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釐清小聚 — — 科技人問答找科技政策解法

Yun Chen
sense.tw
Published in
8 min readOct 16, 2018
CC BY g0v Summit 2018 記錄組

同樣用「科技社群如何參與科技政策規劃」當活動名稱,晚上輕鬆聊的 BoF 在開源人年會 COSCUP 爆滿來了九十個人,叫作工作坊則只有小貓兩三隻。(紀錄請見:COSCUP 小記:科技社群如何參與科技政策規劃 )我們的結論是科技社群對於會影響到自己的科技政策很有感很想討論,但是大家對制式的工作坊很沒有興趣(或是純粹星期天早上不想來)。

所以科技社群到底要如何參與科技政策規劃呢?我們跟政府軟磨硬泡的經驗是要有足夠的聲量和足夠的論述,要有夠多人夠在乎,還要能提出精確的論點和資料來說服政府機關。(可以參考數位原民公民參與手冊

所以一個人要怎麼開始呢?可以先從糾一團人來釐清議題開始,如果連議題的癥結點都搞不清楚,就很難有下一步行動,而且一群人討論還可以互相交換彼此的知識,幫助之後要進入議題討論的人能對議題有大略認知。這個糾團就先姑且稱之為議題釐清小聚。(因為議題松被註冊商標了 QQ)

議題釐清小聚不是工作坊,我們的想像是社群可以在下班後自由發起關於科技政策和議題的討論,是很自由的 meet up 形式,不需要訓練或是制式流程,也不需要一次就討論出結果,可以每次兩三個小時,好幾次的討論後逐漸長出社群自己的論述。

這真的可行嗎?於是我們試著發起這樣隨意的議題釐清小聚。

所以問題到底是什麼啊

我們辦了三場,討論主題分別是 Public Money Public Code、網路中立性、區塊鍊治理。結果光是在定義要討論的東西是什麼,就發現大家的認知很不一樣,就打轉了非常久,但是因為有問精確的名詞定義,從中延伸的討論很精闢直戳問題點,下面用三場的例子解釋為什麼光是釐清問題是什麼就很值得。

Public Money Public Code:6 人

  • 什麼是Public Money?經由公務員解釋才發現政府的經費來源很多種,給出去的方式也很多種,這裡討論的究竟是採購?補助研究案?合資開發?
  • 什麼是Public Code? 非技術人擔心資料外洩與隱私權問題,工程師表示程式碼開放不等於資料被開放。

https://sense.tw/map/8c1c6b87-8bf8-4360-af93-5e5c917aa780

網路中立性:15 人

台灣真的有網路中立性的問題嗎?於是大家細究網路中立性定義、美國網路中立性立法,接著問所以台灣目前的現狀會因為所接取的內容不同而速度不同嗎?答案是速度會不同,但是為什麼?

議題地圖連結: https://sense.tw/map/c03aa999-534b-4fdf-8aa5-bf45ad6f3fc1

接下來扯出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業者的對接費、網際網路交換中心的上架費,畫了個網路基礎建設服務商線路串接的關係圖,如下圖。(提供這些資訊的參與者當初只是為了想要省網路費而查清楚)

最後總算讓大家搞懂使用者取得不同網站內容的網路線路成本是不同的,所以接下來要討論的價值判斷,是要讓市場機制和成本決定使用者所需要的付費或網速,還是政府為了取得資訊的公平性而要介入?有什麼可能的解法?

區塊鍊治理:40 人

是要談區塊鍊上的社群治理,還是談政府用區塊鍊做治理?這邊鬼打牆了一陣子,才讓非技術人理解我們在談的區塊鍊治理中的共識分三個層次:程式認証的共識( protocol layer )、社群治理的共識、區塊鍊應用到更大規模上政治的政治。並帶出在區塊鍊社群中有二次方投票等避免比較有錢的人會主導投票的方式,以及區塊鍊系統可以為流動式民主(liquid democracy)的實踐帶來怎樣的可能性。

從問題、定義和佐證資料出發才有可能找到解法

因為沒有要有特定流程,也沒有要有主持人,讓大家自由討論,所以真的是人到了,大家坐下來討論就行了嗎?

