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的台灣學生:我們為何要上第八節呢?

從小大家都經歷過的「第八節課」,到底是從何而來呢?

張志祺
志祺七七
7 min readOct 19, 2018

--

想用聽的嗎?「影片版」的第八節課在這裡呦 ☝🏻

儘管學校的課表只到了四點左右,好像下課近在眼前,但我們都知道 — — 自己還走不了。

沒錯,今天我們就是來聊聊彼此國高中的共同回憶 — — 第八節課。

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第八節課」

現在如果要問大家對於國高中的共同回憶,我想「第八節課」大概覆蓋率可以逼近百分百了,那當然,上第八節課前的福利社時間,重要性也就更不用說了。

前陣子新聞傳出,有些高中調查第八節課的參加意願,選項裡卻只有參加或配合兩種,相當的逼人;有的學校甚至直接把第八節課的費用就列在學雜費裡,造成學生根本毫無選擇餘地。

名義上第八節課是課後輔導,然而實際上新聞調查後發現,第八節課被拿來上正課的現象也行之有年了,這就導致學生們怕會趕不上進度,大多還是會選擇參加。

那麼我們瞭解了現在台灣各個學校的第八節課現象,這就產生了核心問題,「我們為什麼要上第八節課呢?」

「第八節課」從何而來?

在談這個問題前,我們可以先來看看究竟第八節課是怎麼產生的?關於第八節課的出現,有人認為得從 1968 年之前,也就是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還沒實施前開始談起。

帶來升學壓力的初中考試

當時國小升國中得經過所謂的初中考試,壓力很大,因此民間有很多升學補習班跟著產生,久而久之產生惡性補習甚至是高額收費的問題,在當時已經不斷被議員們提出應該要修正。

而且這樣的狀況,也造成有錢的學生可以透過專門的升學補習班,提高錄取機會、沒錢的補習的學生變成升學制度下的相對弱勢。

九年一貫及第八節課因應而生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同時提高國民教育水平,在 1968 年政府制定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結果出乎意料,反而造成反效果,惡性補習的問題跟著擴大到國中階段,完全堵不了。

為了從根本解決貧富差距造成的學習落差問題,於是政府提出了把第八節課作為彈性的課後輔導的新措施,讓學生們不用因為經濟因素,犧牲學習資源。

從立意良善到過度學習

如果從本質上來看,第八節課提供了無差別、均等的教育資源,一定程度起到了實質保護的作用,可是卻也產生了一些問題:第八節課在各校的狀況,有的被拿來上正課,有的甚至接在第八節課後還有第九節課,好像怕學生會不認真學習一樣,不斷的在拉長學習時數。

同時,也排擠了原本學生們可自行運用的時間,如果想學個才藝或其他外語,甚至僅僅只是閱讀課外書,都變得相當奢侈,只求能再多睡一點就好。那麼,這樣的第八節課,真的有達到適性學習效果嗎?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學生、學校及家長的,對於第八節課的看法吧。

支持第八節課的各方聲音

以教育部的立場來說,會覺得第八節課能提供平常正課之外的課外知識補充,可以讓學生的課堂學習加深加廣,針對不同的學習狀況給予適性輔導。

對於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而言,也有人認為老師當然也可以選擇上七節課就好,然而實際看到學生的狀況,會發現環境好的學生在第八節課之外,有些還會再請家教,讓進度不斷超前;因此第八節課似乎也是某些老師們的教育使命,要照顧到每個學生,讓大家都可以更多的學習資源。

也有的學生認為,第八節課可以讓他們有時間請教老師課外知識、或是模擬考後的試題檢討,到時候入學考試也比較有把握

而對家長來說,萬一不上第八節課的話,做爸媽的自己都還沒下班,根本沒辦法接小孩,而且不上第八節課的話,也擔心小孩萬一跑去危險的地方怎麼辦?因此對於第八節課還是傾向支持繼續維持。

早起晚歸的工廠作業模式,把學生從「人才」變成「人力」

反對的學生心聲

而有些站在反對的立場的學生會認為,學習時數和學習效果並非是正相關的。從國中之後,我們一天的時間超過三分之一都是待在學校,要是大考倒數 365 天的時候,連週六都要準時到學校報到。

仔細算了一下,見到家人的時間就只有要飯吃、要零用錢的時候,其餘時間都獻給學校了,真的是…蠻辛苦的。

前陣子也有媒體報導,台灣從國中、高中的學生,待在學校的平均時數高達 9.5 小時,在全球排名第一,還小贏北韓和中國。(只是呢這種比賽贏了好像也開心不起來就是了)

同時,有些反對的學生也認為,在升學主義的氛圍下,第八節課對學生來時,其實監督意義逐漸大於輔導意義。如果來回顧一下高中生的一天,首先七點半就要到校早自習、接著要一路上課到五點,回家還要繼續準備明天的考試。

這基本上就是早起晚歸的工廠作業模式,確保每個學生都讀滿、考滿,甚至還被稱為是一種普魯士教育風格,透過工廠模式把「人才」變成「人力」。

而且,上到第八節課的時候,其實專注力可能降低、對體力來說也是高負荷。可是學生如果基於學習自主權,選擇不參加的話,卻可能會在群體中被凸顯出來,老師也會頻頻關心說「你怎麼不來上呢?進度會跟不上哦」,如此一來,對於學生來說心理壓力也很大。

因此在政策提案平台上,就有人提案說要把上課時間改為朝九晚三:一方面考量到學生需要充足的睡眠、另一方面是把下課的時間提前,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安排自己的課後活動(不過教育部考量到課程規劃和教師員額縮減,結論還是不可行 ⋯⋯)。

嘗試的解方 ⋯⋯有效嗎?

針對第八節課拿來上正課的各種亂象,教育部其實也有提出「教學正常化」的補正方案,來試圖拯救一下這個局勢,然而實際上派督學到各校檢查時,有的學校乾脆就直接通知老師,督學來的那天不准上第八節,一切都要「正~常~化」,所以檢查的結果可想而知了。

第八節課有的人想上,有的人不想上,究竟要從調整上課時數做起?還是應該從根源做起先調整課綱?或許這是我們更應該要思考的。

你對第八節課的想法呢?

話說回來,我們團隊裡還真的每個人都上過第八節,而且都在上正課,然而當時都不知道這個其實是不合法的,也不知道其實可以選擇不參加,於是乎大家都上第八節自己理所當然也就跟著上了。

現在我回頭想想,還是傾向會選擇不上吧。

與其上完第八節課筋疲力盡的回家,隔天睡眠不足昏沉沉地去上課,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只上七節課,然後早點回家先預習好上課內容、隔天要問的問題,也許就有機會可以讓那七節課更事半功倍。

那麼今天的討論就到這裡囉!如果你對於第八節課很有想法、或想看看別人的觀點,歡迎到我們原影片下方討論區參與討論!

YouTube 腳本|志祺七七 × 圖文不符
Medium 編輯|Tao. 邱韜誠

--

--

張志祺
志祺七七

圖文不符|簡訊設計共同創辦人,總是在減肥。是個憎恨熬夜但每天都熬夜的矛盾男子,目前專注於社會關鍵議題的推廣;並在資訊設計的領域裡,不斷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