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雜觀點|從Apple Car來看電動車產業

Ronald Huang
虎男的異想日誌
Apr 14, 2021
(圖片來源:unwire.hk)

ㄧ、楔子

「電動車」無疑是2021年能源、汽車產業界最夯的話題。舉凡新創科技公司(如:Tesla)和傳統車廠(如:Porsche、Audi、Mercedes Benz 和BMW)紛紛投入電動汽車市場,欲佔有一席之地;但也有如Toyota一樣對電動車持反對立場的意見。不過無可否認的,是「電動車」的技術革新的確對產業造成一波強烈衝擊,而科技巨頭 –– Apple的製車計畫的曝光,更是為產業界投下一顆震撼彈。

二、關於Apple Car

  • CarPlay
(圖片來源:Apple)

蘋果(Apple)造車的風聲由來已久,早在史蒂芬 · 賈伯斯(Steve Jobs)時代就曾有進軍汽車產業的構思。提姆 · 庫克(Tim Cook)繼位後,於2013年推出CarPlay(當時名為iOS in the Car),讓車輛以有線或無限形式連接iPhone後,即可透過Siri使用導航、音樂播放、內容查詢以及接聽來電等功能。目前蘋果已與豐田(Toyota)、本田(Honda)、福特(Ford)、奧迪(Audi)等車廠合作導入CarPlay介面。

  • Project Titan
(圖片來源:yahoo新聞)

蘋果(Apple)於2014年傳出啟動內部機密專案 –– 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先後從特斯拉(Tesla)、福斯(Volkswagen)、通用(General Motors)等汽車集團挖角人才。於2017年取得美國加州汽車部(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許可。主要代工廠鴻海(Foxconn)更在2020年成立電動車聯盟。種種跡象顯示蘋果正在打造一款電力驅動、具備自駕功能的車輛產品(意即Apple Car)。當然,這些推測皆未被蘋果證實。

三、電動車的核心技術

(圖片來源:EDN Taiwan)

電動車乍看之下似乎是一個革命性的創新;但電動車的歷史或許超乎你的想像。早在1881年,法國工程師就建造了一輛使用鉛酸電池的可充電三輪車,被公認為世界第一台電動車。

  • 車體設計
(圖片來源: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

電動車(BEV)省略了內燃引擎、燃料系統、進/排氣系統與點火裝置等,改裝上馬達、電池、控制器以及轉換器等設備,與一般內燃引擎車(ICEV)在結構上有相當大的不同。另外在成本結構上,電池動力系統佔了40%以上的成本,電控和電機則是佔了約10~20%的成本。

  • 電池動力系統
(圖片來源:DDCAR)

電池為電動車的關鍵技術,其效能與成本便決定了電動車的性能與價格。

電池成本來看,整體已從先前的每千瓦小時(kWh)683美元降到2020年的每千瓦小時164美元。若電池成本低於每千瓦小時100美元,電動車的價格將比傳統內燃引擎車便宜。

電池技術來看,目前電動車電池正極材料以磷酸鋰鐵和鋰三元為主,另外固態電池也持續發展。目前鋰三元電池佔全球電動車動力電池比重約7成,預估2025年佔比將提升至8成。

電池供應商來看,主要電池製造商以亞洲廠商為主,包含中國寧德時代/比亞迪、南韓LG Chem/SK Innovation/Samsung SDI和日本Panasonic等。傳統車廠則有福斯集團(Volkswagen)積極切入電動車電池研發領域,預計2023年正式量產長方形標準化電池。台灣則有鴻海集團鎖定固態電池技術研發領域,預期2024年推出可商用化的固態電池產品。

四、電動車的產業現況

(圖片來源:Porsche)

2020年疫情籠罩之際,全球汽車銷售量跌破8千萬輛,各大品牌無不面對兩位數的衰退,其中的領頭羊福斯(Volkswagen)和豐田(Toyota)全年衰退約15%。然而,唯獨電動車在這一片死寂當中逆勢成長,銷量急遽上升(以特斯拉為例,2019年銷量約200萬輛,2020年銷量則上升到240萬輛)。

(圖片來源:TrendForce)

根據TrendForce分析,2021年汽車市場將在後疫情時代逐漸復甦,全年銷量可達8,350萬輛,而包含油電混合車(HEV)和純電動車(BEV)的新能源車銷量將成長至340萬輛,成長幅度約為40%。

五、Apple Car的下一步

(圖片來源:鉅亨網)
  • 優勢

芯片技術:蘋果作為科技界的巨頭,掌握許多關鍵技術。其中電動車所用芯片與手機用芯片高度重合,同時蘋果芯片製程的品質更高於同業。

龐大互聯網:在各式3C產品的加持下,蘋果創建了一個非常龐大的互聯網生態,電動車將成為串連起蘋果旗下所有產品的絕佳載體。

雄厚資金:蘋果造車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擁有龐大的資金。蘋果是市場上屈指可數的市值超過20兆美金的公司,相比於其他企業,蘋果的現金流更加充足。未來就算是要自建工廠,對於蘋果來說都不是件難事。

  • 劣勢

技術研發經驗不足:在過去許多革命性的產品(如:iPhone、Mac)當中,蘋果扮演的角色多是方案整合者,而非技術研發者。汽車工業的門檻比手機工業高的許多,供應鏈的複雜更是不言而喻。蘋果是否能夠將手機的高品質成就複製到汽車製造上變成了一個大問號。

  • 機會

綠能政策:許多國家陸續推出碳排放的門檻,其中有些國家更是宣布了燃油車的終止期限 –– 這將讓對於燃油車的需求量轉移至電動車上。同時,許多國家除了推出碳稅之外,也針對許多綠能產業提出了補助措施。

六、結語

蘋果雖未證實造車計畫的真偽,但從蘋果的一系列舉措與當今電動車產業的現況來看,筆者認為Apple Car的可信度相當高。到底未來能不能看到Apple Car或iCar在路上跑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參考資料:

--

--

Ronald Huang
虎男的異想日誌

前 GoFreight 產品經理 | XChange 跨海活動組 | S&C 台大行銷顧問社 | NTU 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