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顧問的美麗與哀愁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来。——圍城

Office corner

倫敦作為歐洲經濟重鎮,其設計、藝文產業也是重點發展聚集地,而英國更是第一個將設計師納入政府機關的國家,因此設計師的發展相較其他國家更多元。來英唸書之前,比起大公司,我喜歡也更習慣在新創的環境工作;一方面是有很高的彈性調整職能,另一方面則是可以快速學習公司運作的技能。但在畢業之際,為了長遠的職涯與未來簽證的考量,我也將有機會提供簽證的大公司納入申請範圍。

在離開第一份英國正職之際,想起之前與四大管顧公司面試的良好經驗,加上本來就對顧問業躍躍欲試,我向已經在各家顧問公司工作的同學好友們請教入行的撇步。不同於其他私人企業的內部設計師,顧問公司通常有專屬的設計團隊,依專業技能與職等作為分配客戶專案、工作的基準,並會在內部面試(通過的難易程度會依專案需求的職等而不同)後正式分配工作項目。這樣的好處是,設計師有許多設計資源可以跨域學習,同時累積與公司跨部門、大客戶一起工作的經驗,也有申請跨國專案及調轉國家的機會。

這樣的工作模式雖然看似光鮮亮麗、好處多多,但其實專業資源的分配卻也是最為人詬病的難題。有時候因為客戶端與工作分配的種種因素,一個工作團隊的組成從確認預算到面試合適的設計師(包含 UI/UX、內容與服務設計、研究員)到真正開始專案的籌備期通常至少會是兩週甚至超過兩個月,而這也是設計團隊們多數不喜歡的「冷板凳時期」。如同籃球球員一樣,在等待新工作分派的時間,設計師們也要「受訓」,包含參與線上課程、主動爭取國際會議的名額,同時協助內部團隊撰寫標案或是規劃活動。這時候更是考驗著每位設計師在團隊中的政治角力,畢竟資源機會到處有,要怎麼主動出擊讓主管看見,並且拿到更多工作機會,還是需要點巧思與努力的。

除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顧問公司也更看重「溝通能力」,指的不只是與設計團隊內部的溝通,而是與客戶、長官之間的管理與斡旋。工作能力已是基本,一同出差客戶會議或是下班後的小酌聊天,更是凝聚與深入了解團隊的好機會。其中一位直屬大主管是英國白人女性 D,從廣告業背景轉到顧問業,在一群白人男性主管中爭取立足點。即便作為本地人,她從不害怕用英式幽默的方式發表自己的意見,也時常跟我分享廣告業與顧問業的不同,更在我直屬主管請病假期間,抽空協助我們合作的專案與我的簽證問題。

在她身上我學習到不只有專業的工作產出,更是以身作則、親力親為的待人做事。在最近一次的內部設計師月會中,不同於以往的長官(置入)演講,D 主管邀請設計師們分享上班之外的數位藝術創作及養蜂製蠟的經驗;還抽空在休息空擋帶我上街買甜點,作為來實體與會同事的犒賞。可以看得出來主管們致力將重心聚焦於打造「以人為本」的團隊。或許我們無法一次攻破城牆、改變公司的運作模式,但從調整打造團隊的方式總是個開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