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座護國神山?鴻海如何用MIH電動車開放平台創造新商機?
你可能會想知道…
- 什麼是MIH?
- 為什麼市場需要MIH?
- MIH有哪些特色?
-MIH的下一步?
什麼是MIH?
「MIH電動車開放平台扮演的角色是鴻海與電動車市場之間的媒介。」
鄭顯聰執行長笑著說:「MIH的定義很廣!MIH可以是『make it happen』,也可以是『money is here』!」這代表了其所承載的電動車產業願景,以及背後所蘊藏的無限商機。
MIH電動車開放平台秉持「開放」、「多元」原則,平台聯盟目前涵納超過1,200家、橫跨上中下游以及軟硬體服務領域成員,企圖打造全新電動車商業模式 –– MIH不是一個品牌,而是一個聯盟,未來MIH打造的電動車底盤能夠賣給傳統車廠,也可以賣給新創車廠。而客戶可以直接將底盤拿去套車身,也可以交由MIH設計車身、數位座艙等。
為什麼市場需要MIH?
- 台灣產業缺乏資源整合
台灣的產業規模小,各個產業又習慣山頭並立。除了台積電完成供應鏈整合取得重大成功外,許多產業都因為缺乏整合觀念而被外商擊敗,例如:DREM產業基本上已被韓國企業攻下。而電動車製造流程的複雜度遠高於3C產品,這個新興的產業急需技術的共享與合作。同時,為解決汽車落地即貶值,打造汽車落地後軟體仍能持續更新的「車聯網」願景,MIH應運而生。
- 汽車產業面臨「典範移轉」
過去傳統汽車業以硬體觀點出發,整體系統相對封閉,管理與參與難度大,外界要進入的門檻也高。而如今,汽車產業正面臨典範移轉,全新的技術與流程陸續出現,許多傳統大廠紛紛投入研發行列,而其他小廠、新創甚至非相關企業也不想錯失入行新產業的機會。MIH的技術共享理念降低了進入的門檻,也滿足了眾多廠商想要參與新產業的需求。
MIH有哪些特色?
- 扁平化組織架構
打破傳統汽車供應鏈是MIH設立的原則,其中一項便包含了層層劃分的供應鏈階級。未來,在包含1000多位成員的聯盟中,不論是底盤、汽車電子或是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系統)業者皆可互相交流,省去龐大的供應鏈溝通成本。
- 掌握研發核心技術
在傳統汽車上,「機」的成分大於「電」,而台灣在「機」的製造上,由於廠商規模小、缺乏整合,導致過去台灣的傳統汽車產業大多倚靠外國廠商,無法穩健成長。如今電動車有別於傳統汽車,「電」的成分高於「機」,MIH整合了許多電子組裝和車用晶片的上游廠商,使台灣掌握電動車研發的核心技術,有利於日後在市場的競爭。
- 串聯造車生態系
MIH聯盟融合汽車製造的上、中以及下游,打造電動車製造一條龍,例如:
IT資訊業:神達數位、華碩、微軟、高通等
零組件&動力系統業:台灣六和機械、日荷日鍛工業
車聯網&汽車軟體業:遠傳、亞太、AWS等
車用晶片業:聯發科、瑞昱半導體、寧德時代等
MIH的下一步?
- 從設計走向量產
2020.10:鴻海科技宣布推出MIH聯盟
2021.6:舉辦第一次會員大會
2021.7:MIH從鴻海切割,聯盟正式成立
2021.10:New EVKit工作平台亮相,提供軟體溝通介面與硬體系統架構
2022 ~:量產E-Bus(電動大巴),目標產量為10,000輛
2023 ~:量產Model-C(C級距電動車),為客用/商用的轎旅車模型
- 建立軟體優勢
未來若MIH要發展為電動車界的「Android」,勢必得在軟體整合上花費許多心思。然而,我們也可以從MIH聯盟成員的分佈中,得知軟體相關業者僅佔10%。對於強調軟體整合的MIH來說,這將是一大劣勢,也是未來必須積極思考的重點。
- 確立平台組織架構
MIH開放平台雖為鴻海發起,但鴻海也強調今年七月後平台將會正式獨立,成為統籌所有製程的一階廠。不過在身兼投入某些關鍵零組件與模組的情況下,鴻海是否能真正達成「中立」,成為純然的供應鏈組裝者 –– 這將成為鴻海短期面臨的挑戰。
結語
此次擔任「鴻海MIH全球供應鏈管理與商業模式創新講座」司儀,親耳聽見鄭顯聰執行長與魏國章技術長對於電動車產業未來的勾勒,深覺台灣在未來的電動車產業中,將佔有一席之地。然而,MIH電動車放平台也面臨許多問題需要克服,包含組織角色、軟體成員稀缺,以及日後量產終端客戶是否會買單等因素。總而言之,筆者認為電動車是一個新興的產業,而台灣正站在風口浪尖上,希望MIH能夠成功打造全新電動車生態系。
Written by: Ronald Huang
目前就讀台大工商管理學系,希望透過撰寫產業分析文章,分享商業新聞,同時培養自己對產業的敏感度。若您有任何疑惑或好奇,歡迎透過以下資訊聯繫我:
E-mail: yuanhuang1011@gmail.com/FB: 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