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前(1):從講義開始

淺談講義構成。

Hzgua
誌瓜筆記
Feb 18, 2023

--

前言

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文,也是所有補習班老師入行的第一堂課:認識講義。

講義也就是上課的教材,一般來說你加入的團隊都有各自的講義。講義是你與補習班主任、學生的第一個接觸點。在互相了解之前,講義扮演著自我介紹的媒介。一本好的講習,其中的講義風格、例題與類題的挑選、作業量的多寡、圖示與額外補充資料……等等都與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息息相關。

這篇文章會簡述講義的構成,其中包含內文、題目與額外補充資料等等。

講義的構成

大多數初入補教業的新手都沒有自己的一套教材,這毋須擔心。一般來說,你加入的補習班團隊會有屬於自己的一套講義。若沒有,可以詢問班部是否有慣用的自編講義,或是直接拿市售的參考書也可以。

無論你拿的是何種講義,裡頭一定有內文部分與題目部分,那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些部分呢?

內文

講義內文由該章節的知識點結合而成。

大部分的講義內文都與學校課本的內文不同,前者多為重點是摘要;後者多為文字舉例與介紹。這也是很多孩子自行閱讀講義時有障礙的因素。

人的大腦在記憶資訊時是偏好故事性的,舉例來說,比起記住「皇后、後母、死」這三個字,記住「後母毒死了皇后」這個故事要簡單的多。人的記憶系統在未經訓練之前無法很有效率的理解清單式、重點式的文字,但這並不是說我們需要在講義中編入大量敘述性的文字,這些敘述性文字由補習班老師在上課時以口頭的方式敘述即可。

不放敘述性的文字的理由之一,便是大量的文字會造成講義看起來過於累贅。學生來補習班是來「效率學習」的,而不是來這裡「發奮苦讀」的。

《進階內容:空格》

多數補習班講義的內文都會有空格,空格的使用與安排也有技巧。

我個人習慣把需要重點理解或記憶的整項重點挖空。例如在八年級理化中的基本測量,我不會挖「測量值=實際值+估計值」;我會挖估計值=(空格)。當然,如何挖空要看每個老師的上課節奏。如果是第一次編排講義,我的建議是記住「手寫是加深記憶的一個方式」以及「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記憶力是有限的」這兩個原則來選擇如何挖空。

題目

講義題目由經典例題與類題構成。

我要大聲的說,經典例題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項講義的好與壞。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聰明到閱讀完內文便能學以致用的解題,因此經典例題扮演著橋樑的角色,示範如何運用內文所講的知識點解題。

一個好的經典例題需要具備的特質有:

  • 與內文有關
  • 簡單明瞭
  • 是後續類題的原型

選擇經典例題時可以這樣思考:一個例題就是為了說明 1~3 個知識點,或是說明一種題型。

舉例來說,在九年級理化中的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ma),常見的錯誤有「單位忘記換算」、「力忘記要帶合力」。於是我會針對這兩個知識點出一個經典例題與兩個類題。

經典例題是簡單的公式帶入,第一個類題會把題幹中力的單位以公斤重表示(應代牛頓),第二個類題會是上提重物(帶入合力需扣除重量)。當然,常見的作法是將第一類題與經典例題結合進而節省時間,這種題目在細節上的取捨便取決於授課師的個人教學經驗了。

《進階內容:難度取捨》

選題時最常見的錯誤便是難度取捨錯誤。

太簡單的題目會讓學生覺得無趣,並在後續遇到難題時覺得過於突兀;一開始的題目難度過高則會讓學生望之卻步(想想大學時整學期沒上課,期末考前自行閱讀原文書看例題的那種挫折感)。難度可以用其包含的知識點數量來看,而同一組題目(經典例題+類題)的知識點應該要互相涵蓋。真正的難題我建議放在小考加分題,或是額外手寫補充即可。

額外補充資料

補充資料美其名即為「素養」。

很多老舊講義的補充資料都挺隨意,可能剛好排版有個空位就介紹了關於這個章節的科學家生平。但在新課綱要求素養題目之後,越來越多的補習班教師會在講義中加入合格的補充內容,補充資料的選擇之一便是學校課本裡的跨科內容。

當然,也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綱內容並尋找相關的科學文章進行補充。惟版權問題需要注意;以及素養的題目可以視為「閱讀測驗」,並不需要完全使用課綱內的知識點,只要補充資料中提及便可。

舉例來說,新課綱將八年級下學期理化有關「莫耳」的內容移至高中,那莫耳的相關內容便可以形成很好的素養題目。我建議一次段考做一個額外補充資料即可,畢竟上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依照我個人的經驗,通常是不會有太多時間能著墨在補充資料的部分。(段考又不考我們補充的,甚至跨科內容很多學校也就考個一題意思意思)

《進階內容:找資料》

這點是寫給非本科系的自然教師。

在選擇補充資料或上課補充內容時,雖然非本科系對於該章節的後續發展可能並不熟悉(例如國中理化中關於原子構造便沒有提及電子雲),但並不是就沒有額外資料可以補充了。

有很多的科普讀物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充分的背景資料認識,我個人推薦的書像是霍金寫的《時間簡史》與《大設計》便可以在力學方面給予很多幫助。Youtube 上也有很多資源,例如 TedED 裡有關於地科與化學的內容。

結論

講義由內文、題目、額外補充資料三大點構成。

在三大點之外,還有作業、圖示說明等等細節,但這些都不是第一次認識講義需要在意的。排版乾淨,作業從題庫選一定數量即可,心有餘力再去尋找合適的題目與撰寫詳解。

台灣補教業在十幾、二十幾年前的講義的流通性很大,綜觀現今比較大型的補教品牌,都可以在其講義中發現一些重疊的影子(當然,這和課綱內容就固定在那裡有關)。若真的對於講義編排有疑惑或陷入困境,可以多參考市售參考書,以及其他補習班的自編講義。

講義只是工具,對於學生來說,是幫助他們理解內容;對於老師來說,是幫助我們傳達內容,以及在後續備課時有更好的依據。在下一篇內容,我會介紹如何備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