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租代買,需要更多元的二房東模式

Ddio
Rentea Tuesday
Published in
14 min readApr 12, 2019

我們對公寓的印象是融合在街景中的、鑲嵌在每日作息與步行韻律裡,家的附近、辦公室周遭,經過的、去訪友的,那些日常的所在。

…《台北步登公寓》

專業包租業者 / 二房東[1]的出現,為台灣付之闕如的居住服務,開啟了另一條道路。業者不需要為了營運而買下房子,處理複雜的財務槓桿。想要租屋的人,可以透過專業二房東,住進裝修得宜、符合自己需求的空間,享受即時的修繕、服務、社群連結,也避免因為屋主的個人好惡,承受臨時搬遷的風險。而作為房東,則可以藉由包租業者,改善空間品質外,同時創造固定收入。

租客有好屋住,房東免管理又有固定收入,住宅租賃產業得以發展,政府稅收增加、更充分掌握民眾的居住品質,包租業雖然創造多贏,但因為需要拉高原本的租金,容易將客群設定為負擔得起較高房租的族群,住在頂加、木頭隔間、有壁癌的折價套房、沒整理的老公寓裡的租客們,並無法因為包租業的興起,而減少租屋所冒的風險。缺乏增值潛力的屋子,也難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得到必須的維護。

透過包租而創造的新價值,有可能回饋給更多元的族群嗎?隨著時間而衰老的屋子們,有可能透過這個機會,找到推倒重建外的再生之路嗎?參與價值分配的,又應該是哪些人,才能更有效率與公平?但回歸現實面,包租作為商業模式,存活的前提就是創造合理的報酬。如果不了解包租所承擔的風險與成本,便無法理解其中的各項取捨,到頭來,再多的想像,也就只是無法實踐的想像。

以下將透過實際的包租案例,對比公開資訊與 591 租屋網歷史資料後,分析包租業可能的營運條件,再用這樣的分析架構,開始思考租賃住宅的其他可能。

從簡單到精緻,兩種包租的經營策略

以近幾年主打品牌公寓的 Zuker 為例,便是透過包租的方式,提供簡單的硬體設施和統一的室內風格,讓房客不用自備家具,也能直接入住。

圖片取自 Zuker 東門實驗室,網站裡還有 360 全景照片,可以點進去看

Zuker 所經營的空間,從 1.5 坪的小雅房整層住宅都有,使用現成家具,搭配簡單的牆面裝飾,並留下堪用的原始家具,盡量避免室內裝潢、格局變更的開銷,降低租金定價。以 Zuker 在台北市市區的雅房來說,租金大概在 7,500 ~ 12,000 左右, 雖然略高於市場行情,但解決了房客須自備家具、維護硬體設備的問題,也比套房便宜,對於某些學生族群或不想自己佈置房間、面對屋主與修繕問題的房客來說,是有處理到痛點的。

市場的另一端,則投入更多成本,整理出各具特色的空間,滿足居住的功能之外,也追求風格與設計。例如 2017 年開始營運的一米好居,便讓每間公寓都有不同風格,裝修精緻,有的內建貓咪生活空間,有的則有功能完整的廚房。

圖片取自【一米 • 八德】,網站裡還有其他照片,可以點進去看

當然,就算可以自己選搭家具節省設計費,要處理一出手都是幾萬元起跳的廚房、地板、衛浴,成本必定比簡單裝修高出許多。一米好居的空間以分租套雅房為主,以一米好居在台北市區的雅房為例,租金大約在 10,000 ~ 15,000 左右。對於要求住家質感、收入中上的族群來說,這類的包租業者,是有機會提供符合需求的空間的。

包租業的成本指標

要估算不同的包租模式,是否能夠永續經營,可以先將營運成本拆成兩類,第一類是固定成本,也就是不完全隨著經營的物件數量增加而上升的項目,例如員工薪資、資訊系統等,第二類則是變動成本,也就是每增加一個經營的物件,就會長出來的開銷,例如裝修費、付給屋主的租金等。

固定成本和提供服務的複雜度,以及營運的規模有關,不同的包租營運模式,可能存在各種差異,需要調查後才能判斷。例如要求提供支持網絡的社會住宅,就必須聘用社工、培養社區經營的人力。規模小的商業包租業者,則可以選擇過濾房客,來降低後續管理的複雜度。而如果想要藉由居住服務,串連房客與在地生活,就得比單純的室內裝修,花上更多的開銷與力氣。

