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地圖]用對地圖,思考未來

Photo by Jakob Braun on Unsplash

「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會限制你的視野。
科技帶來的真正機會,是擴展了人類的能力。」-Tim O’Reilly

Tim O’Reailly的「未來地圖」表達了歐萊禮對諸多議題及未來的看法,在科技演變上面的細節也多所著墨,個人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讓人不得不懷念起學生時代的無數夜晚。彷彿見到自己在自組白牌電腦前面,目不轉睛地盯著Netscape瀏覽器上1Kb接著1Kb的傳輸著的檔案,興奮的等待那透過「28K磨電」連線下載的檔案。以下是閱讀「未來地圖」所得到的一些摘要與感想。

由於歐萊禮的經驗大部分都在美國與矽谷,因此這本「未來地圖」的內容主要從90年代網路時代開端談起,再到網路泡沫後Web2.0平台商業模式崛起,最後直到現在Uber、Lyft以及Airbnb等共享經濟如何承先啟後創造新的消費模式。對於這些商業模式不斷進化,以及目前象徵全體智慧的「全球腦」出現並且長出眼、耳等器官的現況,我們該如何面對?是繼續用舊思維舊地圖,還是用新地圖思考新的可能性?

地圖比喻

作者在書中將地圖的概念抽象化為一種比喻,認為凡是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在哪裡和要去哪裡的系統都是地圖。認為地圖並非只有從甲地到乙地時才需要,其他不論是在工作上、決策上等生活的各方面都需要。並且更將地圖的概念延伸到我們每日使用的語言,因為作者認為「語言」會過濾出我們的所聞與所見並影響我們看待事情的方式。每個企業家手中應該也要有一張地圖,告訴自己該將公司帶往何方。你可以說整本書的架構與演繹就從這個地圖概念開始。

地圖常更新

地圖舊了就無法帶我們到新的地點;盲目的相信錯誤舊地圖更讓我們有看錯方向、走錯路甚至從斷涯掉落喪命的危險。因此,地圖必須依照現況隨時修正和重繪,直到內容夠清晰能用為止。面對今天的隨需應用軟體等商業演變與AI人工智慧之類的新科技發展,建立正確的地圖,確保不被舊想法所蒙蔽實在是刻不容緩。

拼圖不等於地圖

作者進一步拿「拼圖」對比地圖,認為「未來地圖」與事先設定好範圍的拼圖不同之處,在於這種地圖沒有人能夠事先知道未知領域的全貌。未來到來的過程,是不斷發現與發明的旅程。換句話說,在你看到它之前,未來並不存在。既然如此該如何去找到這張「未來地圖」?

如何思考與預見未來

就像已故作家馬克.吐溫所說的:「歷史不會重演,但類似事件往往再度發生。」在思考未來時,作者認為必須研究過去歷史,並注意歷史事件當中的規律。

因此從網路泡沫化前的Web1.0到之後蓬勃發展的Web2.0及自由軟體的發展史談起,試圖從過去的發展規律中找出未來的地圖。過程中作者發現,實際上『未來已來,只是分布不均。』因此,若想要預見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這些已經身處未來的人都找來研究研究,看看他們正在做什麼,這中間必定可以發現關於未來的蛛絲馬跡。找到規則後反問自己,當這些已經到來的「未來現象」成為「新常態」、當這些「獨角獸」漸漸改變世界運行方式而成為日常的一般時,世界會有什麼不同?

全球腦的未來

目前的世界,從早期Web2.0網路即平台,而漸漸演變到超越單一設備的應用,而由數十億連線的人和設備交織而成的一台超級「全球腦」電腦。

而且這個「全球腦」的演化尚未停止,目前還漸漸長出了眼、耳等器官以及產生了移動的能力。我們的未來勢將在各方面受到這波演變的影響與改變。

未來經濟新趨勢

作者認為若要觀察這個未來趨勢,可以透過分析隨需叫車服務Uber的商業模式。Uber的商業模式在本質上與一般傳統受監管、有牌照的計程車公司的叫車服務不一樣,絕對是新地圖上面的地標。因為他有下面幾項特色:

  • 使用權代替所有權:其他類似公司有Spotify、 Netflix等。
  • 乘客可以隨需叫車:車子隨叫隨到且車資便宜到讓你不想買車。
  • 神奇的用戶體驗:號稱只要5分鐘內就能等到車。
  • 採P2P商業模式:在各處都有大量的司機,只要你需要,司機就出現。
  • 增強員工能力:透過新科技,例如Google導航、系統自動調度車輛,員工能力倍增。
  • 公司就是平台:透過市場機制,依供需即時自動調整車資。
  • 由演算法管理:即時媒合司機,且所有司機都是獨立契約工;追蹤路徑並自動計算車資;且具備即時評價系統,司機與乘客皆可雙向進行評價。

