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瓜日說:什麼是沈沒成本?》

真正理性的人是這樣子思考的。

liniao
誌瓜筆記
3 min readJun 1, 2020

--

Podcast 收聽

粉絲專業(內含懶人包)

內文

大家好,歡迎來到《誌瓜日說》,我是誌瓜。

讓我們比較兩種狀況,第一種狀況是在逛夜市的時候,你買了一份 20 元的地瓜球,結果那包地瓜球又冷又乾,根本難以入口,這時後你前面出現了一個垃圾桶,請問你會委屈自己吃完那包地瓜球,還是毅然決然地丟掉呢?答案你自己知道就好。

接著讓我們思考第二種狀況。現在的你在一間每日限量的高級甜點店前面,你已經連續三天都錯過沒有買到甜點,今天更是一下班就直接衝到店門口排了半個多小時的隊,好不容易買到一個要價 899 元的甜點,準備大快朵頤的時候,卻發現甜點裡面居然包了你討厭的草莓,這時候你面前也出現了一個垃圾桶,請問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你會因為甜點的內餡不如預期,所以決定丟掉那份甜點嗎?還是會因為買甜點付出的昂貴價格、排隊損失的大量時間以及對甜點饞涎三尺的期待等等因素所以含淚吃完呢?

如果以經濟學的角度看,無論是地瓜球或是甜點,你都應該毫不猶豫的丟棄。因為你付出的所有時間、心力與金錢都是為了獲得商品而付出的「成本」。一旦你成功獲得那件商品,成本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而後續有關那件商品能給你多少利益,就是一個全新的抉擇點,與過去的付出無關,如果這個商品對你來說沒有正面的效應,你就應該果斷的放棄它。

在經濟學裡,那些你曾經付出過的所有東西的統稱,稱為「沈沒成本」。經濟學認為真正理性的人做任何決策的時候,都不應該考慮沈沒成本的存在。舉一個更簡單易讀的例子,如果今天誌瓜去買了張 200 元的電影票,開場前卻發現票不見了,這時後應該要再買一張票嗎?假設看電影的快樂程度是 300 元,原本用 200 元的票價買 300 元的快樂是很合理的行為,但現在卻得用 400 元的金錢才能買到 300 元的快樂,按照這樣的邏輯,誌瓜就不該再買一張電影票。

但經濟學家不認同這種行為,經濟學家會說:誒,原本的 200 丟就丟了,無論消失的理由為何,錢是在過去的時間中消失的。就好比你今天進電影院前,心血來潮先去刮刮樂刮了 200 元但都沒中,這樣的行為會影響到你等等買不買電影票嗎?不會,經濟學家說,當下的行為要用當下以及未來付出的成本判斷,逝者已逝,沈沒成本不該成為你判斷事情的依據。

所以啊,誌瓜常常聽到一些朋友討論畢業後要不要創業,討論到最後總是出現:「對啊…可是我…」的語法,在可是後面接著的通常是為了念到大學畢業,高中繳了多少補習費,父母付出了多少心力等等,這正是典型的「沈沒成本謬誤」:卡在過去的泥沼裡無法針對現在做出最佳決策。最後,再舉個貼切的例子,前陣子肺炎剛流行的時候,不都還有很多人出國嗎?看看那些人為自己辯護時的理由,有部分的人會說:「我都已經付錢了啊」。現在,你知道那些人陷入什麼謬誤中了嗎?你又該如何說服或糾正那些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