相較於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由於相對外顯,因此可以透過公開資訊進行估算。從每年投資報酬率的角度出發,可以將初期裝修費用當作投入的成本,每月的房租差價為收入,就能找出這幾項指標之間的關係:

淨收入 = 房客年租金 ×滿租率 × 租期 − 房東年租金 × 租期 −裝修費

投入成本 =裝修費

年投資報酬率 = (淨收入 ÷ 租期 ) ÷ 裝修費

(由於租金是每月收取,應該要用 XIRR 才夠精準,但這裡為了計算方便,直接使用租期作分母相除。)

以租期 5 年,裝修費 30 萬,年投資報酬率為 20% 的包租公寓為例,這個數字代表的意思是,在一開始,業者需要支出 30 萬元,然後在接下來的 5 年中,業者如果可以維持當初設定的租金和滿租率的話,除了拿回 30 萬裝修費外,每年可以賺取 30 萬的 20%,也就是 6 萬元的報酬,如果換算為月薪,則是每個月 5 千元。

年投資報酬率,可以拿來衡量自己應該要準備多少的資金,將房屋整理到什麼程度,才能達到預期的收入,也是判斷固定成本以及商業模式彈性的基礎。

如果盡量貼近實際狀況的話,包租業的投資報酬率大概有多少呢?以下將以網路的公開資料,參考 Zuker 與一米好居各一間公寓,試算投資報酬率。要注意的是,因為只是鍵盤推測,也沒有考慮諸如屋況、裝修時程、與房東議價策略等資訊,所以只能算是參考數字,並不等於實際的固定成本。

## 【模擬東門】的年投資報酬率試算

東門實驗室是間兩層八房的公寓,如果在平行時空裡,想要經營一間看起來幾乎一樣的公寓【模擬東門】,它的年投資報酬率的參數推估如下:

  • 房客租金:從 Zuker 網站可知,在寫這篇文章時,租金總共是 92,000 /月
  • 滿租率:從臉書的貼文時間以及網站的各房空房日期可以推測,這間的房客以半年左右的短租者為主,一年需要招租兩次,扣除前後的準備時間,不負責任猜測它每年有 10.5 個月是有人承租的。
  • 租期:以整層改裝的包租公寓來說,與房東的租期至少要 3 年起跳,才有足夠的利潤。
  • 房東年租金:根據 591 的 2018 10 月~ 12 月的資料,【模擬東門】附近五百公尺範圍內,總共刊登過 16 筆整層公寓的物件,每坪租金中位數為 1,129,東門實驗室的大小為 61 坪,可以推估房東租金為 68,000 / 月以下。
  • 裝修費:根據 Google 結果推估,【模擬東門】的裝修成本在 227,000 左右。
左圖:裝修費試算。右圖: 591 租屋網裡,2018 10 月~12 月東門實驗室週邊的公寓分佈圖

有了各項參數後,帶入算式,就可以得到:

  • 如果租期 3 年,年投資報酬率為 32.9%。
  • 如果租期可以談到 5 年,因為攤提拉長,年投資報酬率增加為 46.2%。
  • 如果租期維持 3 年,但平均空房時間拉長半個月的話,報酬率會降到 12.6%,再拉長半個月,就會由盈轉虧,可見對招租效率、施工速度的掌握必須非常確實,否則會嚴重影響報酬率。
  • 如果想要讓租金再貼近市場行情一點,打九五折的話,報酬率會降為 11.6% ,如果打到九折,也會開始虧錢。

## 【模擬八德】的年投資報酬率試算

一米 • 八德是一間四房兩衛的公寓,如果在平行時空裡,想要經營一間看起來幾乎一樣的公寓【模擬八德】,它的年投資報酬率的參數推估如下:

  • 房客租金:由粉絲頁貼文可知,在寫這篇文章時,租金總共是 51,000/月
  • 滿租率:由租屋社團貼文可知,三間雅房在開放後兩週內就被租走了,套房則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每間房的最短租期為一年,因此不負責任設定,雅房的的滿租率為 11.5/12,套房則為 9/12
  • 租期:以整層改裝的包租公寓來說,與房東的租期至少要 3 年起跳,才有足夠的利潤。
  • 房東年租金:根據 591 的 2018 10 月~ 12 月的資料,【模擬八德】附近五百公尺範圍內,總共刊登過 12 筆整層公寓的物件,每坪租金中位數為 872,由照片推測,一米 • 八德的大小為 26.2 坪,保守起見,以 591 資料中位數的 28 坪來算,再加上每月網路等固定開銷 1000 元,可以推估房東租金為 25,500 / 月以下。
  • 裝修費:根據 Google 結果推估,裝修成本在 350,000 左右。
左圖:裝修費試算。右圖: 591 租屋網裡,2018 10 月~12 月一米 • 八德週邊的公寓分佈圖

