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驚悚都市傳說:「瘋狂理髮師」Sweeney Todd

London Hipster Liv
SCOPERS倫敦好朋友
11 min readSep 6, 2020

提到倫敦知名殺手,除了至今身份仍是未解之謎的開膛手傑克,另一位就是瘋狂理髮師——史威尼・陶德(Sweeney Todd)了,曾是百老匯音樂劇的主角,後來也被翻拍成電影,但他是否真實存在,依然眾說紛紜。

到底瘋狂理髮師是不是都市傳說?又為何成為殺人無數的惡魔?電影與歷史是否相同呢?

瘋狂理髮師陶德與樂芙莉太太。Credit: Warner bros.

週刊裡的「惡魔剃刀手」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流行一種稱作「Penny dreadful」類型的刊物,主要是以各種犯罪、血腥、推理與超自然現象的通俗故事為刊物主軸(也稱作「Penny horrible」、「 Penny blood」等等),每週大量印刷發行,並以一便士(penny)這樣好入手的低價銷售,因此都市傳說就特別容易在大街小巷中傳開。

「惡魔剃刀手」陶德就是在1846年發行的「Penny dreadful」類型週刊故事 — — 〈 The String of Pearls〉中首次登場的反派。隔年,尚未連載完的〈 The String of Pearls〉就被改編成戲劇,在東倫敦Hoxton區的Britannia戲院,作為戲劇角色的陶德和他的經典口頭禪「I’ll polish him off」就此誕生。之後,許多版本的故事集也跟著接連出版。

究竟是真實事件,還是都市傳說?

雖然陶德的角色定型在上述的週刊故事中,不過也有人發現,他的角色靈感很有可能是來自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作品《匹克威克外傳》(Pickwick Papers)之中。狄更斯曾藉由作品中的侍從Sam Weller之口道出,曾有個餡餅師傅用貓肉混充牛排與牛肝製派,強烈建議大家務必要跟認識的師傅購買,以確保不會吃到貓肉。

1850年〈 The String of Pearls〉中的插畫。Credit: Wikipedia.

史威尼・陶德原本只被認為是個虛構人物或都市傳說,但1850年時〈 The String of Pearls〉又再次強調這個角色是其來有自,但是許多人仍舊認為這個「惡魔剃刀手」應該是虛構人物。

1979年,記者Peter Haining出書聲稱陶德並非杜撰,而是確實存在於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並在十多年後還出了第二本著作繼續捍衛這個觀點。

在Peter Haining的著作中,將陶德的生平、作案過程、受害者與場所等都鉅細彌遺地敘述出來。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Peter Haining版本的史威尼・陶德究竟有多真實呢?

「惡魔剃刀手」的成長

根據Peter Haining的說法,史威尼・陶德(Sweeney Todd)於1756年出生在一個東倫敦的法國移民家庭中(他還說出了此家庭的地址應該是紅磚巷85–89號之間),陶德的母親是一位紡織女工,而父親則是個長期家暴的酒鬼。

由於家境貧窮,陶德的父母在他12歲的冬天便餓死在路邊,而陶德則是輾轉到了附近的理髮匠門下當學徒,求得一技之長與溫飽(註)。

當時的東倫敦(East End),尤其是在陶德家所在的斯皮塔佛德區(Spitalfields)是惡名昭彰、犯罪率居高不下的貧民窟。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兩年後陶德便因偷竊失手被抓進倫敦Newgate監獄服刑。服刑期間,他為受刑人理髮精進手藝,同時也學習如何社交、觀察人群,為他出獄後的「犯罪生活」鋪路。

當時偷竊是重罪,陶德服刑整整五年才出獄。出獄後他先是在海德公園旁租下一處店面做起理容生意,之後才搬到我們熟悉的事件發生地 — — 艦隊街(Fleet Street),與餡餅師傅樂芙莉太太(Mrs. Lovett)聯手犯罪。

艦隊街上,合作無間的夥伴

傳說中陶德的理髮店,目前是艦隊街上一棟紅磚大樓,前身為一報社。Cerdit: Knowledge London.

陶德在艦隊街186號開店,幫來往的男士打理儀容,悲慘的身世使他憎恨社會,決定要以最可怕的方式報復 — — 謀殺來消費的顧客。

聰明的他並不是隨意殺害客人,而是會在幾次服務中打探顧客的生活、工作、家庭背景後,再針對單身顧客下手。

陶德會趁在幫對方剃鬍、最放鬆的時候,一刀了結被害者,並使用椅子的特殊裝置,將被害者的遺體運至工作室的地下室,最後搜刮他們的財物。

多次犯案下來,陶德發現屍體的處置成為一大問題,於是在地下室另外開闢了密道,將屍體搬運到300英尺外的肉派店後,再由情人樂芙莉太太做成肉派售出。

解決了屍體的問題,還幫肉派店節省了原料開銷,這樣天衣無縫的合作,竟然就持續了好幾年。

一隻忠心的小狗破案

那麼謹慎地陶德,究竟有沒有被繩之以法?答案是有的。

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最後一個受害者被陶德誤判為單身旅客,不料,受害者的妻子在旅館久久等不到出門理髮的丈夫,在尋到理髮店後,發現丈夫拴在門口的小狗不停地對店內嚎叫,於是報了警。