基本上,我們覺得只要抓著幾個大原則就可以:

討論形式

  • 有人要負責唱反調
  • 有網路讓大家可以隨時找資料
  • 讓大家感到舒服願意發言和傾聽

討論內容

  • 名詞定義:每個被使用的專業名詞都要被定義,以確保大家的認知是一致的,這常常是問題癥結點。
  • 問題:請努力發問。
  • 解答:回答請附佐證資料來源,你的回答可能會引發更多有趣的問題,補充資訊來源可以讓大家判斷資訊,並且在網路上繼續閱讀。
  • 利害關係人:這個問題或是方案是由哪些利害關係人提出?會影響到誰?

有些參與者覺得很混亂,沒有主持人、沒有事先閱讀資料、沒有明確 action item,不知道產出是什麼或到底有什麼用。但我們覺得讓更多人參與討論議題、釐清議題的基本背景資訊、認識更多關心這個議題的人,就已經是一種推進。我們不想要讓討論科技政策和議題的門檻變得很高,非得要閱讀一堆資料才能來參加,我們相信每位參與者的能動性,每個人能提供自己的背景知識與觀點。

在網路中立性討論中有工程師提供網路測速資料、NCC 公務員提供網路中立性的原則定義與過往整理的研究資料、電信業從業者提供業界觀點、之前完全沒接觸相關議題的醫學生認真問問題等。

在區塊鍊治理的討論中,以太坊的研究員承接了許多對於區塊鍊的技術問題和社群治理模型的解釋,也有其他技術人跳出來轉譯,有政治背景的人補充「治理」、「共識」所需要考慮的東西。

在 Public Money Public Code 的例子裡,大家各有收穫,回去做的事也不盡相同,有人整理了說帖要直接跟地方政府溝通,也有人繼續去社群場合提倡 Open API。

講個秘訣

我們幾場辦下來的小感想:

  1. 有線上空間讓大家可以默默丟連結和補充資訊。可以是線上共筆、臉書活動頁貼文、Telegram 群組、Sli.do 提問等,除了主要發言者之外,其實總是會有人默默幫補資訊和連結。
  2. 以某種方式紀錄討論過程,讓下次討論有個基礎和背景知識,紀錄的人也可以幫助大家聚焦。可以是實體便利貼、線上共筆,或是用我們開發的 sense.tw 來圖像化紀錄議題討論脈絡。(放圖)
  3. 大概會需要 20 分鐘進行小聚介紹與參與者自我介紹,40 分鐘讓大家釐清名詞定義,然後才會繼續推進討論更深的東西。
  4. 混亂是很正常的,時常透過一來一往的問答才會愈辯愈明,知道問題癥結點在哪。所以也不要怕問簡單的問題,有時候最基本的名詞定義就是最重要的關鍵。問答出來的見解和知識也會更深刻。
  5. 參與者的背景多元可以帶進不同視角的討論。
  6. 一次是討論不完的,需要多次討論累積起來。

一起糾團辦議題小聚吧!

接下來我們會在

  • 台中:10/20(六)14:00–17:00 「如何數位治理台中?」 TFC (台中自由軟體愛好者社群) @Monospace
  • 台南:10/31(三)18:00–21:00 好想工作室
  • 高雄:11/3–4(六)(日) MOPCON

歡迎加入我們一起討論:

一起糾團辦議題小聚吧!

接下來我們會在

  • 台中:10/20(六)14:00–17:00 「如何數位治理台中?」 TFC (台中自由軟體愛好者社群) @Monospace
  • 台南:10/31(三)18:00–21:00 好想工作室
  • 高雄:11/3–4(六)(日) MOPCON

歡迎加入我們一起討論:

合辦議題小聚請洽 lloyd.tw@gmail.com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blog.sense.tw on October 16, 2018.(連結已失效)

--

--

Yun Chen
sense.tw

Nobody in g0v.tw, PM of disfactory.tw. Caring #civictech #opengov #socialdesign. Now researching on Internet and open d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