透過對Uber這樣的分析,可以看出Uber絕對是新地標,一定要用新地圖來看,如果硬要用舊地圖去框限、理解它,絕對會得到錯誤的認知結果。

作者接著畫出未來經濟的新商業模式的應該具有的幾項特色:

未來經濟的商業模式
未來經濟的商業模式圖
  • 用資料取代材料:透過數位化資料分析與應用扭轉勞動市場邏輯。
  • 網絡化的市集平台:和傳統企業組織不同需要一個網絡化的平台提供並支持其服務的生態系統。
  • 隨需服務:可以隨需提供人力和各種資源服務。
  • 由演算法管理:新服務會大量採用人工智慧技術並且密集的運算,可以說數學最好的公司將勝出。
  • 擴能版員工:新服務必定要像Uber一樣找到新方法來擴增員工能力,給他們新技能,提供他們新機會。
  • 神奇的用戶體驗:新服務的體驗一定要能讓使用者不自覺發出『WTF』一般WOW的讚嘆。

當企業家不被舊思維所束縛,而用新眼光看現在,重新繪製手中的地圖、重新想像世界應該是什麼樣貌時,真正的突破就會到來。這是作者在書中不段強調的,「不要用舊地圖看新事物」,才能看到未來的蛛絲馬跡。

政府與媒體

除了商業外,在政府與媒體方面也有所討論。政府目前的決策方式是否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了?政府是否可以像Web2.0後出現的商業模式一樣「平台化」以達到開放又能有效率?書中列舉了一個台灣利用新科技進行「公民參與立法與法規內容討論」(vTaiwan採用pol.is平台)的例子。認為這個方式或許是一個改造政府,讓政策更加透明的一個方式。在外國作者的書中,看到自己國家的事情被當成研究案例,讓人感到與有榮焉。

在媒體方面,隨著社群媒體平台演算法的邏輯而產生的過濾泡泡(filter Bubble)效應,而產生的選民意見像光譜兩極靠攏的現象。以及成天在網路上流竄的假新聞,我們該如何辯別訊息的真偽?社群平台又該如何消弭這些假新聞對於大眾的影響力?

作者認為,由於社群媒體傳播速度像病毒一樣快,想透過傳統媒體的人工審查方式來打擊數十億的地鼠,絕對是螳臂擋車、以卵擊石。要有效對付演算法產生的十億的地鼠,就要用演算法來處理,我們可以利用機器人來攻防,善用機器的優勢來贏機器,不必跟機器比。媒體平台可以透過辨識不當內容的系統,即時調整演算法運算的方式,來讓平台上出現的色情、霸凌、虛假新聞或仇恨、偏頗的言論,喪失其影響力。此舉並且可以兼顧平台本身的公正性也能讓平台可以繼續維持平台本身中立性。

未來的工作

最後,作者談到日新月異的AI技術、雲端平台、區塊鏈等科技趨勢正席捲全球,是否真如一般大眾所擔心的會取代我們的工作?並且讓我們沒事可做?

歐萊禮是個樂觀的科技人,雖然不可諱言的,未來科技的進步的確有副作用,但我們可以透過租稅、補貼、基本收入方式加以矯正。他提醒我們不要陷入用新科技把我們工作取代的窠臼(舊地圖),而是要去思考當那些重複且枯燥的工作內容被取代之後,如何解放人類特有的關懷、創意、彈性。換句話說,我們無需擔心科技會取代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人類會讓自身的創意生產力更加提升,帶給世界更大的進步。透過科技的應用可以讓人變得更強大,好讓人類去做以前不能做到的事情。

快速學習、擴充技能

未來產業的變化會越來越快,想單靠學校學到的知識,在未來職業生涯上使用,越來越捉襟見軸了。作者呼籲大家必需對新科技保持高度的好奇心,並且善用新的工具,時時學習新的知識,來擴充自身的技能。才能在未來的世界無需擔心被淘汰。

我們可以看到在短短的幾年間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在商業上跨界競爭已經是常態,現在我們從事的工作,有很多在未來會消失。知識的保鮮期越來越短,光從學校學到的知識已經無法滿足畢業後四、五十年的人生需要了。因此,要在這樣變動劇烈且快速的時代下生活,大家都必須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並且熱愛去學習。

把目光遠大,隨時準備將自己打掉重練,定期刷新自己腦袋中的舊地圖,找到自己對事物的熱情,發揮自己的價值也帶給別人價值,對未來抱持著更好的夢想,才是面對未來快速變化最好的方式。

本書中有很多的觀點與見解,值得我們花時間細細的挖掘。

--

--

Sean Yeh
Python Everywhere -from Beginner to Advanced

# Taipei, Internet Digital Advertising,透過寫作讓我們回想過去、理解現在並思考未來。並樂於分享,這才是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