警方前來查案時,不但在陶德的店內搜出許多被害者的遺物與財物,更在地道中發現人類屍骨,這才終於破了許多失蹤案。這對鴛鴦殺手在幾年間謀殺的人數超過150人,殺人首席當之無愧。

被捕後,樂芙莉太太在尚未審判前便自殺身亡,而陶德則是被公開審判及處以絞刑。

當時解剖學甫興起,死刑犯的遺體皆是研究對象,於是叱詫一時的「惡魔剃刀手」,死後也被送至醫院做為研究實驗之用,而他的犯案手法及犯罪心理也被警察作為連續殺人犯的個案研究,直到後來出現更難破案的「開膛手傑克案件」。

電影中的瘋狂理髮師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電影預告

2007年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將百老匯音樂劇《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搬上大螢幕,請來合作過《剪刀手愛德華》、《斷頭谷》、《巧克力冒險工廠》的強尼戴普(Johnny Depp)飾演這位傳奇殺人惡魔。

飾演陶德的強尼戴普(Johnny Depp)。Credit: IMDB.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充滿提姆波頓帶有哥德感的黑暗風格,適合各種怪誕造型的強尼戴普與女主角海倫娜寶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邊演邊唱,將陶德與樂芙莉太太這對鴛鴦殺手的故事娓娓道來。

電影的序幕從一艘船緩緩駛過倫敦塔橋開始,史威尼・陶德(Sweeney Todd)回到他的故鄉倫敦,回想起15年前的過去 — — 理髮師班傑明巴克與妻子露西、女兒喬安娜一家三口本過著幸福的生活,法官杜賓(艾倫瑞克曼飾演)覬覦露西的美貌,強行逮捕班傑明並將他流放。

改名換姓的陶德回到舊家,現在已是由樂芙特太太經營的肉派店。

他從對方口中得知太太已因為受法官侵犯而服毒自盡,女兒也被法官領養,於是陶德決定重操舊業,並伺機對法官報復,無辜的顧客們成為他殺法官前的練習對象,也成為樂芙特太太的肉派內餡。

從電影看倫敦與人性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電影中,可以看到許多倫敦街道場景,更能夠了解到當時的社會背景。

正如陶德最一開始所唱 — — 「沒有一個地方像倫敦一樣(There’s no place like London)」,說的並不是倫敦有多棒,而是倫敦有多黑暗。所有壞人惡棍都聚集在這裡,各種骯髒的買賣也在這裡發生。

當時的倫敦物價飆漲,民不聊生,初次見面時樂芙莉太太就對陶德說,她只有全世界最難吃的肉派,因為肉價漲得她買不起,對面穆尼太太的肉派店之所以生意興隆,全是因為偷了鄰居的貓做成派(這倒是跟狄更斯敘述得很像),由此可知倫敦窮人的生活有多糟。

除了故事背景,電影也花了一些篇幅描寫人性。比如樂芙莉太太,她一直暗戀著陶德,夢想與他白頭偕老,到海邊辦婚禮渡假,但是他卻始終無法忘懷妻子,一心想復仇;不論如何,樂芙莉太太仍然繼續與他合作,只求能待在他身邊,但到了片尾,我們得知原來露西的死亡只是她的謊言,更間接造成最後的悲劇。

樂芙莉太太總是幻想與陶德的美好生活。

雖然陶德並非無辜,但無論是樂芙莉太太或是法官,這些比陶德更惡劣的角色,讓陶德變得稍微不那麼壞,而單純的喬安娜與愛慕她的安東尼,似乎也讓故事變得不那麼可怕;除了陶德與樂芙莉太太以外的虛構角色,也讓故事比起真正的歷史更有層次。

(筆者唯一想吐槽電影的是,依照瘋狂理髮師故事的時代背景來看,倫敦塔橋明明還沒建成,卻出現在電影的開頭了)

這段血腥的謀殺歷史不管是否真實,300年前惡魔剃刀手的故事依然讓倫敦人難以忘懷,後來強尼戴普所飾演的陶德形象更是深植人心。

據說艦隊街上的「The Old Bank of England」酒吧,便是樂芙莉太太的餡餅店舊址,店家也將這段傳說記載在店內的裝飾上,下次來到倫敦,不妨散步到這間酒吧,喝一杯啤酒,想像一下當時的驚悚畫面吧!

註:關於陶德在理髮匠門下修習的說法不一,亦有一說是他進入監獄後才拜師。

同場加映:The Old Bank of England酒吧

The Old Bank of England酒吧內的華麗裝潢。Credit: The Old Bank of England.

位在艦隊街194號的The Old Bank of England酒吧,剛好是大倫敦兩個自治市 — — 西敏市與倫敦市的交界。酒吧在1888至1975年間為英格蘭銀行的法院分行(附近即是皇家司法院),建築風格既古典又華麗,室內有三座大水晶燈與精緻雕刻天花板,並保留了銀行時期的櫃檯與時鐘,有著與其他酒吧不同的氣氛。

聽更多倫敦恐怖故事:

--

--

London Hipster Liv
SCOPERS倫敦好朋友

台北人,學過語言、設計與創意經濟,現為跨領域工作的多棲動物。生活於倫敦,用感性與理性觀察體會這個城市。Thinker/ Designer/ Illustrator/ Start-up in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