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伯格症並不是疾病?談談「精神障礙」和「人格特質」的差別!

「亞斯伯格症」因柯文哲以及媒體報導之下,已經變成人人朗朗上口的名詞了,然而人們口中的亞斯伯格症到底是一種「人格特質」,或是一種「精神障礙」呢?而醫學上的嚴謹定義又是什麼呢?

張志祺
志祺七七
9 min readMay 3, 2019

--

想用聽的嗎?「影片版」的「亞斯伯格症」在這裡呦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境呢?教室裡老師跟學生說:「這一題我已經講過很多遍了,為什麼你們還是一直寫錯?」,突然之間有個學生舉手回答:「那是因為你不會教啊!」

或是在另一個時空下,你穿了一件新衣服去學校上課,開開心心地問同學好不好看,同學回說:「衣服是不錯,但如果你瘦一點的話,穿起來會比較好看。」

在這類的情況下,很多人心裡可能都會浮現一句話:「你很白目欸,是亞斯柏格喔?」這句話呢,有一部分說對了,但另一部分可能也有些問題,而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亞斯伯格症」是什麼?它是不是一種疾病呢?

按照慣例,我們就先從「亞斯伯格症」的前世今生開始談起吧!

亞斯伯格的發現

1944 年維也納的小兒科醫師漢斯.亞斯伯格(Hans Asperger),在他的博士論文內描述了 4 個患有「自閉式的精神異常」男孩案例,但當年這個研究是用德文寫的,所以較少人關注。

直到 1981 年,英國精神科醫師羅娜.無引 (Lorna Wing) 引用「亞斯伯格」這個詞彙來描述她的臨床個案,亞斯伯格的名稱才逐漸廣為人知。其中亞斯伯格症主要有 7 個症狀:

1. 對特定事務有強烈的興趣

2. 重複說著不通情達理的言詞

3. 天真、不恰當的行為、單向的反應

4. 語言能力沒問題,但有溝通障礙

5. 缺少同理心

6. 欠缺交友能力

7. 行動笨拙、姿勢怪異、感官統合不協調

1990 年代,學界普遍將「亞斯伯格症候群」視為自閉症的一種變異,一起被歸類在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也就是說,當時的學界認為亞斯伯格症是一種發展疾患,會在許多部份影響一個人的能力發展。

隨著更多的個案研究,這個部份後來也有經歷一些修正,但主要有兩個核心診斷還是不變的:興趣偏執、社交困難。

在談論修正的內容之前,我先稍微岔題一下下,來跟大家聊聊,「自閉症」到底是不是一個「疾病」?其實,在精神醫學的領域中,沒有「疾病」這種東西,只有「障礙症」。因為到目前為止,人類科技文明還是沒辦法精準確認這些病因是怎麼來的,也沒有辦法做出明確的「正常」或「不正常」的定義,很難精確診斷及分類。

但為了研究與治療,精神醫學家只好將一些有特定症狀的人暫時歸在一個類別當中,然後給了一個「病名」,在精神醫學當中,這個病名就叫做障礙症(disorder),與其他醫學的疾病(disease)是不同的。

亞斯伯格已經被精神醫學除名了?

好的,我們繼續回到「亞斯伯格」吧!

2014 年,從台大醫師柯文哲宣布投入台北市長的選舉開始,「亞斯伯格」開始成為一個討論度很高的詞彙,當「亞斯伯格」和「政治人物」角色連結的時候,意外營造出一種煥然一新又大受歡迎的「非典型政治人物」風格。

而「亞斯伯格」就這樣隨著柯 P 旋風被大家認識,於是,「智商特高、才華洋溢、講話白目、孤獨的天才」似乎就成為亞斯伯格的代名詞,不少人開始以「亞斯伯格」自嘲,但其實這樣的理解是有點問題的!

不只是台灣,其實在國外也早就有不少人喜歡以「亞斯伯格」的標籤做文章、開玩笑,但是關於精神疾病的診斷,需要的是醫學上的嚴謹判斷。

為了避免自我診斷和胡亂貼標籤,甚至讓人以為「這個病長大了就會自己好」,在 2012 年 12 月,美國精神醫學會決定取消「亞斯伯格」這個病名,直接把它納入自閉症光譜(ASD);2014 年,《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數據手冊第五版》(DSM-5)正式移除了「亞斯伯格症」,現在這些患者和障礙,已經被歸類回到自閉症光譜中。

簡單來說,這最大的改變跟差別在於「亞斯伯格」已經不再是一個病的名稱,而是成為一種「描述人格特質的詞彙」,意義比較中性。

不過當這個特質太強烈——強烈到會讓人在生活中產生困擾,對自己或他人造成障礙的程度,那就會被歸類為精神疾病,所以原本的亞斯伯格症患者,其實就會比較靠近典型自閉症的那一邊,這時候就會需要藉由治療來協助患者克服這些障礙。

那說到這邊,我們就要來舉一個大家最常講到的例子啦!沒錯,就是剛剛提到的阿北,馬偕兒童醫院的醫師臧汝芬認為,其實以柯文哲市長的表現,完全不可能符合過去的亞斯柏格症的診斷。

