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瓜日說 31:中國的洪水神話》

liniao
誌瓜筆記
Published in
4 min readAug 6, 2020
誌瓜說話是一個 Podcast 節目,分為每日小篇幅的《誌瓜日說》以及每週大篇幅的《誌瓜週話》,您現在在閱讀的頁面是文稿閱讀區。

Podcast 收聽

粉絲專頁(內含懶人包)

內文

你好,歡迎來到《誌瓜日說》,這是日說的第三十一集節目,我是誌瓜。

世界各地範圍都出現過有關洪水的神話,像是被洪水所淹沒的亞特蘭提斯、希臘神話之中,宙斯看到青銅時代的人們十分殘暴,決定用洪水結束「青銅時代」。最著名洪水神話就是《聖經》有關「諾亞方舟」的故事了。在這些文化之外,現在也有許多學者對這種洪水的故事進行研究,例如他們發現是在蘇美神話之中,也有關於洪水的記載。有學者便將其解釋為「兩河流域的不定其氾濫」,這種氾濫造成的災禍,通常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因此洪水氾濫就成為了蘇美人不可磨滅的印記,載入蘇美神話之中。

如果要把上面的說法延伸,藉由蘇美神話的詮釋,我們或許可以說曾經有一場席捲世界的大洪水,造成人類在各個神話之中有共同的洪水神話記載。但這種玄奇的事件就交給老高的影片解釋吧。今天誌瓜會把討論的焦點放在中國的洪水神話。

關於洪水神話有一個特點,就是幾乎所有的洪水神話,包括亞特蘭提斯、希臘、蘇美乃至於《聖經》對於洪水神話的詮釋,大多採取相似的觀點:「由於人類的驕傲與自大、墮落,神明降下洪水做為對人類的懲罰」而這個觀點體現出來的是對人性的批評,也具備道德教化的意味。可是從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洪水神話,就有些不同了,是一個具有許多色彩的故事。

在中國的洪水神話,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大禹治水」吧。相信這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誌瓜在這裡提供一個版本給沒聽過或對這神話不熟悉的朋友。在《山海經》中是這樣敘述大禹治水的:「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鯀,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白話翻譯過來就是:「先民面對龐大的自然災害,仍願意拯救生民,做出犧牲與人類智慧的偉大」你發現這故事的特點了嗎?跟其他洪水神話有所不同,這個故事是在讚頌人類的犧牲、抗爭精神。

但故事到這邊還沒有完,這只是其中一個版本。在這個版本之中,鯀不惜偷竊天帝的「息壤」,這個息壤可是一個好東西啊!它是一個可以自動生長的土壤,鯀偷竊這個東西,確實是要讓洪水能夠被堵住,並不是基於自己的利益。在這個故事當中,鯀跟禹都是具有這種犧牲精神的人物。但在另外一個版本就不同了。

像是在《史記》裡面,鯀就變成了一個壞人。首先,在一開始洪水來臨時,很多人推舉鯀去治水,但當時各個部落的共主堯,就說「鯀為人負命毀族,不可。」說鯀是一個不負責任,毀壞家族民生的人,但最後也還是派他去了。用了九年,鯀都沒辦法治理洪水,並且具記載「行視鯀之治水無狀」,鯀是沒有在認真治水的。於是最後就只能把鯀流放,換成他兒子禹來做了。

畢竟歷史已經成為過去,無法真正解答,但我們還是可以試圖猜想一下,為什麼這鯀的人物形象,就從一個為民族犧牲的英雄,變成一個自私的無賴小人了呢?我們現在進行猜測,就僅能從「統治合理性」的問題去看了。為了體現禹的智慧與能力,透過鯀失敗的治水,就很容易樹立大禹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形象,從而促造起大禹的魅力,肯定其統治的合法性。

所以從這裡又可以看出來,神話、史書除了反映跟解釋某些現象之外,也有可能會被後人因為各種原因,而有所修改。這就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地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