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看了什麼!鄉土劇為什麼要這樣灑狗血又超展開?

為什麼鄉土劇的劇情總這麼可以爆走,彷彿好無規章?讓志祺七七告訴你背後的故事起源跟真正原因吧!

張志祺
志祺七七
7 min readNov 30, 2018

--

想用聽的嗎?「影片版」的討論:「荒唐的鄉土劇」在這裡呦 ☝🏻

世間情、 家和萬事興、 嫁妝、 天下父母心…,這些知名的鄉土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對我們這一輩的人來說,鄉土劇幾乎就是伴隨長大的回憶,從小到大看了幾十年的老梗都沒什麼變過,像是 — —

婚禮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跑出來鬧場,說其實夫妻兩個人是失散多年的兄妹,丈母娘不堪打擊原地昏倒,一陣混亂之中新娘衝出會場,結果跑出去沒幾步就被車撞,昏迷住院兩天之後奇蹟醒來,就在眾人謝天保佑的時候卻發現她失憶……(以下省略)

啊,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剛剛在講什麼啦,但相信大家要隨口掰出類似的故事應該都很簡單,不知道的外國人,搞不好還會以為我們真的有看過這齣戲一樣呢。

今天我們想從製播的角度來跟大家分析,到底為什麼鄉土劇總是要拍好幾百集、為什麼總是老梗連發、為什麼喜歡灑狗血、弄一堆不合邏輯的荒謬情節、狂開支線呢?

鄉土劇是什麼?

首先,我們先從鄉土劇的定義開始吧。

廣義上,鄉土劇其實是在形容那些主打鄉土風俗和日常生活的戲劇,不一定是要用方言發音;不過在台灣來説,習慣上就是指那些不用華語發音,尤其是講台語的八點擋電視劇。

有些人也會把它稱呼為「本土劇」、「長壽劇」、「家庭劇」或「社會寫實劇」等等。

台語電視劇的歷史

而台語電視劇在台灣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1962 年,那年全台灣第一家電視台 — — 台視正式開播,當年的開台大戲《重回懷抱》就是一齣台語戲劇,當時民眾的反應很不錯。

然而,隔年政府就頒布《廣播及電視無線電台節目輔導準則》,裡面規定「廣播電視台對於國內的播音語言,以國語為主,方言節目不超過百分之五十。」

在 1976 年,《廣播電視法》施行,其中第二十條規定電視節目「應以國語為主,方言應逐年減少」,當年鶴唳風行的語言政策,大大打壓了方言與鄉土劇的生存空間,直到 1993 年政府才宣布解除方言限制。

解嚴開放後,鄉土劇迎來新高峰

同時間,隨著解嚴開放,電視台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把台灣鄉土劇帶到一個新的高峰,尤其三立跟民視創立後更是最大的推手。

除了傳統鄉土背景之外,故事情節的內容也跟著與時俱進、越來越多樣;他們把當代台灣庶民的生活樣貌帶進電視,像是都市生活、商業鬥爭、新聞時事等等,都融入在裡面,相當高竿。

但有趣的是,就算題材再怎麼換、內容再怎麼灑狗血,這些戲劇的核心觀念也一樣不會脫離家庭倫理和善惡輪迴。

例如,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戲劇的故事往往會建立在大家族之間,除了男女主角之外,他們的爸爸媽媽哥哥姊姊、隔壁鄰居的爸爸媽媽哥哥姊姊,以及外遇對象或仇人的每個家族親戚,大家都會一一登場。

有些人看起來非常溫柔有禮貌,有些人就是一臉混蛋。但最後,壞人一定會被撞飛、會流產、或是被抓去關,總之就是會受到制裁,或改過向善,走回正軌。

除了狗血,還有誇張白爛的奇妙劇情

除了這些極度灑狗血,看到後來都可以「未看先猜還猜中」的劇情以外,有時候編劇還會突然弄個超級誇張又白爛的橋段,來給大家製造驚喜。

像是出現聖光壟罩的美少女戰士、盪鞦韆盪到飛上天、聞了明星花露水就瞬間返老還童等等,讓大家常常是邊看邊喊「我到底看了什麼?」,然後罵編劇亂寫啊、這種廢到笑的東西怎麼還演得出來。

那麼,到底為什麼都要這樣寫,而且還動輒數百集呢?

鄉土劇的劇情,為什麼這麼爆走?

這當然跟錢有關啦!眾所皆知,台灣鄉土劇的成本不高,戲劇人才外流,但是競爭又非常激烈,不只要面臨外國戲劇的威脅,現在還有各式各樣 YouTuber 的挑戰。

幸好,各種原因之下鄉土劇目前還能保有固定數量的忠實觀眾

如果一齣戲在這些基本盤之外,還能往上帶出更高更穩的收視率,那它就能創造可觀的廣告收入。對電視台來說,好不容易養出一隻金雞母,當然能撐就要撐,所以每一集越來越長。

好比說:以前本來一集只有 60 分鐘,2000 年左右延長到 75 至 90 分,2000 年中後期開始慢慢又拉長到 120 甚至 150 分鐘,而且拍到兩三百集都是很常見的事,因為如果換了下一檔戲可能就沒這麼有人氣了。

相對的,收視不佳的戲當然就有很高的機會被提前腰斬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鄉土劇一開始常常會大咖雲集衝人氣,後來省片酬可能就讓他們提前領便當休息。為了要應付 200 集 150 分鐘的內容,只好一直加入新角色,然後用各種老梗拖戲,偶爾再加一些時事或爆點,來創造新的變化跟話題。

總結

說到這裡,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鄉土劇會不斷灑狗血賣老梗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 觀眾穩固
2.經費不足又要拍很長。

而讀者應該會理解到一件事情:

「不是這樣的劇情為什麼能拍到 200 集?」

事實上,正是因為「要拍到 200 集,所以才只能這樣拍」。

而這也是我們為何會看到現在劇情「如此爆走」的鄉土劇原因了!

補充:受眾對於劇情走向的影響?

關於經費的部分,我們在查資料的時候也發現一個很有趣的解釋,那就是不同年齡層的觀眾,也會影響到電視台要業配冠名的商品類型跟廣告。

好比說:如果觀眾年齡層較高,那能賣的多半就是醬油或保健產品的廣告,為了要得到擴展商機,有些鄉土劇會開始弄些無厘頭的誇張片段,來吸引年輕的眼球。

如此一來,這樣不只可以活化劇情,也還能順便多推播、置入一些手機跟化妝品之類的廣告。

所以鄉土劇除了老梗之外,也是不斷在求新求變,到現在我才知道,那些看起來只是複製貼上的劇情,其實它的背後也是大有學問的!要邊寫邊拍實在很不簡單,這個在我們開了志祺七七之後體會真的很深,所以真的是要跟他們 respect 一下呢。(respect、respect、respect!)

好啦,什麼樣鄉土劇的老梗你最喜歡呢?又有什麼經典片段是你百看不膩的,歡迎到 YouTube 討論區跟我們分享唷!

YouTube 腳本|志祺七七 × 圖文不符
Medium 編輯|Tao. 邱韜誠

--

--

張志祺
志祺七七

圖文不符|簡訊設計共同創辦人,總是在減肥。是個憎恨熬夜但每天都熬夜的矛盾男子,目前專注於社會關鍵議題的推廣;並在資訊設計的領域裡,不斷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