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瓜日說 36:像學母語那樣學習》

試著塑造一個類似母語學習的環境。

Hzgua
誌瓜筆記
3 min readAug 10, 2020

--

Podcast 收聽

粉絲專頁(內含懶人包)

內文

你好,歡迎來到《誌瓜日說》,這是日說的第三十六集節目,我是誌瓜。

在 1920 年代,有位琴藝精湛的日本小提琴家鈴木鎮一從日本遠道德國留學。作為一個外國留學生,在當地就不免遇到語言不通的問題,尤其德語屬於印歐語系,而鈴木鎮一的母語日文則是琉球語系,幾乎是八竿子打不著邊的。可以想像啊,在學習外國語言的過程中鈴木鎮一所面對的挫折與困難是非常巨大的。

但就是在面對如此龐大的學習困境時,鈴木鎮一不只是將德語學到了手,更從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觀察到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小孩在學習母語時的速度是飛快的,甚至連一些外國成人都覺得困難的方言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脫口而出。」在觀察孩童學習自然語言的過程後,鈴木鎮一提出了所謂的「才能教育」,也就是只要透過正確的教學方式,任何學齡前的兒童都有能力學到高級的音樂技巧。

讓誌瓜替你疏理一下這背後的邏輯。在當時的美國與歐洲,都認為學習小提琴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一般來說都要等到孩子大約 8~9 歲才能順利的進行學習。稍微類比一下學習小提琴與學習語言的狀況就會很清楚了,如果說學習小提琴很困難所以要等到孩子長大後才有可能學好的話,那學習語言這種同樣困難的事情在小孩長大前應該也不可能學好吧,但實際的情況卻是,針對任何一種語言,把該語言作為母語的國家的小孩在學習的進展上是飛快的,但對於把該語言當作第二外語來學習的孩子來說卻總是困難重重。

於是鈴木鎮一給出了他的結論:只要學習技能的環境恰當,孩子的學習效果就會有如同學習母語般的飛快速度。後來,鈴木鎮一更是把這套結論完整化,塑造了一套由五個基本架構組合而成的教育方式,現在的人稱之為「才能教育」。而才能教育的五個架構分別是:早期開始、反覆練習、小步驟學習、經由優異教師的引導、提供適切的環境。

你發現了嗎?這套享譽國際的鈴木才能教育的細節架構,跟現代提倡的「刻意練習」有多項概念都互相吻合。而後來更是有心裡學的研究證實早期的音樂教育能夠增加孩子腦中的白質,也就是直接影響腦的學習與功能障礙的構造。由優異教師從旁適切引導,協助學生正確學習並配合大量的練習與複習,配上細緻而有規劃的練習步驟,都被證實為最優質的訓練法則。

所以啊,如果你現在想學習某項技能的話,也許做不到才能教育要求的五個架構,但試著塑造一個類似母語學習的環境,一定能大大的提高你的學習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