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友善廁所」是怎麼出現的:從「搶攻男廁」到「不分性別」背後代表什麼價值?

從男女生廁所分開設立、到搶攻男廁、再到不分性別的性別友善廁所:本篇文章即說明廁所的演變,以及其背後代表的象徵意義,還有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張志祺
志祺七七
8 min readMar 22, 2019

--

想用聽的嗎?「影片版」的討論:「性別友善廁所」在這裡呦 ☝🏻

相信現在越來越多人有看過,可能也實際使用過「性別友善廁所」、或是「第三性廁所」了,也就是那些可以同時讓男性跟女性使用的廁所。

不過,你是否好奇性別友善廁所的來歷,以及背後的討論和爭議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性別友善廁所的歷史和相關反思吧!

男廁女廁是怎麼分開來的?

其實性別廁所的問題已經不是這幾年才有,台灣在這方面的公眾討論也已經有超過 20 年的時間了哦!不過在這之前,你知道人類歷史上最早開始男女分廁是什麼時候嗎?其實沒有想像中地久

在歐美國家,男女分廁差不多是 19 世紀中期之後才陸續出現的設施。在那之前,公共廁所多半是蓋在路邊,講好聽一點是沒有分性別,但實際上通常是以男性使用為主。

這一部份是因為當時女性社會地位低不被重視另一部份是女生比較少出門在外,所以如果女性要在外面上廁所就會很不方便,要不就是憋到回家再處理,不然就是穿長裙,直接在裙下解放。

後來經過啟蒙時代跟工業革命,女性開始大量走出家庭、進入工廠,開始有政府立法保障應該要在公共空間設置女廁,而這個「男女分廁」的政策延續了快 200 年,漸漸地大家就習以為常,變成「文明時代」的標準配備。

男女廁 1:1 真的合理嗎?

不過,隨著時代繼續演進,人們又開始意識到另一個問題,其實 1 比 1 的男女廁數量一直都是不太夠的。1996年,台大城鄉所、台大學學生會和全國大專女生行動聯盟共同發起「搶攻男廁」以及「尿尿比賽」等活動。

「搶攻男廁」希望在女廁數量不夠的時候,可以適度開放男廁給女生使用;而「尿尿比賽」則是訴求男女廁的比例,應該要考量到上廁所的時間,而不是直觀的 1:1 的配置。

這些活動成功引起社會大眾和媒體的高度關注,還促使立委召開公聽會來討論這件事,此後,男女廁數量的合理配置成為政策追求的目標,10 月政府通過《建築技術規則》,把男女廁的比例改成 1:2,2006年又改成 1:5。

葉永鋕悲劇的反思

2000年,屏東縣的高樹國中發生了一件震驚社會的大事,當時就讀三年級的 15 歲少年葉永鋕,因為性別氣質陰柔的關係,在學校常常遭到同學欺負,甚至會被人強迫要脫褲子證明自己是「男生」,導致他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

有一天,他又在課堂上舉手請求去上廁所,結果這一去就沒有再回來了,他後來被發現倒臥在廁所中,大量出血身亡。

關於他的死因,眾說紛紜,但校園中的性別霸凌問題也的確因此浮上檯面,教育部把原本的「兩性教育」政策,延伸轉化成「性別多元」教育,拍攝《玫瑰少年》紀錄片作為高中教材。

除此之外,關於跨性別廁所的議題也開始逐漸受到重視,大家注意到傳統的兩性框架,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壓迫了「跨性別族群」的權益。

在這裡我們再複習一次 — — 「跨性別」並不是變性人,而是性別認同和生理性別不相符的人,例如覺得自己是女生的男生,或是覺得自己是男生的女生等等。他們在家上廁所的時候都不會有問題,但如果場景換成公共空間,常常就會陷入「不知道要上男廁或女廁」的困擾,因為不管選擇哪一個,很容易就會遭到旁人異樣的眼光、甚至是言語或實質行動上的污辱。

2011 年,世新大學把兩間男廁改成有小便斗、坐式馬桶、蹲式馬桶與無障礙空間的「性別友善廁所(all gender restroom)」,也可以稱為無性別廁所(unisex restroom)、性別中立廁所(gender neutral restroom)等等。

