距。

KM:南部實習生計畫,擴展遠距團隊規模

和 Raymond 的遠距合作只是一個開端,而不是結束,但真正讓我下定決心要建立一個遠距團隊的,是南部實習生計畫。(這個計畫的原因之前在其他文章分享過

當坐上沙崙(台南高鐵站),往台南的區間車,看著即將放暑假的大學生們,突然一個疑問:暑假、學期間,台南高雄的大學生去哪裡找實習呢?詢問後得到的答案和大家心裡想的差不多。

如果我能將外國的新創資源投入台北,為什麼不給台南高雄的大學生一次機會呢?

或許一開始的想像很理想,但我們努力實踐這個理想;2018 年 8 月,JANDI 台灣團隊已經有五位成員,包含兩位主要的遠距工作者,未來還會持續增長。

KM:看不見彼此的你我,如何信任彼此?

台北台南 / 距離: 313.9 公里 / 時間:一年半

不論是地理距離或是時間長度,最後都沒有拉長「團隊的距離」;讓團隊凝聚在一起的,正是彼此的透明溝通以及信任

對於 JANDI 來說,遠距工作者和自由接案者稍有不同

除了被分配的專案工作外,也會參與到團隊日常營運、公司策略方向制定。如果沒有足夠的資訊通透、互相溝通與信任,不僅彼此工作難契合,對於團隊方向也有致命的傷害。

要能做到信任,先要有足夠的溝通;而溝通的目的,在於資訊的通透。

選好的人比,好的管理更重要,特別在倚重信賴感的遠距團隊中。如果先撇除人的因素 (實務上很難!),我認為資訊流是最重要的事情,換句話說,主管是否能掌握營運數據、成員狀況和專案資訊,幾乎決定了遠距的成敗。

(關於溝通設計與資訊流通的影響,請見下篇文章)

信任。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Raymond:遠距離工作的信任度,就跟遠距離戀愛沒兩樣。

如果你一遠距離戀愛,就想要遠離對方、不想參與,那沒多久必定分手。

信賴要足夠才能工作;信任要足夠才能交往。

對於 KM 的信任,是來自於他經歷了新創團隊的血腥風雨,團隊原本八個人因為行事風格與意見觀點不合紛紛離去,最後剩下他一個人。明明可以選擇離開這個跌入股底的團隊,但他卻選擇留下。

我知道那個當下一定很痛苦,但他仍然想抓住那一線希望,抱著讓更多企業在溝通上更有效率、在協作上更有效能,在工作上更快樂的理想,那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努力追尋著。

所以當他一個人來台南,問我線上課程的事情時,我回了他:

「我知道 JANDI 阿,但當時在備課時,覺得你們提供的功能沒有很完善,所以就沒寫進我的線上課程內容裡了,我希望上面推薦的都是我認為挺不錯的服務。」

不過,他先是告訴了我 JANDI 的狀況,以及他們產品的轉型與更新,我才瞭解原來台灣團隊剩他一個人,而且再進一步了解產品後,發現真的完善許多,產品與服務都上了軌道,但這些都不是我對於 JANDI 的最深刻印象,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眼前的 KM 的那一份執著。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是我的座右銘,而我在 KM 身上,實實在在地看到了這段話。那種跌到谷地,卻還是拼了命想再東山再起;那種經歷挫敗,不換成埋怨,反而換來謙遜與知足的態度,讓我在當下就直覺:「跟他合作,接下來的人生會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意外。」

而這一年多下來,果然沒錯,我非常慶幸我有做這個決定。我從他做事的態度上,看到了我能足夠信賴與信任的部分。

遠距工作的真正意涵?

積極參與工作的人才適合,並非逃離工作。

「今天不想去辦公室,那就遠距工作吧!」

「不想面對同事、不想跟同事溝通相處,我比較適合遠距工作。」

以上是很多人選擇遠距工作的主因,追根究柢都是過去有痛苦的溝通、合作、協作的經驗,想要「逃離辦公室」的心情,因此想要找一個可以遠距工作。不用看到同事、不用處理組織政治、不用強迫自己社交,簡直是完美的工作。但,事實真的如此美好嗎?

如果你曾經接觸 Remote Taiwan 社團的遠距工作前輩,無論是前後端開發者、設計師、文字工作者,你會訝異於他們的口條和善於溝通的能力。遠距工作者除了專業能力外,溝通能力更是決定一切的關鍵。積極參與工作的人才適合遠距工作,遠距工作絕不是逃離辦公室的藉口。

只有善於溝通、不怕主動發起討論的人,才能成為好的遠距工作者。

歡迎你來到這篇文章。按住不放,能拍 50 下。拍個手,再往下閱讀,謝謝。😉

KM 用遠距工作的前、中、後,分享為什麼溝通比想像重要。

1. 遠距工作之「前」:怎麼找到遠距工作?

