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瓜日說 33:中國神話當中的悲劇色彩》

liniao
誌瓜筆記
Published in
3 min readAug 6, 2020
誌瓜說話是一個 Podcast 節目,分為每日小篇幅的《誌瓜日說》以及每週大篇幅的《誌瓜週話》,您現在在閱讀的頁面是文稿閱讀區。

Podcast 收聽

粉絲專頁(內含懶人包)

內文

你好,歡迎來到《誌瓜日說》,這是日說的第三十三集節目,我是誌瓜。

神話之中時常帶有許多的悲劇色彩,例如薛西弗斯不停地推動巨石上山,又永恆地落下;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不惜盜取神火,之後被宙斯懲罰,綁在懸崖上被老鷹吃掉肝。這樣的悲劇色彩象徵了什麼呢?誌瓜認為可以透過中國神話之中的悲劇色彩來說明,就用著名的「夸父逐日」開始我們的討論吧。

在《山海經》當中,夸父與日競走,至於為什麼競走已經難以得知了。但想必夸父與日競走的行為,和薛西弗斯的神話一樣,是一種沒有辦法達成的痛苦,這其中就有很濃厚的「徒勞」意味。就像你今天知道,某件事情你難以改變,甚至永遠無法改變;改變的過程還充滿了痛苦,那你是否仍會選擇做這件事情呢?

是否這樣的行為也像極了人生?如果十分消極的觀看生命,那麼生命其實就是被宿命所決定的,你的行為與努力就僅是徒勞而已,無法改變幸福與否。當你的每個行為都是徒勞時,那你的行為是否就沒有意義了?很顯然,夸父與薛西弗斯都不這麼想。夸父與太陽競走的行為,持續到他生命的最後,這實際透露出人類對於事物的執著,與達到目的的渴望。那種對於理想的堅持,是即使知道徒勞的道路擋在前面,仍然會奮不顧身的去選擇闖一闖。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薛西弗斯與夸父逐日,都是在說明「徒勞與理想的偉大」。明知行為本身是痛苦的源之一,但為了那些難以達成的理想,人們都會前仆後繼的行動。在這個當下,行為本身的目的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在行為的過程當中,人類頑強的生命力、對生命、理想的尊嚴,也透過這些反覆、持續、永無止盡的徒勞之中昇華。

例如前一陣子吵得沸沸揚揚《老人與海》,故事的結局的確是最後老人拖著一個殘缺的馬林魚骨回去而已。可是如果僅將一本書、人的價值全部放在「結果」好壞的判定,那麼人類就僅僅是過得比較舒服的動物而已。但正因人類面對各種困境,甚至無法擺脫的困境之中,都透露出對理想、意志力的強韌,才能真正的彰顯我們的價值。這樣的人生是悲劇的,但同時也是富足的。

所以啊,神話之中的悲劇色彩,其意義就誕生了:讚揚人類本身的價值,在明知困難的道路之上,表現出無所畏懼的生命力,以及對於理想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