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用心理學技巧面對垃圾食物的誘惑

火箭快餐
火箭快餐
Published in
4 min readAug 13, 2018
  • 核心概念:讓想要的行為容易做到,如同下山般輕鬆;讓不想要的行為難以做到,如上山般吃力。
  • 過量飲食來自於當下環境取得食物太方便,不知不覺就買了、吃了。改變飲食環境,就能下意識地改變飲食習慣
  • 把零食與各種不該吃的食物從生活空間移除,或是讓它取得變麻煩。
  • 只買「小份」的,或用「小」的餐具裝食物來吃

讓想要的行為容易做到,如同下山般輕鬆;讓不想要的行為難以做到,如上山般吃力。

這招最適合用在哪個地方?答案是過量飲食。

許多人都有過重的問題,問題不在缺乏減肥的動力,但可惜的是,多數人並未達成減肥目標。

從環境與情境的角度來看,一點也不出人意料。高鹽、高糖、高脂肪(生理上人人都喜愛的食物)隨處可見,精明的行銷人員更讓我們容易跨出腳步,把購買慾望化為實際消費。零食與素食廣告不斷轟炸,便利商店堆滿食品專家設計來勾引深層食慾的美味食物,對我們最糟糕(對商家最有賺頭)的食物往往擺得最醒目好拿 — — 像是結帳櫃檯旁。

若想適量飲食,有賴長期發揮意志力 — — 或者說是抑制力。

幸好研究人員已經大有進展,不再只敦促大眾要抗拒誘惑,而是提出不少有助於正確飲食的方法。過去二十年間,心理學家 Brain Wansink 研究如何靠改變飲食環境協助飲食控制。他認為我們很難長期「留意」飲食。在節食獲得明顯成果之前,飢餓會先打擊我們的決心 — — 在進展緩慢、疲倦、壓力、情緒下尤其如此,但上述的情境是必然會遇到的。有鑑於此, Wansink 提出幾個情境策略,有助於在「無意間」減少進食量,不必靠意志力死撐活撐,也不必靠各種減重花招死拼活拼。

在一項著名實驗中, Wansink 跟同仁在影廳入口招待電影觀眾,有些觀眾拿到一桶超大的爆米花,有些拿到一桶比較適中的爆米花,雖然桶子大小差很多,裡面全都超過正常份量。結果發現,拿到超大桶的觀眾多吃了 50%,而更驚人的是,這些爆米花其實已經擺放多日,超級難吃。

實驗結果引起媒體關注。部分實驗內容在電視上播出之際, Wansink 邀請康乃爾大學營養系的同仁一同收看,還招待大家吃冰淇淋同樂。但他沒讓他們知道的是,半數同仁是拿到比較大的碗跟勺子,其他則是拿到比較小的碗跟勺子,由大家隨自己高興挖多少冰淇淋都可以。在此強調,他們可是營養學家,理應留意飲食,也很清楚該如何飲食。然而,結果出爐,拿到大碗的人比小碗的人多吃了 50%。

這項實驗的啟示十分清楚:我們時常在「無意間」飲食。因此,鼓勵健康飲食有賴對「障礙與通道」的分析研究。我們能讓健康少量的飲食變得容易,讓不經意與不健康的過量飲食變得困難。基於這個道理,紐約前市長彭博推出一個備受爭議的計畫,禁止餐廳提供大杯汽水。不管你對此政策有何觀點,減少杯子大小絕對有助於降低飲用量 — — 即使顧客仍能「無意間」再把飲料裝來喝也一樣。

藉由改變飲食環境以促進健康的飲食方法不勝枚舉。由於大家往往會把自己盤子上的食物吃掉,如果你像讓自己或同桌的人吃少一點,不妨選用較小的盤子,每次提供較少的份量(盤子的平均大小在過去五十年間明顯增加,無怪乎平均腰圍也增加了)。糖果別放在透明罐子裡,該拿東西蓋住。誘人的食物要藏裡面一點,甚至家裡根本別放。如果非得在家裡擺糖果或餅乾,至少別買許多種,只買一種就好,原因是我們往往每種都想試試看,結果吃下一大堆。簡言之,與其下定決心,並在不敵誘惑時自責,還不如運用智慧:讓吃東西或多或少變得不容易,自然能做到健康飲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