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瓜週話 05:成功值得你相信》

望所有期望成功的聽眾們,能因為總是穿著與成功有相關性的特質,慢慢地變成真正成功的人。

Hzgua
誌瓜筆記
13 min readJul 24, 2020

--

Podcast 收聽

粉絲專頁(內含懶人包)

本期重點

  • Roland 的人生
  • 承認無知,擁抱未知
  • 倖存者偏誤
  • 相關性與因果性

內文

第一部分

大家好,歡迎來到《誌瓜週話》,我是誌瓜。

成功幾乎是所有具備野心的人的終極目標,成功有很多形式,例如財富自由、家庭美滿或是自我心境的提升等等。但要怎麼達到成功的境界呢?今天誌瓜要介紹的人,從剛踏入行業的默默無名,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就成為了該行業的全日本第一。現在的他聲名遠播,正在從日本第一的位置,往世界第一的目標邁進。這個人叫做 Roland,號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第一男公關。

男公關這個名稱或許有點委婉,另一個比較為人熟悉的說法是牛郎。大家對於牛郎的印象是什麼呢?是流連在五木區,活在都市夜色簾幕下最角落的那群人嗎?那 Roland 可能會大力地打破你的眼鏡,這位日本第一牛郎早在 2018 年引退,現任男公關俱樂部 The Club 、美容產品企劃、服裝業與男性美容沙龍 Roland Beauty Loung 的經營者。除了商業界,Roland 還活躍在日本的演藝圈,在許多綜藝節目上都能看到他的蹤跡。在 2020 年的 3 月,Roland 在 Youtube 上開啟了個人的頻道,正式進軍 KOL 的世界。

一個男公關能成什麼大氣?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Roland 經營的企業的營運情形由於語言關係我查不太到資料,我們就從 Youtube 上的數據討論吧。不到三個月的時間,Roland 的頻道就有了 40 萬個訂閱數,有 10 隻破百萬點閱的影片,最高點閱甚至達到 510 萬次。看來這個男公關在其他領域也表現的可圈可點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 Roland 這個人,看看他的特質與思考模式,看我們能不能從 Roland 這個成功人士身上,學習到一些成功的要素。

先談談生平,Roland 在他的半自傳書籍《我,和我以外的》中提到,在 18 歲之前,他是一個追求足球夢的青春少年,每天都在為了實現夢想而努力的練習著。但在 2010 年 10 月 13 日,在東京都足球大賽的決勝戰中,Roland 所屬的帝京高中敗北。在那之後, Roland 決定引退,脫離自己追逐了十幾年的夢想,聽從家人的建議去上了大學。

聽從別人的建議行事大概是自己這一生最大的恥辱了,事後 Roland 回憶起上大學這件事情的時候這樣感慨著。後來總結這件事情時,Roland 是這麼說的:人生中有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的事情要全盤由自己決定。在 Roland 踏進入學典禮會場的當下,他就立刻打算休學了。他在會場中冷靜地環顧四周,思考著身邊的這些人們為什麼會在這裡呢?是為了隨性地享受校園生活嗎?還是為了拿到大學畢業的頭銜或是文憑呢?在思考這些問題的當下,Roland 在腦中看到了那個念著大學的未來的自己,未來的他只是一昧地聽著沒有興趣的課,後來跟身邊的同學一樣就職,為了生活而從事著並非特別想做的工作;出社會一段時間後,也許身邊會有一位自己妥協後才選擇的妻子,就像自己現在也是因為妥協才上了大學;未來應該也會有一輛車,車子是貸款後所買的國產大眾車,上車後自己把剛從超級市場搶到的整袋特價品放在副駕駛座上,開車等紅燈的時候,無意中往旁邊一看,隔壁同樣在等紅燈的是一台閃亮的賓士,自己一臉羨慕地看著那台車。