即使現在有 SlasifyCakeResume 這類的新興服務,協助遠距工作者更容易找到合適的業主,但是想要找到一份遠距工作,不是寫份履歷放在人力銀行這麼簡單。你需要在 Facebook、LinkedIn 社團裡保持活躍,你需要不畏懼主動和業主接觸的機會,甚至臉皮厚點是必須的。

想要成為遠距工作者,那麼請對自己付完全責任。如果你想放個履歷就有人主動找上門來,除非之前累積的經驗無可取代,否則不想社交、不想主動出擊、不想主動溝通,我暫時想不到其他可以找到遠距工作的方法。

2. 遠距工作之「中」:沒主動討論,誰會理你?

在任何企業和組織之中,沒有工作只是「做工作」而已,你需要不斷和成員交換意見和激發想法,更多的是分工合作。可能的話,建議你比標準還要多說一點話。

以我在 JANDI 團隊的經驗,由於成員來自於台、韓、日、美等不同國家,使用的語言也不相同。雖然大多是使用英文溝通,但如果參與專案成員多半是韓國人的話,還是不可避免用韓文溝通。那請問不懂韓文的你怎麼辦?

當然你可以去學韓文,但我自己是用 Google 翻譯韓文自行解讀,更重要的是,不僅僅是閱讀還要適時的回覆,讓對方知道你正在看,也參與到其中。第一,你和所有人的資訊進度一致;第二,讓其他人知道你正在工作;最後,適時參與對話才能讓對方尊重你的建議。

「我的韓國同事甚至懷疑過我,是不是假裝不會韓文哈哈」—KM

3. 遠距工作之「後」:不想和同事相處,下一份工作更難找

放棄溝通討論,對於一個遠距工作者來說是不及格的,遠距工作不代表你是團隊的邊緣人。尤其是有專業特長的成員,很容易因此被忽略或被冠上不專業的誤會。而遠距工作者的網絡緊密,難相處的印象讓下一份工作更難找。

整體來說,遠距工作不是逃離辦公室,
而是更需要參與討論。

相比辦公室工作,遠距工作有時是放大了個人協作的優缺點,所以當我們在建立團隊的時候,能不能良好溝通、和成員合作比什麼都重要。

遠距工作團隊文化的經營?

KM:選好的人比,好的管理更重要。

說到建立團隊,在我心中比起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團隊文化。我簡單形容,團隊文化包含:遇到問題時我們怎麼面對?我們如何對待彼此 (客戶、外部夥伴和內部員工)?等等,並且在招募新進成員時,專注在符合團隊文化的特色。

為了不斷確認是否選擇正確的人選,從一開始的投放履歷管道、職缺說明 (文字和直播)、利用問卷進行筆試、一對一面試、觀察與現有成員互動、實習試用,想要成為 JANDI 的團隊成員至少有六關需要通過。

舉例來說,JANDI 遠距團隊裡要求:資訊以簡短扼要方式表達。因此我們在履歷撰寫、筆試回覆中,特別檢查會不會以列點方式說明。如果有的話,會更相信這個應徵者符合需求。

Raymond:怎麼樣讓自己呈現出「好的人才」的特質?

發現這篇文章有點過長了,還是要留一些關子,讓大家會想要找我們去分享或諮詢。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可以簡短的說:

主動參與、認真研究、做好功課

或者,看看這篇文章吧,這就是我們當初招實習生前特別寫的。

如果有認真研究這篇文章,主動參與我們的直播,又能把文章內容的真正理解並且能說出自己的觀點,那你就符合上述三點了:

好的遠距團隊具備的特點是?

是否願意溝通?是否擅長與人協作?是否以簡明扼要的方式通訊?是否能持續學習?是否能開放心態適應不同管理方式?是否能善用協作管理工具?
…. 這些都是成為優秀遠距團隊的基礎。

一開始是為了理想,開始有遠距團隊的想法,但在建立過程中意外學習到更多管理的眉角,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溝通的心態。就像是一段遠距離的戀愛,如何兩顆分開的心還能體貼彼此的心意,即使不在對方身邊也能感受關心,就像微風吹拂令人舒爽。而 JANDI 團隊就是這樣的存在。

我以我身處的團隊為榮,而且越來越喜歡每個人的特色與相處。但是必須要認識到公司隨著規模擴大,勢必要走向制度化和流程化經營,否則立意良善的團隊文化只能淪為空談。現在, JANDI 正在從早期的新創團隊,邁向下一個階段的組織,希望接下來能以不同的樣貌出現在大家面前。

「點此分享此篇文章」到臉書給更多朋友。

2018.07.19|台北三創育成|Remote Taiwan|遠距離工作分享會|謝謝所有參與的朋友們

--

--

侯智薰(Raymond Hou)
Remote Taiwan/遠距工作/遠端工作/數位游牧Digital Nomad在台灣

探索現代人需要的數位工作術、聰明工作和生活品質方案,也分享一人公司故事|18 歲印度自助旅行,22 歲全遠距工作者,24 歲結婚到北京做互聯網產品運營,26 歲回到台灣和老婆打造智能工作宅,保持任性熱愛生活|▲ 最新內容在個人網站:raymondh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