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os : Internet of Blockchains (區 塊 鏈 3.0)

Source: Cosmos twitter

Begin

Cosmos 翻成中文是宇宙的意思,團隊想要做出一個他們自己創造出的宇宙,他們的token也很有意思,叫做 atom(原子),目前在加密貨幣的排行榜中排名第 17,與其他幾個大的公鏈相比,排名其實並不算特別出色,但是它白皮書的概念及架構,吸引了筆者對它一探究竟。

Cosmos Structure

Cosmos 的白皮書當中,蘊含了許多專有名詞,常常看了一點內容,就要先跳去看解釋,因此希望用簡單一點的方式介紹這條公鏈。看完以下名詞解釋搭配圖,大概就可以對 Cosmos 有些基本的了解。

Tendermint BFT: Tendermint 是2014年 由 Jae Kwon 創建,也可以說是Cosmos的核心,圖二的Hub就是基於 Tendermint BFT所創造。 BFT 是拜占庭容錯的簡寫 (一種共識決的策略,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Barbara Liskov 所寫的論文), Tendermint BFT 是融合BFT(Blockchain 1.0) 以及 POS (Blockchain 2.0)的改良版,最大的優點是幫開發者處理好底層以及傳輸的問題, 讓每個項目的開發者可以只專心的開發它應用層的的開發,其它的優點包括了吞吐跟容量高、分叉成本高、開源...等等。

ABCI (Application Blockchain Interface):是一個 介面 ,開發者透過這個 介面,就可以用任何的程式語言,跟Tendermint BFT進行對接,如圖一

圖一 Source from Cosmos white paper

IBC (Inter-Blockchai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是一個協定,將異構的鏈互相連接,讓彼此間可以互相溝通,也就是圖二中 Zone 跟 Hub 間連結的線,舉例來說,透過它,就可以將Cosmos鏈上的 Atom 轉成 Terra 鏈上的 luna。上面的例子看起來輕鬆寫意,但是有在跨鏈交易的人就知道,在這個公鏈林立的時代裡,其實不同鏈之間的交換,常常是手續繁瑣且耗時,一鍵交易是許多跨鏈交易者的夢想。

圖二就是 Cosmos 的核心圖,可以把 Hub 看做是 Cosmos 的本體,Zone 則是其他不同的項目,Zone 與 Hub 或是 Zone 與 Zone 之間的代幣都可以互相交易,讓使用者在操作上更加方便,有興趣的可以到 Cosmos 的 Dex (去中心化交易所) Osmosis (本身也是一個鏈 可以把它看成其中一個 zone)上試試看。

圖二 Cosmos structure

圖三當中規劃的,Cosmos 最後一式,就是萬佛朝宗(誤),最終完整體就是萬鏈歸一,可以看到圖三的左邊有連著以太鏈跟比特鏈,但是由於底層機制不同,他們中間的鏈結是用 peg 這個協定去做(尚未完成),也就是橋的概念,全部都完成後,在Cosmos 上去操作任何跨鏈的操作都會極度 smooth。

圖三 Cosmos Final Structure

結論:

Cosmos 在白皮書中一系列的設計架構以及規劃的整個生態都很完整,嚴然就是自己的一個大宇宙,筆者認為此生態以目前的市值,幣價還是低估的狀態,當它的架構實現的越來越多,以及項目加入的種類越來越多後,這個區塊鏈互聯網宇宙可以更加地發揚光大,未來的一兩年內應該可以跟波卡鏈的市值一較高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