Roland 看到了這樣的人生。在這個瞬間他冒出一身冷汗,強烈的恐懼感讓他至今都無法忘懷,「什麼,這就是我的人生嗎?」Roland 捫心自問著。情緒一過,Roland 迅速地理清了思緒,馬上寫了大學的退學申請書,申請書上只寫了一句話:「我要成為歌舞伎町第一的男公關」。這故事聽起來很奇妙,但也是個發人深省的故事。現在正在念大學的聽眾朋友們,有多少人真正認知到自己念大學的意義在哪呢?有多少人體認到自己正在追逐的人生是平庸無常還是精彩絕倫的呢?但問這些問題的含意並不是說現在不清處目標的那些人現在都立刻要休學給誌瓜看這樣,而是想告訴大家,如果你想追求一個偉大且精彩的人生,那你勢必得擁抱未知與不確定性。

第二部分

如果要在智人 20 萬年的歷史中,要挑一個最偉大最精彩的時代的話,誌瓜會投 15 到 17 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一票。大航海時代在我們國、高中的歷史課本中又稱為地理大發現。那這個時代的人們偉大跟精彩在哪呢?如果你看過世界地圖的演變,你就會清楚地了解為什麼大航海時代的人們會進步的如此迅速。

在較為原始的時代,每個文化其實都有著自己的世界地圖。當然沒有任何人真正知道世界的全貌,亞洲文明對於非洲與美洲一無所知,美洲文明也不知道其他區域上的情形。當時的人們在遇到不熟悉或完全不知道的地區時,在地圖上往往是隻字未提或是隨便畫上了想像出來的怪物和奇景,越是古早的地圖,圖上就越是沒有空白的空間,似乎是想透過地圖給人一種全世界都在自己掌握之中的感覺。說實話,也不用追朔到太古早的文化,光看一張 1459 年由歐洲人繪製的世界地圖就可以觀察到這種現象了,整張地圖是鉅細靡遺的,就算是當時歐洲人根本一無所知的南非地區,也都畫上了密密麻麻的想像中的訊息。

而在 15、16 世紀之後,也就是大航海時代的世界地圖則出現了變化,歐洲人的世界地圖開始出現大片的空白。從這點可以看出那時的人們開始展現出跟中古世紀截然不同的心態,地圖上的空白可以說是清楚表明了歐洲人願意承認自己對於一大部分的世界還一無所知。這種心態的變化,舉例來說,就是在西元 1492 年發現美洲的哥倫布,其實直到過世都不知道自己發現的是美洲大陸。哥倫布一直相信自己發現的這個島嶼就位於東亞外海,屬於印度地區,英文唸作 Indies,所以他老人家才把當地人稱作 Indians,也就是印地安人嘛。無論是對於哥倫布或是當代的任何人來說,發現一個完全未知大陸這個事實根本難以接受,畢竟好幾百年以來,那些哲學聖賢與思考家,甚至是絕對不可能犯錯的聖經,都清清楚楚地寫了世界上只有歐洲、非洲和亞洲。

而心態開始變化的先驅者是義大利水手亞美利哥·維斯普奇,這位先驅者的名字比較不為人所知,誌瓜介紹一下,現在的美洲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洲的原文拼作 America,而這位老人家的名字的拼法是 Amerigo。當時亞美利哥經過南美洲東海岸後,認為這塊當時歐洲人與哥倫布認為是亞洲東部的島嶼其實是一塊全新的大陸。而關於美洲是一個新大陸這個發現,亞美利哥寫了兩封廣為流傳的信來說明,分別叫做《新大陸》和《第四次航行》。由於他的信件被出版並廣為流傳,因此在 1507 年出版的《世界地理概論》中,地理大師馬丁將這片西班牙船隊向西航行所碰上的土地,以一塊獨立大陸的姿態描繪在地圖上,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的拉丁文寫法替這片大陸命名。

說來也是蠻有趣的,全球四分之一的陸地,七大洲之中的兩洲,現在全球最強盛的國家所在的領地的名字,居然是來自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義大利人,而他唯一做的事就只是有勇氣說出「我們不知道」。發現美洲,或者說是承認發現的是美洲這件事情,讓歐洲人知道實際的觀察比過去的傳統更為重要,而且想征服美洲的慾望也讓歐洲人開始求知若渴。這樣的態度轉變是之後科學蓬勃發展的重要理由之一,當歐洲人想要控制一片新的領地時,就一定會蒐集當地所有相關的地理、氣候、植物、動物、語言、文化與歷史等等龐大的數據,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 1831 年一艘隸屬英國海軍的艦艇小獵犬號上,不是載滿了武器與士兵,反而載著現在鼎鼎大名的《物種起源》的作者,達爾文了。

