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超思考”讀後感

Chih-Hsiang Liu
Sean的學習筆記
12 min readNov 21, 2019

五月天有一首歌名叫“乾杯”,不曉得各位有沒有聽過?整首歌以非常輕快的曲調,帶領著聽眾以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閱覽男主角的一生:從上學、當兵、工作,到成家、生子、退休,最後於家人的陪伴下離開人世。

仔細想想,我們人生中大部分的事件似乎就如同“乾杯”裡所寫的一樣,在不知不覺間接二連三地發生在我們面前,而對此我們多半只能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逆來順受,並稀裡糊塗地一路走到人生的終點。“乾杯”裡其中一段歌詞大概就是這種無奈之情的最佳寫照:

這些年 買了四輪 買了手錶 買了單眼
卻發現 追不到的 停不了的 還是那些
人生是 只有認命 只能宿命 只好宿醉
只剩下 高的笑點 低的哭點 卻沒成熟點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這種“讀書-工作-存錢-退休”的線性人生也沒什麼不好,畢竟很多老一輩就是這樣走過來的。然而,這本“金錢超思考”的作者 - 喬納森.克雷蒙認為,隨著人類壽命的增長以及勞動人口的降低,我們這一代的人勢必會遇到兩個上一代沒有經歷過的難題:

  1. 我們可能會在老死之前就花光所有的積蓄
  2. 我們的退休年齡會隨著勞力人口的短缺而提高

因此,如果我們仍然以線性的思維來規劃我們的人生,等在我們面前的有可能會是長期的財務危機與精神折磨,而不是“乾杯”中所描述的含飴弄孫與安享天年。

本書給予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如果我們希望藉由自身擁有的金錢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新時代中建立快樂且成功的財務人生,就必須捨棄可能會產生誤導的傳統智慧、積極擁抱新的觀念與工具、並努力找尋出契合本性的金錢之道。

Source: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577

為什麼金錢對我們那麼重要?

在探討如何建立成功的財務人生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一個問題:錢到底在我們的人生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以至於我們必須花這麼多功夫來研究與追求。

錢到底為什麼這麼重要?

克雷蒙先生於書中提到,人們有三種基本心理需求:

  1. 自主
  2. 歸屬
  3. 勝任

而唯有這些需求都能得到滿足,我們才能體驗到快樂。 金錢之所以對我們這麼重要,就是因為若我們沒有一定的財務基礎,便無法在現代社會中滿足上述三種需求,從而失去對生活的熱情。接著我們便依序來探討,金錢在達成這三個心理需求的過程中個別發揮的作用。

一、金錢可以讓我們生活自主

絕大多數的人都希望能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大的掌控權,不再讓自己的生活受到各式各樣的限制。然而,生活的自主也意味著財務的獨立,我們必須開始學著自食其力,而不能再依賴他人的金援過活。因此,一個穩固的財務基礎不僅能降低由金錢所引起的焦慮,也能讓我們在社會上更有自主能力。

二、金錢能幫助我們建立歸屬感

穩固的友誼與親情是快樂的重要源泉,而金錢能夠讓我們有機會與在乎的人一起度過特別的時光(如一頓美好的晚餐或是一趟充滿回憶的旅行),加強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連結,並獲得歸屬感。

三、金錢能讓我們去做喜歡、擅長的事情

在擅長的領域中完成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會給予我們成就感,並讓我們對自己產生自信。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會被不斷湧入的雜事所干擾,從而無法專注在能帶來成就感的事情上面。幸運的是,在專業高度分工的現代我們能夠花錢請人打點一切的瑣事,這麼一來我們便能心無旁騖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了。

該如何設定與達成自己的財務目標?

瞭解了金錢為何如此重要之後,我們就來探討該怎麼設定一個合理且實際的財務目標,以及如何一步步地達成它。

怎麼做才能達到自己的財務目標?

一、我們應該把“退休”當做最重要的財務目標

我們一生中可能會為自己設定許多的財務目標,但是在克雷蒙先生眼中,最重要且應該第一個達成的財務目標就是讓自己退休之後的生活得到保障。

為什麼我們非得那麼早就開始進行退休相關的財務規劃呢?首先,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是否步入退休生活的決定權並非操之在己,而是被我們的雇主所掌握。除非是備受倚賴且無人能取代的關鍵人物,不然一到退休年齡公司就會希望我們儘快離開工作崗位,畢竟年屆退休的員工不論在反應速度以及學習能力上都遠遠不及僱傭成本相對低廉的年輕人。

