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

sdq
Explore, Think, Create
4 min readNov 1, 2018

43万美金的AI艺术画

AI技术越来越接近人们的生活,如果说AlphaGo只是陪你玩玩游戏的大师,那这次让大家轰动的作品拍卖似乎在挑战人类对于艺术的创作与审美。2018年10月,由法国艺术创作团队Obvious使用GAN算法生成的画作以43万美金的高价被拍走,价格甚至碾压了同场拍卖的毕加索作品。

当然这早已经不是AI第一次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尝试了,比如在早些时候非常流行的风格转换软件Prisma就可以将你的照片转换成毕加索画作的风格,当时该应用在很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大量的追随者,被评为2016年的苹果商店和谷歌商店的年度最佳应用之一。在这之后,微软小冰也出版过一本完全由AI生成中文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虽然在当时也是收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但纯机器的诗歌写作确实产生了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和之前的这些尝试一样,AI开始在人类探索了这么多年的绘画领域希望更进一步,与人类艺术家一较高下。该画作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点,它并没有署名任何艺术家或者程序开发者,而是在右下角写下了机器学习任务中的目标函数。如果你完全不懂机器学习也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正是这样的一个公式创造了你面前的这幅画作。

在现有的艺术中寻找创意

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会临摹大量大师的作品,并与自身的想法融会贯通,从中寻找出自身风格的定位。如果抛开个人经历不谈,那AI本身真的是一个最勤奋的临摹大师。

Obvious团队在模型的训练过程中赋予了该AI模型大量的艺术作品,而模型不仅仅是看,更是记住了这些艺术作品的特点,并融入了自己的“灵魂“中。

我们可以来看一个2017年的类似研究,Facebook研究院提出了一种GAN的衍生版本 — — 创作对抗网络(Cre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简称 CAN),它的目标是能够自主地生成能够被大众接受的艺术作品,但是希望生成的艺术作品能够与现有的作品具备一定的区分度,而不是简单的复刻现有的风格。

它有一个很有趣的思想:CAN中包含了一个艺术判别器用于判断作品是否属于艺术的范畴,同时还有一个艺术风格的分类器,它希望做到在让生成的作品在被判断为艺术作品的前提下,艺术风格能够越模糊越好,也就是说CAN希望在生成的作品被判断为艺术品的同时,能够让艺术风格的分类器对它无从下手。

在最后的实验研究阶段,研究人员把AI生成的画作和真实艺术家作品打乱给观众欣赏,其中甚至还包含了一部分2016巴塞尔国际艺术展中人类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测试结果出人意料得好,有些生成的作品评价甚至超越了那些曾今获奖的作品,而大部分人也无法分辨该作品究竟是出自人类艺术家之手还是AI之手。

价值与未来

艺术品的价值本身难以估价,但有很多人会问,这样一类似乎没有灵魂的AI艺术作品,它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当然,如果仅仅是从创作成本的角度上来说,该作品确实不止一提,它的成本充其量只是Obvious团队收集艺术作品时花费的精力,以及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开销的服务器费用,而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现成的开源算法可供使用。

在这些表面价值的背后,我们会看到科技带来的闪光点。每次AI在不同领域有新的发展,总会引起一片焦虑,比如:AI会不会取代艺术家呢?科技的每次兴起与发展总会引起行业内部的焦虑,而那些有着敏锐嗅觉的人们则会借此机会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正如摄影技术刚刚诞生之时,被一些绘画艺术家誉为“绘画艺术的末日”,但时至今日绘画艺术的末日并没有到来。反而在摄影和绘画互相影响的作用下,绘画艺术变得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写实的创作方式。与此同时,摄影艺术也开始模仿抽象派艺术家们的作品,延展除了更多的风格。摄影和绘画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AI技术其实也是类似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我们可以以AI为出发点,创作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艺术作品,就比如知名深度学习框架Keras的作者把这一类使用GAN技术生成的艺术统称为GAN主义艺术(GANism)。当然艺术家们也可以利用它来改进或者优化原来的艺术创作,Adobe最近的那场2018发布会真实地告诉了我们怎么将AI运用在艺术与设计中,自动剪片、艺术字体的自动生成、照片变动画等等无不让现在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瞠目结舌。

未来已来,AI技术会是新的生成力工具。全力拥抱它,才是迎接未来的正确态度。

更多AI艺术的技术细节欢迎阅读《生成对抗网络入门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