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瓜日說 14:屈原吃的是南部粽還是北部粽?》

屈原吃到的應該是先烹煮後包的北部粽,3D 油飯大獲全勝。

liniao
誌瓜筆記
3 min readJul 8, 2020

--

誌瓜說話是一個 Podcast 節目,分為每日小篇幅的《誌瓜日說》以及每週大篇幅的《誌瓜週話》,您現在在閱讀的頁面是文稿閱讀區。

Podcast 收聽

粉絲專頁(內含懶人包)

內文

你好,歡迎來到《誌瓜日說》,這是日說的第 14 集節目,我是誌瓜。

上上周是端午節,不知道你吃了幾顆粽子呢?在台灣吃粽子還是一個蠻危險的事情,如果你帶了喜歡吃北部粽的朋友來家裡吃南部粽,或是帶了北部粽送給喜歡南部粽的朋友的話,那天晚上往往是腥風血雨的,3D 油飯還有鼻涕米飯這種批評一來一往,簡直比宗教戰爭還要恐怖。那今天誌瓜想跟你聊聊的是粽子的始祖,也就是在汨羅江自盡的屈原,他吃的究竟是北部粽還是南部粽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誌瓜先帶你看看到底什麼是粽子,粽子跟屈原真的有關係嗎?現代人認知的粽子在古代文獻上的記載並不叫做粽子,而是以「角黍」這個名字與出現的。西晉周處撰寫的《風土志》是這樣描述的:「仲夏端午……先節一日,以菰(ㄍㄨˉ)葉裹粘米,以粟棗灰汁煮令熟,節日啖。」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最一開始的粽子,僅僅是作為一個地方風俗的產物,跟屈原沒啥關係。清朝年間寫成的《蘇州府志》有另一段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說得是粽子的起源應該是在中國的江蘇一帶,是戰國時代的吳國用粽子祭祀伍子胥。

那麼,粽子與屈原是怎麼樣產生連結的呢?

目前所見最早記載著屈原與粽子兩者關係的文獻,是南梁時的《續齊諧記》。這是一本志怪小說,也就是記載了一些鬼故事的書。書中有關屈原的內容誌瓜替你翻譯出來了:傳說屈原在端午節投江,楚國的人民為了悼念他,就用竹筒裝米,防止魚蝦啃食他的身軀。不過,其實這些粽子屈原一個都沒吃到,全部都被水中的蛟龍吃了。於是屈原托夢,給東漢時一個叫做歐回的人。告訴他事情原委,並說蛟龍害怕楝葉和五色絲,以後麻煩用楝葉將竹筒包起來,並用五色絲線綁,蛟龍就不敢來搶了。經過屈原托夢,而歐回幫忙,於是屈原才吃到粽子。

所以啊,粽子是「因為害怕屈原的身軀會被魚蝦吃掉,所發明的食物嗎?」這個說法其實是從一本小說流傳下來的,不過這也妨礙我們繼續流傳這個故事。因為在文化的傳承中,讓某些東西與聖賢掛勾提以高其影響力的做法是十分常見的,例如創造文字與製造紙張絕非一時一地一夕就能一蹴而成的吧,但大家應該都還有印象,小時候學歷史都認為是倉頡造字、蔡倫造紙吧,那粽子與屈原的故事也就是相同的道理。

至於屈原吃的粽子到底算是南部粽還是北部粽呢?如果要按照上面那個故事分析的話,楚國人民一開始是用竹筒裝米,代表粽葉跟米是分開烹煮的;加上之後的原文是說「當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代表外面的粽葉起到保護作用,而並非在烹煮過程時就加入的。由這個方向推斷,屈原吃到的應該是先烹煮後包的北部粽,3D 油飯大獲全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