此外,退休就意味著我們在過去40年間視為理所當然的固定收入將會一去不復返,因此若是在尚未準備充足的情況下就被迫進入退休生活,我們的財務狀況就會立刻無以為繼。

我們究竟要做多少的準備,才能確保退休生活能夠不虞匱乏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然而如果我們希望退休之後依然能夠過著愜意的日子,偶爾還能吃頓大餐或出國旅遊,那麼所需要準備的資產就不會是一筆小數目了。

既然如此,大家就不能等到退休前10 ~15年才開始做準備,因為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想在這麼一點時間中累積出足以安享晚年的財富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克雷蒙先生建議我們一定要及早去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 市場上有哪些容易取得的金融商品,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個投資組合?
  2. 我們該如何將資金分配到這些金融商品中,才能在報酬與風險之間達成一個自己能夠接受的平衡?
  3. 我們總共需要投入多少本金,才能在退休之後創造出足夠的現金流?

二、擁有足夠的金錢,去過想要的生活

財富的確能為生活品質提供保障,但是有的時候我們會因為對物質生活的過度追求而無止境地提高自己的財務目標。克雷蒙先生並不贊同這樣的行為,因為對於超額報酬的追求會將我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財務基礎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之中,從而反勝為敗。

克雷蒙先生也在書中提到,多餘的物質享受並不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當我們期盼已久的商品終於送到家裡之後,我們心中的興奮與快樂反而會在短時間內消散一空。這是因為能帶給我們快樂的其實並不是那個商品本身,而是對擁有那樣商品的期待之情。

因此,為了建立快樂且成功的財務人生,我們應該採納的絕非是這種高風險、低報酬的策略,而是應該先去探索自己心中真正嚮往的生活,再根據這個目標攢出足夠的財富。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所謂“足夠”的財富絕對沒有多到需要靠冒險才能取得。

三、“省錢”是致富的不二法門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投資技巧再高、績效再好,如果沒有一定量的本金在背後支撐的話,我們也難以創造出足以讓我們安享退休生活的現金流。

我這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幫助大家理解本金對於成功投資的必要性。在過去50年間,美國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年化收益(稅前)約為10%[1],而這樣的報酬大家只要去購買追蹤標普500的ETF就能輕易取得。因此,我們便以10%的收益作為基準,來分析看看本金的大小對我們退休生活的影響:

  1. 如果我們在退休前累積出價值500萬台幣的標普500 ETF,那麼平均而言每年能夠創造50萬的現金流。對於一對生活在台北的退休夫婦來說,每年50萬的確能夠保障食衣住行不虞匱乏,但這種生活與愜意二字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2. 那麼1000萬的標普500 ETF呢?100萬的現金流不僅能讓這對老夫妻輕鬆地應付一切日常開支,每年甚至還能跟子孫一起出國玩個幾趟。此外,他們也能夠再養一部進口車(當然,別買那種容易出毛病的),沒事便能全家一同駕車出遊,好不自在!

從上述兩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本金的大小對我們退休生活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此外,10%的投報率在現今的經濟環境中再也不會是常態,這代表著比起我們的上一代,我們必須準備更多本金才能過得起跟他們一樣好的退休生活。

因此克雷蒙先生建議,我們年輕的時候應該過得節儉一點,並儘可能的把大部分的收入投入到自己的投資組合當中。這樣的好處在於,過節儉的生活不僅對年輕人而言沒有什麼損失,還能讓賺來的錢及早享受到複利效應所帶來的增長,進而提早達成我們的財務目標。

我們具體而言該做些什麼?

在瞭解了金錢對我們的重要性以及財務規劃的核心思維之後,我們最後就來看看克雷蒙先生針對我們人生不同階段中的財務規劃所給予的建議。

我們具體上該做些什麼,才能達成財務目標?

第一階段:從剛入職場到步入中年

針對職涯剛開始起步的階段,克雷蒙先生給出了一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建議:年輕人應該刻意選擇比較不有趣但高薪的工作,這樣才能儘早存下第一桶金。

這種建議在如今鼓勵年輕人“勇於追夢”的主流環境之下也許並不是這麼的中聽,但是克雷蒙先生認為,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所懷抱的理想也許並不值得我們賭上未來的財務狀況來追求。

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在這個年紀非常容易受到“棍子”(害怕被解僱、被人看不起)與“蘿蔔”(坐擁高薪與地位)的影響。無論是棍子還是蘿蔔,都是他人所給予的、只會短暫存在的外在動機,而非源自內心、能夠持續一輩子的內在動機,因此我們對於夢想的熱情非常有可能不會持續太久(當然事無絕對)。