有了各項參數後,帶入算式,就可以得到:

  • 如果租期 3 年,年投資報酬率為 35.2%,和東門實驗室差不多。
  • 如果租期可以談到 5 年,因為攤提拉長,年投資報酬率增加為 48.5%。
  • 如果租期維持 3 年,但平均空房時間拉長一個月的話,報酬率雖然會下降到 20.7%,但還不到虧損的程度,至少有薪水可以拿。
  • 如果想要讓租金再貼近市場行情一點,打九折的話,報酬率會降為 19.6% ,也還不到虧損,相較於【模擬東門】,對意外的容忍度和行銷的彈性都比較大。
  • 以上的虧損與否,都是單就固定成本討論,並未納入變動成本考量,也不代表參考對象的實際經營狀況。

## 客群決定成本指標,指標決定報酬,報酬決定商業模式

從上面的推估可以發現,雖然兩者一開始的報酬率差不多,但因為成本指標的差異,而必須克服不同的困難。

【模擬東門】因為訴求簡單的使用空間,所以裝修費低,但租金定價就無法高市價太多。相反的,【模擬八德】為了提供一定設計感的空間,雖然房數比【模擬東門】少一半,但裝修費卻高了 50%,租金定價也比市價高非常多。兩者的差異,決定了各自報酬率的特徵。

在決定包租的客群後,各項成本指標的彈性、空間的挑選標準便大致確定,因此就能推估大概的報酬率,反過來說,由於報酬率的高低,代表投入同樣的資金時,每月的現金流的高低,因此也決定了業者能夠支撐出怎樣的人事配置以及營運模式,影響能否滿足原本制定的價值主張。

以【模擬八德】為例,如果鎖定同樣客群,100 萬的資金大約可以啟動三間公寓,每年賺取 20 ~ 48 萬的年收入,以經營公司的角度來說,差不多可以負擔一位全職基層員工以及基本行政開銷。而如果需要專業人才,進一步提高服務品質,例如資訊系統、設計、建管,或是公司辦公空間等,就需要增加資本,開發更多物件,才有辦法實行。另外,雖然【模擬八德】的風險容忍度較高,但要能夠實行,就需要有經驗的設計、施工與行銷能力。【模擬東門】看起來不確定性較高,但如果有做好風險管理,或是客源穩定,便也是另一種滿足租屋需求的切入點。

另外要注意的是,以上都沒提及當公司規模擴大時,內部管理與維持成長速度的成本,也沒將房屋老舊而常出現的水電管線、漏水、壁癌、結構安全等問題納入考量,更不用說裝潢與後續修繕時,如何和屋主與工班溝通,還有鄰里關係、法律糾紛,這些都不是本文有能力處理的議題。

吳聲明 — 喆霖公寓,趁著拉皮時,重配管線位置,降低日後維護成本。圖片取自官方 Flickr

從包租觀點切入,作自己的二房東

商業模式、年投資報酬、房客租金、裝修費用,這些概念,講的是作為商業取向的包租業者,尋找在租賃住宅產業中,有哪些族群,會為了滿足對居住條件的要求,而付出比市場行情還高的租金,在設法得到對方認同的同時,賺取期盼的報酬。我(包租業者)挖掘問題,定義問題,解決問題,賺取中間的差價,這樣的思考邏輯。

再簡化一點來說,包租業就是以包租觀點切入租賃住宅市場的商業模式。如果不看商業模式,包租觀點也說明了,要改善居住品質,除了買房來掌握空間的設計權之外,另一種方法是透過租賃,拉長租期、增加初期投入成本、墊高每月租金,雖然權利的保障需要透過契約逐案爭取,但需要的資本也相對低很多。

