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CEO for one month Adecco Taiwan 藝珂人事顧問(上)

Shanon MurMuring
Shanon’s Murmur
Published in
13 min readJun 25, 2020

Future CEO的參賽攻略 & 史上第一次 “VIRTUAL” Bootscamp

“Everyone is here for themselves. You have to show yourself to the judges; but at the same time, strike a balance of devoting back to a team.”

照片皆取自Adecco Taiwan 藝珂人事顧問 Facebook

Shanon made it to TOP 20 of Adecco CEO for one month!!!

大二下的我被疫情趕回台灣,藉線上教學的空閒機會參加了Adecco Taiwan 的CEO for one month比賽,得到數不清的takeaways,所以決定寫成一篇長到不行的Medium,分為上下集,歡迎未來想參加比賽的 potential CEO們閱讀此篇文章。

文章將分為幾個部分,programme介紹、參賽動機、Bootscamp活動流程、Top 5 、心得

1. What is CEO for one month?

藝珂人事集團(Adecco Group)是全球最大的獵頭公司,名列Fortune前五百強。每年舉辦的CEO for one month ,簡單來說,就是在全世界各地透過一關又一關的競賽,最終選出一位具有潛力的young CEO,親赴總部瑞士,在Adecco Direct CEO親自教導下實習一個月。根據2019年冠軍得主,來自香港的Sophia Lim 表示,在這一個月中,不僅能拜訪許多重要客戶、參與高層會議,她還走遍了七個國家,薪水更是高達15,000歐元,可說是相當吸引人,每年都吸引54個國家12萬名菁英報名。

2. How to apply? The stage?

報名過程在2020年官網上其實都寫的很詳細了,或是可以去看每年的主持人Carl對於2019年參賽的介紹。

參賽年齡資格為18-30歲,基本上大多數參賽者都是在20初歲左右。我參加的雖是台灣區預賽,但卻很吃英文口說,所以報名的人大多以擁有海外交流經驗、在國外長大、甚至本身就是外國人為主,像我的組員Stephan就是德國人。

今年的報名時間從前一年的11月就開始了,一直到2020年2月。一開始先從AT+CV篩人,後來是每人要上傳一段Scenario Pitching的影片+CV ,接著從Bootscamp選Top 5,再從Top 5選出Regional Top 1跟Local Head實習一個月,再參加World Top 10 CEO 徵選,最終選出一位Global CEO在蘇黎世總部實習一個月。

我當初收到Scenario Pitching 的通知,其實非常匆忙(大家記得報名完要每天看email餒),大概只有三天的時間生影片。一開始非常急躁,想破腦袋都不知道要如何把20歲的一生濃縮成三分鐘,也是後來才想說,參加這個比賽的動機just for fun,也就拍了一個fun到不行,一點也不專業的影片,想不到真的給他進了,也算是評審慧眼獨具:)

Funny影片連結

3. Motivation?

想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motivation,而我的話,除了just for fun之外,最主要就是在兩年前申請香港中文大學之前,在IOH平台上看到了學長Andrew Chu的介紹影片,整個熱血沸騰、心動不已。學長為2014年的台灣區Top 1,該年度世界Top 10唯一的亞洲人,最終在世界六強敗陣,可說是超級強大。

影片從第26分鐘開始,有更多在global競賽的內容,想必看完之後大家一定也會跟我一樣手刀報名的 !

4. “Virtual” Bootscamp? Any tips?

Bootscamp是篩選 TOP 20 進入TOP 5 的一個重要關鍵日,今年於5/8舉行,不過因應新冠肺炎的影響,Bootscamp改由線上Zoom舉行,刺激與競爭感鐵定比2019年少了許多,不過因為我已經用Zoom上了一學期的課了,比較有優勢的地方是早已熟悉了Zoom的各項功能,waiting room, virtual background, separate group,所以評審在一場評核中到各組的breakup room觀察各組的討論情形也在預料之內。

每年的舉辦方式可能會有些微差異,去年是依照三人一組的團報模式參賽,今年是單報模式,在Bootscamp的前兩天會收到通知,將五人隨機分配成一組。

我在Bootscamp的Zoom視角, 下方為評審們

Bootscamp流程大概為: Ice Breaking→ Group Task 1→ Individual Task 1→ Individual Task 2→ Group Task 2

