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生活】開箱 10 年前的電腦桌面!十年演進,我的數位生活整理心法

Shiaubo
小柏之邦
Published in
Jul 4, 2021
Photo by Isabella and Zsa Fischer on Unsplash

大學時期,我開始在 YouTube 上面接觸到「Desk Setup」相關的影片,每每看到那些簡潔、漂亮的電腦桌陳設,內心總會想著「那就是我未來嚮往的樣子啊!」後來透過這類 Setup 影片,輾轉接觸到「Minimalism」,發現在國外流行一種叫做「極簡主義」的潮流,而近一兩年,也看到有愈來愈多台灣的 YouTuber 開始分享自己的極簡生活。

我一直很崇尚這種簡約的生活,希望可以藉此將自己的生活空間改頭換面。雖然我本人已經不算是一個囤物控,每年也都會丟掉一些無用的東西,但家中缺乏妥善的收納空間,加上各種閱讀的需求,書架早已不敷使用,最終只好把書桌當作臨時書架來使用,導致書桌看上去慘不忍睹……因此我只好把對桌面整潔的嚮往,寄託在研究室(備註:碩班時期)、辦公室。

不過今天要開箱的,並不是「實體」的電腦桌面,而是虛擬世界的電腦桌面,沒錯!就是每天開機時,映入眼簾的那個畫面:

呃,才不是這個畫面勒!

總之,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在說的是哪個「桌面」對吧,那我們就先來開箱,2021 年 7 月 4 日的此刻,我的電腦桌面長怎樣吧!

桌布背景 Credit:Peter.design 彼特先生

如果實體桌面也能像這樣簡潔,那該有多好啊(望

而我的 MacBook Pro 桌面,則是更加極端地,不留一物:

桌布背景 Credit:Photo by Sebastian Svenson on Unsplash

筆者聲明:我並沒有因為撰寫這篇文章,刻意整理電腦桌面,平常就是這個樣子了喔!

我認為,我的電腦桌面充分體現出我對於「極簡」的追求,但我認為,在追求極簡的過程中,並不能流於「為了追求而追求」,也必須兼顧使用電腦上的便利性,否則,如果找一個檔案、開啟一個應用程式必須花費更多時間,那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因此,我整理了 3 個在追求極簡桌面過程中的心法,供大家參考:

一、只保留「每天一定會使用到」的東西

以我的 Mac 桌面為例,雖然空空如也,但是 Dock 仍然保留了每天都會使用到的應用程式,像是上網不可或缺的瀏覽器、記錄每日行程的行事曆、馬上寫下各類想法的備忘錄、與親友通訊的 LINE 等等。只要不是每天會使用到的 App,我就會將他從 Dock 當中移除釘選,需要的時候再從 Mac 的應用程式啟動台 (Launch Pad) 或是 Spotlight 搜尋中取用即可。

Windows 的部分,則是善用開始功能表的釘選功能,將常用程式釘選上去,如此既能維持桌面跟工作列的整潔,也能方便取用:

我的開始功能表釘選清單

二、下載檔案後,隨手分類

我覺得這個概念,就很像實體生活當中「物歸原位」的概念,或說是將新買的東西,找一個適合的地方收納。在數位生活當中,我認為養成「物歸原位」,也會是一個良好的使用習慣。尤其我們很常需要從網路上,下載各式各樣的資料,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瀏覽器,包括 Safari、Firefox、Chrome 等,預設都會先將檔案自動儲存到「下載」資料夾當中,如果缺乏定期整理,「下載」資料夾漸漸就會變成一個雜亂無章的目錄。

左邊是 Brave (Chromium-based) 瀏覽器的下載設定,右邊是 Safari 的檔案下載位置設定,透過修改設定,讓瀏覽器每一次下載前,都先詢問使用者要將該檔案儲存到何處,可以在第一時間便將檔案做初步的整理與歸納

我個人認為,比較好的做法是,在每一次下載檔案時,不要讓檔案自動進入「下載」,而是透過修改瀏覽器的設定,讓檔案下載前,可以先思考一下:這個檔案是工作、家庭、還是學業領域的資料,應該要將該檔案儲存在哪一個地方,方便日後搜尋與取用。經過這短短幾秒鐘的思考,相信一定能加速日後找尋檔案時的效率。

那麼,「下載」這個資料夾,不就無用武之地了嗎?

