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不了斜槓青年難道只得暫以失意青年棲身?

我看這段就寫到medium好了。

其實本著手著podcast 的Ep.3大綱的,然而寫著寫著莫名的碎念又似乎可以成篇了呢,到底為什麼如此多的小劇場與碎念打自心底油然而生我也搞不清楚狀況,於是,我看這段就寫到medium好了。

身為失業仔的日子,過的還好嗎?從之前一陣子妄想著成為斜槓青年而去探索可行的新領域,試圖要在這資訊隨處可見只差有效過濾階段的時代中,習得得以延伸、銜接過往經歷的新專業,而毅然決然跳出原生工作領域。哪來的臉說得如此冠冕堂皇,只是七分鐘熱度(沒錯是七分鐘)熱度的自己,總有種繼續待下去,內心對於事物的熱忱會比起軀體先行死去。

想到小時候很喜歡收看的discovery時境節目,流言終結者。兩位性格呈現站在對立面的主持人,以過往共同製作電影特效起家的,與此同時團隊裡面還包含著工程師、藝術家以及中期節目出現的車輛技師。(在此哀悼節目內的一位靈魂人物,前些日子過世的日裔美籍工程師。)

節目主軸採取一些主持人設想的科學方式,驗證網友所提供之流言蜚語,甚至是都市傳說,然而當今的我甚至在想這是否就是前幾年興起的DIY系列youtuber的原型之一。

希望哪天也可以在Netflix上頭收看到完整版的流言終結者,對於後來趁著美劇Breaking Bad熱潮製作的特輯,找了Jesse一同參與,這種feat.風潮原來也是由米國帶起的。不得不說,成年後觀賞起來也是別有一番樂趣呢。

究竟多數人又是如何對於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找到熱誠的呢?抑或說那僅是種種趕鴨子上架心態?到了這時間,到了這時節,滿足了該年紀被認為所獲得的足量訓練後,那就勢必得在那時間軸上選擇一項可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軸』,印象中好像是過往友人對我說,還是是在網絡的某一角發現用於安慰失意人類的,反正腦中總句這樣的話語,偶一為之地迴盪著。

又想到,過往在寫選擇題的時候,多數人究竟是直接地選擇一個正確答案,抑或是將錯誤答案排除,留下剩餘最正確的那一項呢?

先排除數學、科學領域中的描述性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計算題』,這種僅存在一項『可能是』正確答案的題目外,幾乎多數都得閱讀完所有選項,刪除不可能,而選出相對可能的答案的吧?

似乎這恰恰也是過往曾討厭許多模稜兩可科目的原因之一吧,當時的自己所處環境,不論是受到的訓練,學習歷程所獲悉的反饋,就只是得是,挑選出一項『最正確的答案』。然而往往在少年時期共有這類經驗的人類,我總認為這會深深被刻印著在腦內的某些部分,對將來的人格造成某些層面的影響。

某些與我聊天的非理工背景人類,對於時不時提及所遭遇之理工背景族群往往有不諳世事、潛意識中總要辯個正確的評價。雖說我總先緩頰地提及,人類百百款,分布於各領域中,只是恰好遭遇該性格的人類與理工背景族群的刻板印象有所重疊,這難道也要拜請貼標籤小隊長小海出面解釋了嗎?畢竟我也沒有足量的統計結果證實這猜想正確,就讓這種由媒體塑造出的奇怪都市傳說繼續延續,哪天冒出個個刻板印象終結者的實境節目來一一破除好了。

--

--

Nathan aka 維尼
Nathan’s Bullshits

嗨今天過得好嗎?這裏毫無營養知識可言,僅僅是作為我塞入垃圾話的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