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瓜日說 26:司馬相如與漢賦》

文學是社會的階級和集團意識形態。

liniao
誌瓜筆記
4 min readJul 28, 2020

--

Podcast 收聽

粉絲專頁(內含懶人包)

內文

你好,歡迎來到《誌瓜日說》,這是日說的第二十六集節目,我是誌瓜。

相信大家在經歷國高中的知識洗禮之後,都知道「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這四大韻文吧。四大韻文的種類代表了每個朝代專長的文學類型,簡單來說,就是詩在唐朝興盛、詞在宋朝興盛這樣的意思。唐詩和宋詞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隨意地朗朗上口幾句,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或是歐陽修的「庭院深深深幾許」,但是提到你好,漢賦,似乎就不是每個人都這麼熟悉了。

說到漢朝的賦,最早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屈原的作品。屈原的作品特色突出充滿了對於神話的想像力,以及他被貶謫的豐富情感。而屈原在作品中為了表達不同於凡間的仙境,運用了許多文學的技巧上,例如排比與類疊的修辭。以屈原著名的《離騷》舉例,裡頭有一句「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乎西極。鳳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這句描寫屈原前往仙境的陣仗,就可以看出相似的句式類疊,形成壯麗的美感。

除了大量的排比之外,屈原為了表達自己激昂的情感,大量運用「兮」這個感嘆詞,在相似的句式當中,帶來不一樣的變化。一樣用上一段的《離騷》為例,三句的意思相近,同樣表達屈原對於仙境的嚮往與快活的氣氛。如果沒有「兮」一字,那就只是單純相似句子的堆疊,會變得難以表現出屈原在此的感嘆。於是,「賦」這個文體形式上的特點,在於運用各種排比,反覆堆疊景色與自己強烈的情感,並在相似的句式當中尋求變化。

而漢賦在發展的初期,承繼了屈原辭賦的特點,最著名的例子便是賈誼的《弔屈原賦》。賈誼沿襲了楚辭的句式,以抒情為主,書寫自身不幸。雖然寫的很好,但沿襲楚辭的意味濃厚,幾乎沒有創新之處。要說漢賦真正表現出與楚辭賦不同的時間點,那就是在漢武帝即位以後。

漢武帝在位時,可以說是漢朝最為強盛的時候。所以在這個時候,描寫帝國昌盛、大一統帝國美好之處的文學需求就出現了,這種新出現的文學需求就是「漢大賦」。漢大賦繼承了楚辭賦大量的排比技巧,再加上各式各樣吹捧帝國的內容,形成一種有別於從前的文學型態。

說到漢大賦,寫得最好的莫過於司馬相如了。司馬相如的代表作是《子虛賦》與《上林賦》。這兩個作品在內容上是相連的。作品在一開始先虛構了子虛、烏有、亡是公三個人物。首先,楚國的使者子虛,敘述楚國國君打獵的盛況,後來,烏有先生以齊國的物產豐饒勝過楚國來進行反擊。最後,亡是公說明天子打獵、與天子居住的宮殿、園林之美,勝過楚、齊兩個國家很多,但天子並不滿足於物產的豐饒,選擇在酒宴過後,發布愛民勤政的詔令,並採取一連串重視道德、禮儀的政令,讓天下能夠安定和順。而這種仁民愛國的想法才是天子的所思所想。

在這個作品當中,對於帝國的描述、大一統帝國的美好、帝國積極向上的政治,都很明顯的彰顯了出來。而上述的這些特點,大量的排比、華麗的文藻與對國家的吹捧,正是漢大賦的完整體現。蘇聯時期著名的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文學是社會的階級和集團意識形態,例如情感、意見、企圖和希望之形象的表現。也就是說文學是當代社會的一面鏡子,當你看到漢大賦那壯麗的篇幅與詞語的時候,在你心中是否有照映出雄偉的大漢王朝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