第三部分

前面我們提到 Roland 拒絕穩定清楚的人生,轉身擁抱未知與不確定的未來;也提到了在地理大發現之後,蓬勃發展的科學的基礎,是表明了願意承認未知的態度,願意實際追求自己不知道的事物。那我們或許可以透過這兩個故事做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只有在當人們知道自己真正不知道些什麼的時候,才能真正的向前進步。

但下這種結論真的恰當嗎?難道沒有那種承認自己無知,而且最後仍然一無所成的人嗎?一定有的。成功學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就是,那些書籍或影片往往號稱成功者都是怎麼行事的,只要讀者模仿成功者做一樣的事情,就一定能邁向成功。但這種想法光是想,就該覺得荒謬了,舉例來說,誌瓜拿三個全球最偉大的企業家說明,就拿比爾蓋茲、馬克祖柏與賈伯斯說明吧,請聽聽下面的敘述。

「誌瓜比較了比爾蓋茲、馬克祖柏與賈伯斯這三位偉大的企業家,發現三位企業家共通之處是大學都休學了,因此誌瓜判斷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家必須在大學中休學。」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分析非常荒謬?畢竟世界上休學了但沒有創業成功的人比比皆是,休學雖然是三個企業家的共同特色,但休學並不是導致成功的關鍵吧。好,如果你對上面那句話的想法跟誌瓜一樣的話,請你再聽聽下面這句。

「誌瓜比較了比爾蓋茲、馬克祖柏與賈伯斯這三位偉大的企業家,發現三位企業家共通之處是非常努力以及特立獨行,因此誌瓜判斷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家必須非常努力以及擁有個人特色。」現在,你會覺得這個例子比較好接受嗎?**難道世界上沒有其他「非常努力」同時又「擁有個人特色」但最後卻「失敗」的人嗎?**一定有的,休學、努力以及個人特色都不是能夠完全解釋成功創業的詞彙。事後分析這些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時,人們時常陷入一個謬誤中,這個謬誤叫做倖存者偏差。

說到倖存者偏差最著名的例子,那一定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關美國空軍的內部討論了。在 1941 年的時候,美國空軍正在探討:飛機應該如何加強防護,才能降低被擊落的機率。軍方研究自己的轟炸機遭受攻擊後的數據後發現: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而機尾則是最少被擊中的位置。好,現在如果你是空軍總指揮官,你會選擇加強機翼還是機尾呢?

答案可能會讓你意外,美國空軍最後決定加強的是最少被擊中的機尾位置,而且最後證實這個加強的決定是極為有效的。為什麼呢?其實仔細思考後你一定也能理解,軍方在蒐集轟炸機被擊中的位置資料時,那些資料是從哪些轟炸機身上取得的?一定是那些平安返回軍營的轟炸機吧。而在那些平安返航的轟炸機身上,機翼被擊中的次數比機尾多上許多,這個資料其實表明了被多次擊中機翼的轟炸機,似乎還是能夠安全返航;那在機尾的位置很少發現被擊中的痕跡的原因,並不是不容易被擊中,而是一旦被擊中,轟炸機幾乎就不可能返航了。

這個事件帶給我們很重要的啟示,那就是死人不會說話,活人說的不準。換句話說,失敗者不會出聲,而成功者無法代表全面的事實。當你越深入地研究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們,至少誌瓜是這樣,就會越發現,一個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與特質外,還有一個重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世界的不確定性中站穩了腳步。換句話說,就是「運氣」特好,但從來不會有成功學的書會這樣跟你說:成功人士的運氣非常人能比。