如果站在房客的角度,使用包租觀點來承租房屋,會想要解決什麼問題,賺來的「差價」,又應該分配在哪裡,才是符合自己期待的呢?當包租是解決居住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投資獲利的手段時,便不須要將租金拉得那麼高以創造足夠報酬。當自己就是目標客群,提供完整卻不一定完全符合需求的裝修,便不是最優先的目標。當更多房客合作起來,統整彼此的需求時,那最需要的就不一定是各具風格的裝修,而是更有彈性的家具共享、更方便參與的居家設計流程。

回到前面提的包租業成本指標:

淨收入 = 房客年租金 ×滿租率 × 租期 − 房東年租金 × 租期 −裝修費

投入成本 =裝修費

年投資報酬率 = (淨收入 ÷ 租期 ) ÷ 裝修費

舉例來說,在通常「可炊」代表在屋子角落附上簡易瓦斯爐的台北,如果三位喜歡烹飪的好友,用包租觀點,承租台北一戶三房 30 坪公寓【模擬台北】,拿它來改造的話:

台北市 25~40 坪公寓每坪租金分佈,取自 591 租屋網 2018 5月開始的歷史資料,最新結果請見 Metabase 圖表。關於資料使用與說明,請見作者的專案介紹文章
  • 初期投入 90,000 元當裝修費,也就是每人 30,000 元,就可以得到有中島與充足收納的廚房,以及基本生活機能的空間。
  • 設定報酬率 10%,讓每年都有 9,000 元負擔各種實驗的成本。
  • 台北市 25~40 坪公寓每坪租金大約 1,000 元,所以房東租金為 30,000/月
  • 租期為 3 年
  • 滿租率因為自住,所以是 100%

那麼,在全部金額都自己承擔的前提下,初期每人多付 30,000 元,每個月房租變成每人 11,083 元,就能開始創造循環,享受舒服的做飯生活,除此之外,【模擬台北】每三年還可累積出一筆新的 90,000 元裝修費,到時候就不用擔心電線走火,連更新水電都可以作了。

單點公寓之外,如果能發展出更有組織的房客團體,無論是社團、合作社或是其他形式的組織,就能從單點出發,連結房客與各種居住空間的經營方式,用最少的行政成本,分享各自經驗,增進資訊流通與物件使用的效率,甚至長出處理複雜居住議題的資源,例如老公寓改造、串連空間專業與政策資源,還有參與社區的設計。儘管使用包租觀點思考租賃住宅時,依然得面對包租業的大部分挑戰,但透過更開放的參與,用成就感與信任感取代現金報酬,或許就能在商業解法外,多找到一條出路。

商業與政府扶助的包租產業,是面對台灣的租屋問題時,必須發展的選項,各種實驗也的確因此而發生,但在此之外,更多合作的,以需求方為主角的包租模式,是否是另一種居住服務的可能性呢?

身為租屋者,身為城市裡生活的上班族、單親家庭、流浪青年、障礙者、想要小孩的拉子,住在獨立的、合租的、整層的各種屋子裡,頂樓或許可以曬棉被,曾想過地下室或許適合辦展覽,被里長拜票時只能默默收下面紙,或許擔心附近土壤液化的程度,或許不知道退休後的年金和住處在哪裡。當房客像包租業者一樣,把居住當作事業,當作專業服務來努力時,或許就有機會在基本的修繕與佈置之外,作為住宅的實際使用者,作為在城市角落裡穿梭的一員,為最普通,卻又最貼近生活的住宅,也為城市的再生,貢獻另一種力量。

念到這裡的你,想讓租屋成為自己會懷念的生命經驗,成為自己也能參與的實驗嗎?儘管我也還在摸索更具體的方向,但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想法,或許可以複製這份試算表自己模擬,也可以忽略它,直接拿自身的需求想像其他解法,將想法分享出來,一起創造更多元的二房東模式吧!

[註 1] 包租業 / 二房東,指的是向屋主長時間承租房子,透過整修、重劃單元等方式,增加空間的使用價值後,轉租給終端住戶或店家,賺取價差的一種商業模式。2018 年政府開始推動租賃住宅產業化後,包租公司輕資產、共享公寓等概念逐漸浮上檯面,包含兆基、永勝等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承接了社會住宅的包租代管計畫,各縣市相繼成立租賃住宅公會,同一時間,中小型的民間包租公司成立、二房東培訓課程、集團的合縱連橫,也在租屋需求旺盛的城市中展開。

--

--

Ddio
Rentea Tuesday

斜槓主婦,打掃做飯 / 情緒勞動服務 / 網站前端 / 人宅跨界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