Ice Breaking

Introduction。在Bootscamp前一天,Adecco就請每位參賽者準備一項最足以代表自己的物品,當然就是要自我介紹啦。我帶了CUHK Admission Letter,算是想強化海外經歷,但是後來覺得真是太沒創意了。其他選手有人帶marker展現自己教學熱忱,有人帶Rubik’s Cube詳介不同顏色代表不同人在團隊中的角色,有人帶行李袋解釋這幾年提著它走遍世界各地的心得,有人帶DJ盤代表他曾經開過的數百場演唱會。因為前20的人基本上都具備強大的自我特色,所以如何用這一個物品抓人眼球,讓別人決定對於你的第一印象,其實是相當重要的,而每個人的個性,從自我介紹大概也能夠隱隱察覺了。

Group Task 1

Group presentation。題目為: What makes a good leader in an unprecedented time? 要在二十分鐘內與五位組員們想出兩分鐘的報告,呈現方式不拘。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個看似簡單的題目其實設計得很厲害。

首先,二十分鐘內要從brainstorming、篩選提議的點子、決定報告模式、製作PPT到完整呈現,如果沒有建立在團隊互信以及良好合作上,其實是非常吃力的。再來,評審們會闖進break up room 觀看五位組員的討論過程,這時候,五位組員誰主導、誰附議、誰反對、誰不發言、誰急躁、誰生氣,其實在評審眼裡根本一清二楚,在時間壓力之下,每個人的原始性格就這麼被擠出來了。最後,兩分鐘的時間限制更是想通過報告時間壓縮,讓我們爭論誰要負責報告,由於大家都想要有所表現,所以整個吵架的過程在評審眼裡應該是相當有趣。

我還記得我強烈主張所有組員都應當要報告,即便只有兩分鐘,因為這場比賽我們是必須站在同一個起跑點的。但是也有別組只有一個或兩個人代表全組報告,評審問答、講評也相當犀利,直接去問同組未報告的組員:由他們來報告,你開心嗎?或是問:在生成報告的過程中,面臨到最大的挑戰為何?是如何化解的?這是你們滿意的狀況嗎?可見他們著重的篩選標準,團隊合作絕對遠勝於報告內容。

Individual Task 1

Influencer challenge。要在個人LinkedIn上發表一篇如何在遠距工作下合作的文章,需標註 #CEOforOneMonth #AdeccoTaiwan #SpringTaiwan,這個項目對沒有LinkedIn的人來說可說是非常吃虧,可見LinkedIn求職平台翹楚的重要性。而且,使用LinkedIn也可以順便替Adecco宣傳,順便讓Adecco透過LinkedIn去了解你,順便讓參賽者與參賽者,參賽者與評審之間成為LinkedIn友,一舉數得,跟競賽本身一樣都是Adecco的行銷手法。但是我在這項挑戰中吃了技術問題的苦頭,一直無法發三百字的文章在LinkedIn上,最多只能一半的字數,最後,因為時間太趕,就隨意摘錄幾個重點,匆忙地放到LinkedIn上了。

Individual Task 2

Panel Interview。與組員們被帶到Break up room中,隨機選數字抽題,一抽完開始計時,思考加回答共為三分鐘,題目大概是Behavioral Question,或是一些對於Adecco的了解,接著評審繼續提問。其實在一整天下來,可以發現評審們就是想透過這場比賽了解你,所以提問的時間通常大於task的時間,問的問題也都滿巧妙的,如何將回答融合自身特色就端看參賽者的能耐了。

Group Task 2

Group presentation。題目為How do you think the COVID 19 will change the future of work?兩天前隨分組名單釋出,呈現方式不拘。我們這組因為獨特的報告模式受到好評,大概就是由一人擔任news anchor,透過訪問形式闡述四種產業面對疫情下的挑戰以及轉變,最後我更建議加入virtual background,除了很好玩之外,也把Zoom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我們組的Group Presentation, 右為Stephan

