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始自二零二一

說到底也不明白為什麼要開始寫Medium,真要為此找理由,大概是中文使用者相對地少,既可隨意說點什麼,未來可以藉以回顧的某種藉口。

這數個月來,與人聊天倒是毫無顧忌。既不用在意排版,也毋需出現過往僅於測驗、繳交報告抑或是發動態般,那種寫文章時的那般戰戰兢兢般的心態。(儘管那種感受仍如嘲笑我般,時不時出來朝我打招呼)

文章的需要前後呼應或是得出點什麼結論,管他去的。

全選後如同Notion般直接跳出常見的電腦文字編譯手段,嗯,這樣就對了。

本打算要想個什麼具有歷史意義的標題用以紀念第一篇,但第一篇本身就足夠具有歷史意義了,不需要用一些過度陳腔濫調自以為有創意的愚蠢標題作為補充,到時候回顧(如果真有那麼一天)的時候內心感到自己當時真的愚蠢至極。

是因為小誌

順便說說為何要開始寫這個吧。咦?前面不是已經提過了嗎?但原因不會只有一個,大家都很喜歡問原因到底是什麼(就好像離職一樣),但做一個決定常常是整合各事件後而做出的。又說要問主因,但到底佔據多少比例才能稱為『主因』?占比最高的就是了嗎?若要如光譜般攤開去分析,或許小誌佔15%;本身過閒佔10%;想留下一點紀錄佔12% …… 占比根本隨我掰(噢,這句是後來補上的)

算了,是否真的被稱為小誌我也沒有去查證,大概腦中有一種相對於Big issue的構想,便就如此這樣認為了。最早好像是經Tinder上的妹妹騙/推薦/推銷(?),而買了由她本人自行出版的… 該稱是本書嗎(?)的東西。而內容基本上也沒什麼刻意編排,大概是與個人生活體驗環環相扣以及周遭發生的小故事。反正我就喜歡某些很瞎的東西,說是用幾百塊交換一個概念好像也說得過去,總之就弄了三本大小不一,但約莫是口袋書以及正常小說大小的尺寸的玩意。儘管買到現在歷經了要兩個月,這種閱讀時間總和猜測不需要超過二十分鐘的東西,我到現在只看完一本,這種再合理也不過,屬於拖延症患者的日常。

其餘可能之原因占比?

其實真找原因才找不出來呢。這種在思考過程間,可隨時變動的平衡,思考過程就可以隨時置換,隨時在重新呈現,沒說出口也不會有人知曉的思索過程。

To gether~ We’ll be together tonight .. 有夠煩躁,我知道Sting很好聽所以晚上才進入Spotify搜尋他,並從Englishman In New York開始隨機播放,但撰寫的當下不斷跑出together tonight, 還是很惱人很令人感到煩躁的好嗎?

喔,回到可能原因占比的話題,也許是數月以來跟Tinder上深聊的人數也自以為的達到某一定數量,覺得好像應該要產出一點什麼,浪費能源而堆砌文字而產出的垃圾文章嗎?雖然說是這樣說,但實際上我內心真的這樣想嗎?又開始進行質疑自己的一個動作,去他的進行一個XX動作。

作結吧

本想繼續寫一些剛剛腦中浮現出來的故事,像是什麼一個深聊深夜幹話友忽然消失又隔幾天後出現;下午沖咖啡時將自己剛買不久的手搖磨豆機摔到些微變形;看到警察又出來擺攤而站在陽台觀賞著這奇景並幸災樂禍的自己;對於近來鉅細靡遺的將bio詳細更新tinder的有趣人類感到興趣,卻不曉得要聊些什麼的自己感到氣餒…… 算了先在這裡作結吧,但我想馬上就會進入另外一篇繼續寫的。

--

--

Nathan aka 維尼
Nathan’s Bullshits

嗨今天過得好嗎?這裏毫無營養知識可言,僅僅是作為我塞入垃圾話的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