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雖然有學習歷程優勢,但優勢其實不是錢

梅友仁
你想我懂我意思了
May 18, 2021

會考結束了,反教改的月經文又出現了(題目好難、以後多元入學好複雜、未來學習歷程圖利有錢人、作文出題太超齡)。這裏就一個即將升上高中的準高中生經驗和角度,談談「學習歷程圖利有錢人」這回事。

Q:學習歷程檔案可以用錢砸出來嗎?

Q:學習歷程檔案可以用錢砸出來嗎?

A:不可以

很多憂子心切的家長,以為學習歷程檔案的高分妙招,就跟才藝班宣傳的論述一樣:「要把鈔票灑給我們才藝班/營隊,以後教授/工作面試官只要看到履歷上有去過我們辦的活動,立馬眼睛一亮保證錄取,越買越多,履歷就越精美漂亮唷!」

然而,真正的教授在看了這種「精美漂亮」的學習歷程後,只是滿頭問號?

我沒看到,學生到底有什麼興趣去參加這些活動?

教授很清楚,頂大畢業不代表他喜歡讀書學習,可能是被逼的;參加神奇營隊也不代表他能在營隊裡有熱忱去學習,可能是被逼的。

教授很清楚,被別人逼來吃的滿漢全席,永遠不比自己強烈渴望、親手勞動後轉來的一口米飯香甜;只有後者,才會感恩食物的可貴,珍惜食物,也更願意去學習如何煮出一碗好飯。

這裡的食物就是知識,頂大教授不是笨蛋,他們要的是興趣,有興趣的人才教得起來,而僅充斥繁雜營隊、大師合照的的學習歷程看不到學生本人的興趣。

頂大教授要的不是你有多躋身知識上流,而是孩子本人如何打造自主學習的心流,這河流中又是否有該科系需要的能力。

我沒看到,學生到底自己做了什麼?

教授要的是學生親自學,而不是孩子身在何處。

要知道一個學生程度好不好,你不會看他被送進升學率多高的私校、買了多厚重精緻的參考書,而是觀察他考試前自己訂的讀書計畫、自己做的考卷訂正、自己整理的筆記。

同理,要知道一個學生程度好不好,你不會看他參加多厲害的活動、跟多少大師強者合照握手,而是觀察他能否自己從生活中觀察到可以學習的對象,能否自己訂定如何從興趣開始研究、學習,能否自己找出學習過程中的錯誤並反省改進。

觀察生活、訂定計畫、反省改進,正是學習的「歷程」,國英數等體制內學科與自主學習皆然。教授也是百年樹人,要的不是永遠100分的完美面具,而是要看見從60分走向99分的成長血與淚。

因此,在自家後院自動自發觀察獨角仙,並不比花大錢上昆蟲營遜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0395

會成長的人,才可能在研究中產生新發現。頂大教授混跡學術圈,求的大多不是認識上流,而是透過研究成果和得意門生來取得學術聲量。而成長,在砸錢建起的溫室履歷中永遠不存在。

更慘的是,這些都會在面試時重問一遍,而且不止是簡單的一句話,教授要的是談及學習歷程時,眼神發亮、談起自己的學習暸若指掌、彷彿是在聊自己親生孩子般,無論教授問出多深入的問題,都有經驗和反思來回應。反思正是被大人準備一切的孩子所沒有的。

Q:有錢人的孩子做學習歷程檔案有優勢嗎?

A:有,但不是你想的那樣

學習歷程檔案無法用錢糊來,這是事實。

學習歷程做的好的人中,中上階級居多,這是事實。

哪泥?原來,

統計上的居多,不代表有絕對關聯

有錢人的孩子不會因為大撒幣買名牌經歷而有優勢,卻會因為自己願意主動觀察、研究、反思而有優勢。

事實上, 是由於一個X因子,這個因子導致有錢人有錢,也導致他們的孩子經常能「自動自發」做好學習。

這個「X因子」,就是:

環境&格局

想像一下,同樣是擁有一台手機的學生:

A同學:家住明星中學學區,父母是銀行高管。

「今天孩子拿到了12歲生日禮物,他很高興,我希望他用手機能像我平常一樣,好好用來學習。」A的父母如是想。

「有手機的同學,可以自己上均一教育平台、酷課雲、PagamO先修課程喔。」A的老師在開學當天對A和A的同學們說。

「誒你的自修進度到哪裏?」「誒你有看到昨天蘇伊士運河受阻後匯率震盪的國際新聞嗎?」這是A的班同學聊天的話題之一。

「誒你有在哪個網站看到新的展覽/講座/線上課程/營隊嗎?」這是A的班上家長聊天的話題之一。

「網路好好玩,我在這裡學到了許多新視野。」這是15歲的A對手機和網際網路使用的評價。

B同學:家旁有間8+9群聚的宮廟,父母是雙薪體力勞工。

「今天孩子拿到了12歲生日禮物,他很高興,我只希望他有了手機就不再跟我吵要跟同學玩手遊就好。」B的父母如是想。

「有手機的同學,麻煩不要在課堂上打手遊,至少別太大聲,我不想第一排這幾個同學的學習受影響。」B的老師在開學當天對B和B的同學們說。

「誒幹你有沒有SSR橙裝?」「誒操你有看到昨天隔壁班的智障po了分手髒話嗎?」這是B的班同學聊天的話題之一。

「誒你知道那個誰誰藝人又跟他3P後分手的八卦頭版嗎?」這是B的班上家長聊天的話題之一。

「網路爆幹屌,一堆屁孩跟我在fb嗆聲還輸,他媽真爽。」這是15歲的B對手機和網際網路使用的評價。

以下是15歲的A和B,手機的鎖定畫面。

然而,PagamO、均一這些自學平台都是免費資源,顏聖紘、葉丙成這些網路知識節點也不需要花費就能追蹤。

Why?

原來,A與B的老師、父母、同學甚至社區環境,都給他們分別迥異的價值觀薰陶,從12到15歲,對手機使用和網路的認知與閱聽習慣已截然不同,對學習事物的態度更天差地遠。

我們可以推測,在15歲過後的日子中,A的學習動機肯定比B同學更強,更有效執行自主學習,也更有國際視野,更有「素養」,也能寫出更容易被錄取的學習歷程檔案。

完全相同的手機,相同地就讀國中,相同地和同學相處聊天,相同地自由使用網路,卻造就相異的視野格局,以及最終學習歷程的結局檔案。

格局造就習慣這件事,無論用來解釋素養學習,或是解釋聯考死背,都一個樣

假設A和B在50年前出生,A的周遭環境皆是鼓吹努力讀書就會建北台大人生勝利,而自己的父母、學校的同學、社區人際圈都是建北台大或即將邁進建北台大者,就算沒有手機網路,A也會耳濡目染而主動讀書補習,聯考成績肯定優於成日混宮廟的B。

不要以為制度簡單易懂就是公平,古代只有貴族才能受教育,這封建制度也很簡單易懂而絕望。

亟欲復辟聯考的反教改者,以為自己在替窮人說話,不過是自己熟悉的補習訓練失效,再也無法依此方法將自家孩子送上明星高中大學後,就想讓整個階級流動的制度都再度為自己服務,又對其他在聯考體制下的受害者聲音充耳不聞。

既然一樣,幹嘛還要改?

有錢人的孩子如A,可以補習,可以自主學習,都有優勢,那幹嘛要改?

因為:

上補習班要錢,但自主學習是價值觀。

打從心底改變價值觀,比發錢還容易。

許多人正前仆後繼地到弱勢學區翻轉教育,他們發現,這裡的孩子並非天生不愛學習,只是沒能在單一價值觀的聯考思維體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而素養並不需要靠花錢補習、遷學區、上私校來取得。

素養可以存在於不同階級周遭環境,這些環境的「素養礦山」含金量其實不亞於有錢社區,因為原住民部落的文化其實不比天龍下午茶低下。素養教育教授可以多方應用的思維架構,以創造學習的環境,提起孩子的學習動機,教育過程其實主要需要師生間的相互理解對方。這樣的課程遠比塞入填鴨式知識來得有長期複利,因為理解對方的同理心無需高階學識也能具備,而素養所培育的多方應用思維架構,「同時在升學考試和未來職場生涯、家庭生活中受用。」

單一聯考是將一桶桶漁獲填鴨給孩子,而素養課綱則是教孩子如何釣魚。運送漁獲到偏鄉,冷凍櫃的成本頗高,鹹醃魚的營養又不如都市的新鮮魚片;素養寫成的捕魚說明書不過薄薄一冊,運費低廉,而讀過說明書的孩子,運用自己原有的社交合作、創意發想佐以由說明書習得的簡單技能,就能造出釣魚竿、漁網、竹筏、衛星漁船……

聯考知識的推廣成本高,素養技能的推廣成本低。

聯考知識的階級擴散速度慢,素養技能的階級擴散速度快。

那好了,如此重視「城鄉差距」、「多元入學的弱勢」的你,是否應該支持涵蓋自主學習、觀察研究、反思提問的素養教育,以及素養教育下的學習歷程檔案呢?

所以,我認為:

學習歷程可以錯在執行方法,但背後那與聯考思維截然不同的設計理念,沒有錯。

2021.5.18,適合分享創新的好日子。梅友仁.

延伸閱讀:

學習歷程檔案懶人包:

聯考思維的壞處:

學生所處環境如何造就格局的差異:

或者,你就是素養教育的決策參與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