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劃師】設計一個功能健全的人生
作者:蔡妤珮(編輯)、羅玉岱、蘇姵綺、莊晴妃
設計思考是專業領域的催化劑
這堂課從一個高齡者找到一群生活設計師開始,從揭露出已經至少走過半個世紀的人生最高機密(個人商業模式圖)出發,在迷霧當中找尋彼此生命的課題,生活設計師透過檢視高年級助教的核心資源與價值觀,加入新時代的工具、科技與思維,為他們設定航向第二人生的新獲利模式。
在跨代的課程設計中,如何讓三代(學生、教師、高年級助教)間出現互相激勵與學習的機制成為本次工作坊課程設計最大的挑戰,以設計思考與服務設計為穿針引線的社會創新工具實作,延續與楊靜利學務長在社會老年學的教學成果,結合了兩位背景迴異的教師,蔡妤珮(社會設計)與羅玉岱(高齡醫學),以「活躍高齡」為目標,相輔相成的將高齡醫學領域知識轉化為專案設計挑戰。再將多年的臨床的經驗轉化為歷程中的設計準則,並邀請職能治療、視覺設計、敘事力的專業教師:蘇姵綺老師、黃棨楠教授、莊晴妃老師給予陪伴與知識性的支持,囊括各種目前多樣且有爭議的高齡觀念進行跨代的討論,共創出這個工作坊的世界觀,回到以人為本的初衷,共創五天的旅程。
跨三代課程機制設計
工作坊設計上目的在於挑戰所有人的「安逸感」並且以旗津開創基地的在地資源作為驗證場域,課程大致上分為三個主線,第一部分為以設計思考方法論為歷程,引導學生檢視現況(Understand)與重新定義問題(Problem Refinement),讓學生練習在一般訪談語義背後的需求探索,以「深度洞察力(Insight)」找到發題的缺口,並且提出讓高齡助教(使用者)也驚艷的出其不意切入點,學習從設計與視覺的觀點檢視方案的全面向,激發團隊在敏捷工作與創造的實力。
第二部分設計挑戰,由羅玉岱醫師發題,定義「生理、心理與社會」的功能健全為健康,而不是以疾病為判斷基礎,對部分高年級助教與學員產生很大的衝擊,也開始反思,什麼樣的人生是我們想要的?同時課程設計中蘇姵綺老師以職能發展的「年齡演進」生活轉變情境,讓學生了解衰老與失能絕非同義詞。兩位老師全時投入學生不斷的專案實作,導入案例與情境重新思考問題的本質與團隊提出的方案是否兼顧了個案的個人功能平衡感。
第三部分則以生活風格企劃為產出標的,導入四部不同時代的高齡議題電影作為案例引導,引發學生較多高齡者情境式的思考,期中與期末檢核以設定創業構想、廣播節目與專題報導文章為成果,邀請品牌顧問黃棨楠教授與資深媒體人莊晴妃老師來收斂專案發題階段與設定產出實作發題,提出價值主張與品牌風格的構成要素與品味敘事力創作指南為方法引導,善用視覺思考工具如:心智圖、願景故事圖、商業模式金三角等設計工具,成功地讓學生能夠在工作坊期間以創意製作與專題報導形式完成本次生活風格提案以回應當代數位媒體傳播的即時性與時效性。
歷程設計與產出
在這個五天的旅程裡面有很多很棒的事情發生:
/有41位願意展現同理心與洞察力的年輕人
/有9位跳脫生命框架跟大家搏感情的高年級助教
/有4部能夠改變生命價值觀的電影
/有15種設計思考與服務設計的設計工具
/有5位講師特別客製專業課程成為各位的墊腳石
/有9位偽高齡簡報手成功挑戰肉體極限
/有9集精彩絕倫兼具爆笑與內涵的驚喜廣播橋段
/有9個可以改變身邊擦身而過的生命經驗的實驗
/有9篇量身訂做且精闢入裡的生活風格企劃報導
/有9份精實的課程紀錄與專案歷程的回顧
/有1個誠懇踏實不善表達而且有點天兵的助教
/有3個全班交集的授課時段
/有1個對於設計工作坊的美好經驗
/有9種特殊的跨代友情的萌發
高齡服務設計-生活風格企劃工作坊沒有比較與競賽,只有互助與共好,因為我們怒力思考的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未來,期許中山大學的同學,面對問題的方式,有傾聽使用者的耐力,提出高執行力的解方,更要有效率的拿出驗證過的成果面對客觀的挑戰。
那些沒有在課堂上說完的話
經過這五天,面對生活我們都應該學習一種態度
隨時檢視現況面對問題,大膽提出願景假設,設計方案驗證並實踐他!