第四部分

聽到現在,不知道你對成功學抱有著什麼想法。誒,誌瓜提醒一句,其實不用對成功學失去信心。認清現實即可,我們必須認知到倖存者偏誤確實存在,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繼續相信成功學有它的用處。那為什麼可以繼續相信呢?答案是因為現在的人們,身處於一個大數據的時代。以前人們在學統計學的時候,必須對一句話了然於心,那就是:「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舉個例子,冰棒的銷量越高的時候,溺水的人就越多。那這時候可以下冰棒讓人溺水的結論嗎?當然不行,冰棒跟溺水的關係,只不過是因為氣溫飆升,造成越多人去買雪糕,同時也造成越多人游泳。所以冰棒銷量跟溺水的人數才會同時上升。

再舉一個例子吧,以前有個統計學研究發現吃海參的小孩智商通常比較高,那我們可以下吃海參可以讓人變聰明的結論嗎?不能,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能經常吃到海參的家庭都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而有經濟實力的家庭的基因與教育條件通常也都有一定的水準,所以小孩才會表現的比較聰明一些。所以,海參跟聰明具有相關性,但並沒有因果性。

但在大數據的時代,所謂的因果性的意義就沒有這麼大了。假設誌瓜蒐集了極為龐大的數據後,判斷出「吃海參與智商高」具有高度的相關性的話,那麼,假設現在有一堆孩子,要讓誌瓜幫忙判斷出哪些還子的智商比較高的話,誌瓜直接問問他們誰比較常吃海參也不失為一個優秀的判斷方式吧。當然,誌瓜肯定會漏掉一些聰明卻不吃海參的孩子,但你要的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度吧?或著說如果真的有一個百分之百準確度的判斷方式的話,還會需要讓誌瓜幫你判斷嗎?

簡單來說,只要數據量夠大,根本不需要理解海參跟智商或是冰棒跟溺水之間相關的原理,人們只需要能做出高效率的判斷即可。例如在冰棒銷量上漲之時加派救生員的人手等等,而前面提到的成功的企業家與休學、非常努力與特例獨行之間的關係,只要作者或是研究人員研究的數據量夠大的話,結論就會是高度有效的。

但是那個數據量到底要多大呢?在企業管理的世界裡,有一本經典名著叫《從 A 到 A+ 》是由著名的管裡學家 Jim Collins 所著。這本書是在研究「優秀的企業」是如何跨越界線成為「卓越的企業」,Jim Collins 用幾近苛刻的條件篩選出「優秀」與「卓越」的企業,從首輪研究的接近 1500 間,到最後深入探討的 19 間,總共耗時五年時間蒐集無數數據,最後歸納出卓越企業的共同特徵,以及卓越企業與優秀企業的差異。

這樣的數據量夠大了嗎?顯然是不夠的,《從 A 到 A+ 》在 2001 年出版,書中提到的卓越企業後經證實並不是真正的卓越。在 2008 年的金融海嘯中,書中舉例的卓越企業也都蒙受了極大的損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促使 Jim Collins 出了下一本書《為何 A+ 巨人也會倒下》。

結論

要替這個世界的現象冠上因果關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國總統甘迺迪講的好:「唯一確定的事就是不確定」。那要怎麼面對不確定的事情呢?十七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那就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怎麼說呢?讓我們看看帕斯卡當年面對的問題。

當初帕斯卡討論的是:上帝是否存在?而他是這樣進行思考的。假設帕斯卡不信上帝存在,而上帝真的不存在,那對帕斯卡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但如果帕斯卡不信上帝存在,而上帝確實存在的話,那遭殃的就是帕斯卡了。換個角度說,現在我們不知道成功跟其他特質的關係,那似乎採取相信這些特質是比較合理的作法。

所以啊,之後誌瓜仍然會介紹許多成功人士的自傳或是成功企業的歷程。讓我們以這集為基礎,相信所謂的成功其實有一定的概念、想法與特質。今天的《誌瓜週話》是用 Roland 開頭,最後就也用 Roland 的一句話結尾吧,他說:如果總是穿著運動服,就會漸漸變成適合穿運動服的人。希望所有期望成功的聽眾們,能因為總是穿著與成功有相關性的特質,慢慢地變成真正成功的人。

好了,這就是這周的《誌瓜週話》,我是誌瓜,我們下週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