另外有一組只有兩個人報告,就被評審從裡到外檢視了一番,除了去問其他未報告的參賽者他們對於報告的想法,為什麼會決定最後從好幾項重點中刪減至兩個,甚至請選手針對之前被拋棄的點子進行即席演講,在一陣攻防之下,連我這個旁觀者都忍不住捏一把冷汗,實在難以想像若轉為正常的線下比賽,又會是什麼可怕的樣子。

另外,也有幾組報告得非常好,例如利用COVID這五個字母區隔不同的內容,講Future of work 的不同面向,讓我印象深刻。

5. Takeaways ?

一整天下來,我除了筋疲力竭以外,又被太多厲害的選手們摧殘,在中間就已經有點沮喪到不行了。試想一下,在期末考試周,好不容易抽空兩天,跟同組員準備presentation到兩點,隔天七點起來繼續練習,九點開始拿著電腦穿著熱死人的正裝用英文思路耗盡大腦腦細胞到下午五點,還要不斷被參賽者們跟評審轟炸,真是不沮喪也說不過去。

我在Bootscamp的真正狼狽視角

但是,雖然只有短短一天,卻給予我震撼式的莫大感動。就像藝珂的大家長,亞太區總經理Cindy最後wrap up 的

“As a leader, you must know how to connect, communicate and manage people.”

好像非常雞湯,但是也是現在才真正知道,領導與合作,不管是在學校或是職場中,都是相當重要也絕對是相當不易的一門課。還記得自己每次看美國廚神當道團體戰,大家又開始吵架被高登罵到臭頭的時候,就會覺得合作是有那麼困難嗎?心平氣和的溝通是有什麼障礙?也通常在這時,平常個人賽表現優異的選手突然連顆干貝也不會煎,烤個羊排不是沒熟就是燒焦,每次看到這裡我心裡就會問號滿滿???

但是也是到最近才覺得,沒錯,每個人都必須在團體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扮演與定位,就像在我們組裡面,必須有Leader, Organizer, Timer, simply Participant, A barrel of laughs亦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而Bootscamp給我的感覺無非就是,當這樣的組成在遇到時間限制、團體報告、評審攻訐等等挑戰時,會不會因此而撼動原本的定位。例如Participant想篡位變Leader,Organizer想放棄,也沒人在管控時間、主導局勢。

就像我們這組在Group 1 Challenge的前一分鐘,大家在剛得知題目與時間壓力後,都很緊張地瘋狂提出自己的想法,喋喋不休一團混亂,直到其中一個組員扯破喉嚨大喊 “Guys, C O M E , D O W N.”我們才稍微冷靜下來。在這種時候,是誰必須負責?誰必須跳出來穩定軍心?誰必須鼓勵大家、調和所有人?到底是誰?Who is that guy???

在比賽的最後,Carl 也說。

“Everyone is here for themselves. You have to show yourself to the judges; but at the same time, strike a balance of devoting back to a team.”

因為需要協力合作所以不能過於強出頭,但是矛盾的是,卻也需要個人強出頭才能show to judges。Carl的話點出了Adecco Bootscamp最大的特點。

參賽者既是合作者,卻同樣也是敵人。

在一般職場或是學校中,我們通常只需顧及其一角色,像是跟同學合力完成group project,跟同事齊力對抗對手企業,但這場比賽卻提供了一個新的情境,重新顛覆了我對於競爭與合作的定義。合作者,敵人,如何平衡此二,學習其中分寸該如何拿捏,又能夠向評審展示自己的獨特之處,在短短一天中把握機會讓所有人認識你,便是我最大最大也終身受用的takeaway了。

最後,當然,特別特別感謝我的組員們Jennifer, Kevin, Iris, Stephan,能夠認識大家,從陌生到熟悉到一起合力完成一件事,真是太難得又美好了。

下一篇將會講敘比賽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台灣區Top 5晉級Top 1的過程。看完上集的大家就是要看下集啦,不然沒有Ending餒。

--

--

Shanon MurMuring
Shanon’s Murmur

From Hsinchu, Study Hong Kong , Exchange in Copenhagen, Major in Global Economics and Finance, Incoming analyst in JPMorgan, A foodie and lover of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