我個人的習慣是,如果當下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分類,或者是該檔案只是臨時用途,過一陣子就要刪掉的話,才會讓他「暫厝」於下載資料夾當中。

三、落實數位生活斷捨離,用不到就說再見

先說結論:給自己找尋一個整理檔案的強大動力吧!

隨著儲存空間成本的降低,大容量硬碟漸漸普及,現在筆記型電腦容量的標配應該都至少有 256 GB 以上,如果使用桌上型電腦,TB 等級的容量更是不在話下,然而這麼大的空間,卻也讓我們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樣,經常擔心電腦容量不夠使用。久而久之,電腦當中可能早已存放許多用不到、甚至是重複的檔案,尤其若是每次都將網路上的檔案儲存到「下載」,那麼「下載」恐怕早已變成電腦中第二個資源回收桶了。

或許你覺得「啊又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沒關係啦」,但我深刻認為,檔案太多,或者缺乏有邏輯的整理,還是會影響找尋檔案的效率喔!

檔案太多,就連用搜尋,電腦都覺得吃力 ><

說到整理,確實是一件很需要動力的事情,於是近期我給自己找尋了一項動力來源:

來源:https://support.google.com/a/answer/10431555?hl=zh-Hant

以往我總會把「用不到但不知道該不該刪除」、「懶得整理」的資料,通通上傳到無限容量的 Google 雲端教育版帳號,沒想到 Google 在 2021 上半年突然來一個必殺技,殺得我們這些仰賴無限空間的人措手不及。但這其實也是預料中的事情啦,畢竟 Google 是一家上市公司,不是慈善機構,本來就不該期待 Google 會提供終生無限容量的服務……(努力找各種藉口安慰自己)

總之,藉由這個契機,我展開了久違的整理時間,除了把 Google 教育版帳號使用超過 200 GB 的檔案過濾一遍,將不需要的檔案刪除之外,也確認那些需要保留下來的檔案,是否有適合的儲存位置,並陸續將他們整理到桌機的硬碟,以及備份到外接硬碟當中。雖然花了我大概兩個下午的時間,但不得不說,整理完之後,可謂神清氣爽,也總算是放下心中那塊大石頭啊!

最後來開箱一下,10 年前,2011 年 7 月 1 日,當時我的電腦桌面長什麼樣子吧!

桌布背景 Credit:Shiaubo

這張圖裡面有好多時代的眼淚啊,首先是作業系統本人,被譽為最失敗作業系統之一、但我本人在當時覺得很好用也很好看的 Windows Vista;另外右下角的即時通訊三寶:Yahoo! 奇摩即時通、MSN Messenger、以及現在還活著但已經沒什麼人在使用的 Skype,這三個可以說是當時每天開機時,必備的軟體。至於右側的小工具,以前雖然覺得很潮,但現在看起來,似乎是有些多餘啦!

當時的桌面之所以會擺放這麼多跟修圖有關的軟體,主要是因為那時小柏之邦(痞客邦時代)發文頻率很高,而且在同為部落客好友 JS Ying 的鼓勵下,數次嘗試自製部落格版型。不過現在看起來,那些工具當中,真正常用的也只有免費的 PhotoCap,很多軟體其實都不必要放在桌面,而桌面上的一些 Word 文件、樂譜等,其實也應該要好好歸檔才是啊!

總之,透過這篇文章,除了想與大家分享我這十年來的演進之外,也整理了自己數位生活的幾大心法。「極簡生活」這個系列將不定期推出,希望之後可以把極簡生活的風格,從數位生活,推展到實體生活,有一天也能充滿自信地與大家開箱自己的電腦桌與房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