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瓜日說 49:以終為始的人生觀》

將眼光放的遠一點,想想自己理想中的自己的樣貌。

Hzgua
誌瓜筆記
3 min readAug 26, 2020

--

誌瓜說話是一個 Podcast 節目,分為每日小篇幅的《誌瓜日說》以及每週大篇幅的《誌瓜週話》,您現在在閱讀的頁面是文稿閱讀區。

Podcast 收聽

粉絲專頁(內含懶人包)

內文

你好,歡迎來到《誌瓜日說》,這是日說的第四十九集節目,我是誌瓜。

人應該怎麼活著才不枉此生呢?世界上有太多的哲學學派討論過這個問題,從犬儒學派到存在主義,從孔子到宋明理學,有許多大智慧家都用很大的尺度試著回應這個問題,像是存在主義說人存在的意義是無法經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因此強調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或是中國文化中所謂的君子之道之道等等。

但這些回應的規模都太大,或是都太違反現代的價值觀了,有沒有一種簡單明瞭的啟示,就能讓人知道怎麼活才能不枉此生呢?還真的有。在《與成功有約》中,作者柯維為了說明這個啟示,邀請讀者一起做了一個思想實驗。

假設你正在前往殯儀館的路上,要去參加一位至親的喪禮。抵達之後,居然發現親朋友好齊聚一堂,是為了向你告別。也許這是三、五年後,或是三十、五十年之後的事,但姑且假定這時親族代表、友人、同事或社團夥伴,即將上台追述你的生平。請認真地想一想,你希望聽到什麼評語?你這一生有任何成就、貢獻或值得懷念的是嗎?你希望他們怎麼描述你?失去了你,對關心你的人會有什麼影響嗎?請好好看著你周圍的人,你希望自己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影響?

如果你認真在腦中想像這些景象,就等於短暫地觸及了你深層而基本的價值,並與你影響範圍的內在信仰架構進行的初步的接觸。作為一個補習班老師,每年總是會遇到幾個學生提出的棘手問題,例如「老師,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學習」。而這個時候,誌瓜我總是會帶著學生做一次上面的思想實驗,不過內容不是在葬禮上,而是要求學生想像在 30 年後某一天,從早上到晚上的他會在做什麼。

學生的回答很多樣,有些認為自己是上班族,有些是外交官,也有聽過廚師或是警察的。而當他們努力鉅細靡遺的描繪 30 年後的當天遇到的詳細狀況時,我會從旁側擊的問一些問題,例如說警察的那位同學,我問他如果在街道上執勤時遇到外國觀光客來尋求幫助該如何是好;或是說廚師的那位同學,我問他知不知道藍帶證書的取得方式等等。

透過這些問題,學生對未來的想像會更加具體,也會更了解為了達到自己現在希望達到的那個目標,現在的自己應該付出什麼努力。這也正是所謂「以終為始」的核心概念,以未來理想的自己為榜樣,為現在的自己訂下應該努力的目標。所以啊,如果對於現在的生活感到一片茫然,不妨將眼光先放的遠一點,想想自己理想中的未來的自己的樣貌,並且在現在跟未來的自己間建構一條有效的橋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