這是因為在做精神疾病診斷的時候,重要的是它有沒有造成相當程度的障礙,如果只是有缺乏,但沒有功能障礙,就只能說是人格特質。像柯市長可以跟人有情感連接,會察顏觀色、也可以掌握互動,絕對不構成「障礙」,「你可以說他講話怪怪的,但不能歸類有精神疾病」。

也就是說,或許柯文哲的確有亞斯伯格的特質,但在醫學上他的案例並不會被確診。相對的,如果是有亞斯特質並且在生活上因此遭遇困難的人,就可以「自閉症譜系」的治療方式來處理。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談論亞斯伯格呢?

在找資料的時候我們發現,如果撇除是否達到精神醫學上的「障礙」,光是具有亞斯特質的亞斯人,可能就有 1 成這麼多!

但針對亞斯特質的人,台灣的社會仍然普遍存在一些嚴重的誤解,最常見的迷思就是認為亞斯人的智商特別高,但許多研究都已證實,其實亞斯人的平均智商跟一般人是差不多的,只是他們對特定事物特別熱衷的特質,讓他們比較容易在某些領域獲得卓越的成就。

除此之外,亞斯人也承受著許多來自社會的不諒解。無意之間喜歡賣弄專有名詞、不習慣與人眼神接觸、聽不懂反話或比較複雜的語言邏輯、對肢體語言也不太理解,或因為感官太敏感或太遲鈍,所以容易被環境干擾而分心放空等等。

這些特質常常讓他們在社交上遭遇多困難,尤其是亞斯小朋友更常因此在同儕間被排擠被霸凌,如果情況嚴重,可能就會因此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

由於我們本身並不是精神醫學專業背景出身,所以今天這一集也不是為了教大家去分類「亞斯特質」與「自閉症」的差別,而是希望透過這樣的討論來讓大家更了解「精神醫學」上的診斷依據其實是很嚴謹的。

我自己覺得,去標籤化這件事其實是對泛自閉症患者的尊重,透過更多的了解與認識,我們就有機會去看見那些在玩笑背後,當事人必須天天面對的困難處境;可惜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這一集我們來不及繼續跟大家分享「和身邊的亞斯朋友共處的小訣竅」,但我們同樣整理很多實用的資源和訊息在下方的參考資料和延伸閱讀,歡迎大家都點來看看喔!

而你身邊也有亞斯特質的朋友嗎?你們通常是怎麼相處的呢?歡迎到 YouTube 留言區分享你們的故事吧!

衍伸閱讀:

→ 我是亞斯,若不經意說出傷到你的話,請你告訴我,我會改進:https://bit.ly/2QVXoXu
→ 陳豐偉/白目?孤獨?其實你我身邊都是亞斯人:https://bit.ly/2RjvZOn
→ 陳豐偉/被忽略的亞斯女性:https://bit.ly/2EJuYs6
→ Info2Act 亞斯の厚帽子:https://reurl.cc/Wr2jO
→ 《不讓你孤單》推薦序:陳佩琪醫師談亞斯伯格症:https://bit.ly/2Sl25qp
→ 亞斯柏格症需要接受診斷或治療嗎?:https://bit.ly/2RiVsYd
→ 亞斯消失了系列/過動被誤診亞斯 加分進名校適應難險輕生:https://bit.ly/2ENM8EZ
→ 當我們討論精神病,我們討論的是什麼?:https://bit.ly/2BIUECf
→ TED — The world needs all kinds of minds:https://bit.ly/2to3Jzy
→ 學習亞斯語言,用愛引導進人群:https://bit.ly/2TbDxA2
→ 『讓我們成為自閉症者的職場支持者』介紹短片輕度自閉症成人職場生活 &支持者教戰手冊:https://bit.ly/2GSP7ir
→ 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https://bit.ly/2rWwb7K
→ 說書▶邊緣不是病,連柯文哲都有的亞斯特質《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作者: 陳豐偉|NeKo嗚喵:https://bit.ly/2AqoV9d
→ 我有亞斯,我是位精神科醫師:https://bit.ly/2RfsRmM

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是我們重新整理 志祺七七のYouTube 影片腳本而成的 🎉
因應不同觀眾的閱讀需求,
我們每週五會挑選合適的主題搬到 Medium 上以文字版與大家分享,
如果喜歡的話,歡迎追蹤這個帳號ㄛ!
此外,我們經營了一個很ㄎㄧㄤ的IG,歡迎追蹤以得到更多
#志祺學長 #腳趾 #每日影片預告 #限時動態Q&A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YouTube 腳本|志祺七七 × 圖文不符
Medium 編輯|Tao. 邱韜誠

--

--

張志祺
志祺七七

圖文不符|簡訊設計共同創辦人,總是在減肥。是個憎恨熬夜但每天都熬夜的矛盾男子,目前專注於社會關鍵議題的推廣;並在資訊設計的領域裡,不斷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