如果在年輕的時候就義無反顧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們可能會於熱情逐漸退去之時沒有足夠的財富來幫助我們轉換跑道,因此只能一輩子忍受目前的工作,過著不上不下的生活。另一方面來說,在職涯的初期從事較為乏味的工作其實也算不了什麼損失,因為年輕人大都樂觀、好學,並迫切地想掌握社會運行的規則,因此較能承受工作上的種種不如意。如果年輕人能趁著這個時候多承擔一些壓力以換取比較高的薪水,那就能夠取得相當大的財務優勢。

除了工作的選擇之外,克雷蒙先生也提醒我們,一定要學習基礎的投資知識,並將賺來的錢放入一個適當的投資組合當中。之所以要學習投資,一來是我們必須要對自己的勞動成果負責,不能讓辛苦賺來的錢就這麼被通貨膨脹給吞噬殆盡 ; 二來是只要我們願意早點開始學習如何理財,就能夠越早享受到複利效應帶來的好處,使財務目標的達成變得容易一些。

第二階段:從中年到退休

在我們步入中年之後,克雷蒙先生鼓勵我們去聆聽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並勇於轉換跑道去追逐理想。之所以要在中年積極追逐理想,是因爲隨著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外在動機會變得越來越不重要,而那些能讓內心感到滿足的因素則更容易吸引到我們的目光。

這種心境的轉變會導致人們對辦公室的政治越發感到憤世忌俗,而對薪水相對不高、但能帶給我們成就感的工作心生嚮往。為了讓我們的財務生活能夠更加契合本性,我們可以在有一定財務基礎的前提下順從自己的本心,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此外,從事讓人有成就感的工作也對我們的健康有益。密西根大學曾針對50歲以上的工作者來探討工作條件與健康之間的關聯,而他們驚奇地發現工作所帶來的滿足感具有與一星期做三次激烈運動相同的效用,並使受雇者在年紀漸長之後還能維持比較好的健康狀況。

除了轉換跑道之外,克雷蒙先生也敦促大家去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除了工作之外還能做些什麼?這項建議反映了一個傳統財務規劃的盲點,就是我們大都懂得花費數十年來為退休生活做好財務準備,但卻幾乎沒有好好想過在我們有錢之後究竟要做些什麼才好。然而,即使是在退休之後,我們仍需要一個在中午前起床的理由,一個讓我們生活有目的的理由,不是嗎?

隨著平均餘命的增加,我們勢必要擁有除了工作之外的其他熱情,以度過四十多年漫長的職涯以及三十多年的退休生活。那麼我們該如何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出屬於自己的熱情呢?沒有比親自嘗試更好的辦法了!

第三階段:退休前該完成的事情

最後,在我們正式邁入退休生活之前,克雷蒙先生點出了幾個一定要完成的重要事項:

  1. 調整我們的投資組合:年輕人承受風險的能力比較高,因此一般而言他們的投資組合會以股票為主,以債券、保險、REIT等固定收益型資產為輔,透過自己的資產去取得市場報酬 ; 然而,當邁入退休年齡之後,風險承擔能力就會因為失去固定的收入來源而大不如前,因此便應該減持股票、增持固定收益型資產,以保本為前提來進行投資。
  2. 還清所有剩餘的債務:我們在退休之後就不會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因此一定要趁還沒退休之前把房貸、車貸與卡債通通還清。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有效降低退休之後的生活開支,進而提升退休生活的品質。
  3. 考慮“階段式”退休:如果我們在職涯的前兩個階段當中有幸達成財務自由,那麼我們不妨採取階段性的作法,逐步邁入退休生活。例如,我們可以在50幾歲時開始縮短工時、花更多時間在自己的愛好上,並於65歲時找一份兼職工作,正式從全職工作上退休。這樣的做法不僅能讓我們在工作了40年之後能好好地休息,也給予了我們一個接受新挑戰的機會,使我們在接下來長達二、三十年的退休生活中仍能過得積極而充實。
克雷蒙先生所建議的生涯財務規劃

受限於篇幅,這本書中仍有許多有趣的主題是我沒有提到的,例如:我們該如何購買保險、主動投資以及被動投資的選擇、以及“二十二項錯誤的財務思維”等。因此,我非常推薦大家去讀這本“金錢超思考”,相信能幫助各位跳脫傳統思維的框架,建立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財務哲學,並在經濟前景愈趨嚴峻的現況下仍然能明哲保身。

(全文完)

Photo by Joshua Earle on Unsplash

--

--

Chih-Hsiang Liu
Sean的學習筆記

Taiwan-based RF engineer focusing on Millimeter-Wave technology, investment and aged Whi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