107年11月經社會系楊靜利教授介紹我認識蔡妤珮老師,邀請我參與本次高齡服務設計工作坊,負責傳遞給學員們,我們的身體面對年紀增長,會面對什麼樣的變化,以及在這種變化的影響狀態之下,應該如何設計與經營一個健康的高齡生活。
作為一位常年在醫院裡,照顧亞健康與失能高齡者的老年醫學科醫師,我已經十年沒有踏入校園,這個工作坊首先讓我有機會,與四十幾位對高齡照顧服務設計有興趣的青年學子、以及九位中高齡的高年級助教,朝夕相處五天,這個工作坊的課程設計與推進,與我自己過去學習的歷程與方式截然不同。所以我認為我並非僅僅是兼任講師的角色,同時也是課程另一種形態的學員。
首先,教師講授課的比例壓縮到最精簡,取而代之的是分組的討論與討論結果以多元結果面產出。從大量的便利貼協助腦力激盪、各種分析與重整的概念,從各式樣的畫布展出、實際創立公司並且命名與提供服務宗旨精神、雜誌封面的繪製、廣播節目on air播出、服務計劃實作推廣,以及最後的人物專訪製作。
其次,每一組所有的討論,並非同學們天馬行空的發想,而是圍繞著組內的高年級助教,他們過去與現在的人生、喜好、煩惱、需要、遺憾、夢想,這些平常可能不會告訴陌生人的事情,在這五天的工作坊中,學生們必須利用高年級助教們提供的個人資訊,以及本課程中所教授的知識與各種工具,找到能夠幫忙這位助教十年之後,能夠開創一個健康、活躍、有品質的生活風格服務設計。
因此,我在課程中針對同學們提出的方案,需要檢視這些方案是否有著眼於提升高年級助教們在生理、心理與社會這三個面向的功能,並視情況給予挑戰,同時我也發現,剛開始大家難免陷於對高齡者負面的刻板印象,有一些設計是從青年人的觀點想法出發,而非發揮高年級助教的優勢來思考。但是最後一天上午,在旗津基地的院子裡,與當地鄰里的居民,一同聆聽九組同學們的廣播節目後,我十分感動,因為學員們大方的接受了老師們給予的建議,將高年級助教過去的專業與優勢,結合年輕人的同理與創意,開創出讓每一位高年級助教笑容滿滿的生活服務設計企劃。
最後,謝謝蔡老師在這五天工作坊中的辛勞,若沒有他不斷的激發所有參與者,當然也包括講師群們與高年級助教群,我們也絕對沒有辦法,看到從18歲到81歲,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透過學習風格設計,來改善自己與他人的生活,也學習更了解自己,而因此掙脫了傳統中年齡給我們的棝禁。
在五天的工作坊中,以一位職能治療師的身分擔任業師,從職能的角度跟學生分享我所遇到長者族群的日常生活、他們對生活的想法期待與社群文化意義,協助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與釐清需求,產生與現實相近而可行的高齡生活風格設計提案。跟著工作坊一起學習設計思考理念,我發現其哲學思想與職能科學理論殊途同歸,都是以人為本,不同點在於我們針對個人健康需求,而設計思考則考慮社群需求。
我跟著一起練習設計思考流程,對我而言是一場高級的腦力運動,很多我從來沒想過的作法與可能性按照老師的引導,居然就這樣產生了!太驚人了!它讓我思考的彈性度大大增加,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使用這樣的方法!看到每組學生想出的具職能特質的高齡生活風格設計提案,我迫不及待想推薦我的高齡個案使用了!
一場美好的相遇。因為有你有我🕊 在這裡盡己所能,展開雙臂,勇敢擁抱不確定性!#SeniorLifestyleDesign #EmbraceUncertain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