到今年為止,已經有不少大專院校紛紛跟進,台大甚至把這寫入校園規章當中,而政府也陸續開始在各級學校和公家單位推動性別友善廁所,這背後除了多元性別平等的教育意義以外,也可以增加廁所使用的彈性,像是女廁爆滿的時候多了一個選擇,或是親子廁所的用途。

性別友善廁所的討論

然而,任何政策的推動一定都會存在不同的意見。性別友善廁所雖然立意良善,但也引發不少疑慮,像是尷尬、不習慣、有安全跟隱私的問題、會被貼標籤等等。

有媒體訪問曾用過性別友善廁所的國中生,他覺得男女使用廁所的習慣不同,一起用很不衛生,而且尿尿的時候有異性經過會感覺很彆扭,很怕聲音被聽到;

也有一些人認為,無性別廁所開放男女生都可以自由進出,會增加性騷擾或偷拍之類的安全問題;

另外,也有人擔心,自己如果走進無性別廁所,會不會被貼上「跨性別」或「雙性人」的標籤等等

面對這些觀點,支持方當然也有所回應。

在隱私和尷尬的部分,其實可以從設計面來直接避免,例如不管是小便斗或馬桶,一律都用完整的隔間分開,這樣就可以保有完整的隱蔽性,不用跟人對到眼而感到尷尬;

而在安全的部分,也一樣可以從設計面下手,只要避免把廁所蓋在陰暗的角落,再搭配充足的照明、設置緊急按鈕,都可以讓廁所的安全性大幅提升

此外,像是安全性、習慣或標籤化的問題,其實最終都可以回歸到教育面上來解決。因為「可能會被偷窺」就剝奪跨性別自在上廁所的權利,是本末倒置的,廁所的安全性跟設置方式比較有關,而不是性別條件。

另一方面,大家不妨也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為什麼被貼上「跨性別」的標籤,會讓人感到難為情呢?這個思考邏輯的背後,其實多少有隱含著部分歧視的心態了,而不習慣、不了解,往往都是歧視的源頭,性別友善廁所的出現,正好是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讓大家正視不同需求族群的存在,透過看見每個人的差異,我們才有機會理解差異,甚至擁抱差異。

廁所意義隨著時代更迭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關於廁所的這個議題其實是滿歷久彌新的,從「沒有分性別」到「分性別」又到「沒有分性別」,從「公共廁所要有女廁」到「女廁要變多」再到「增設跨性別友善的廁所」,光是廁所的功能和意義就一直不斷在改變。

一直改來改去,討論這些有的沒的,實在是很煩很累沒錯!但我覺得,其實這就是人類文明的縮影,進步本來就需要代價。

那些我們過去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像是男女同工不同酬、種族隔離等等,都是透過長期的社會討論之後,才能慢慢讓世人意識到,其實那些習慣都未必合理,如果我們沒有去討論,或許就不會知道有些人其實一直都深陷在苦痛之中。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總是安於現狀、放棄思考和改變的機會,那這個世界就很難變得更好。

最後來問問大家,關於性別友善廁所的疑慮,你最在乎哪個部分呢?
A.安全或隱私; B.不習慣會尷尬; C.怕被貼標籤; D.其他
歡迎到 YouTube 討論區跟我們分享!

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是我們重新整理 志祺七七のYouTube 影片腳本而成的 🎉
因應不同觀眾的閱讀需求,
我們每週五會挑選合適的主題搬到 Medium 上以文字版與大家分享,
如果喜歡的話,歡迎追蹤這個帳號ㄛ!
此外,我們經營了一個很ㄎㄧㄤ的IG,歡迎追蹤以得到更多
#志祺學長 #腳趾 #每日影片預告 #限時動態Q&A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YouTube 腳本|志祺七七 × 圖文不符
Medium 編輯|Tao. 邱韜誠

--

--

張志祺
志祺七七

圖文不符|簡訊設計共同創辦人,總是在減肥。是個憎恨熬夜但每天都熬夜的矛盾男子,目前專注於社會關鍵議題的推廣;並在資訊設計的領域裡,不斷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