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新手,如何開始?

過渡期:告訴身體「我要食素啦!」

我們長期吸收肉類營養,身體亦適應了「吃肉模式」,為免機能大幅度改變,身體自然會發出信號,提醒腦袋「我要食肉!」。

一下子轉素,心裡的「肉望」,容易跟腦袋「轉素」的想法產生矛盾。

如果無視心裡的聲音,會造成無形的壓力。吃得不開心,容易有反效果,變得抗拒。

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

相反,用行動告訴身體多菜少肉,甚至不吃肉,身體也可以活得好好的,逐步減低對肉類的渴求

過渡期:肉食 → 白肉.海鮮 → 蛋奶素

過渡期必須循序漸進,我們從一週一素,變成一天一素,經歷半年的少肉多菜的生活,之後跟肉食說再見。

最後的儀式

2020年初計劃了一趟爆食旅行,去日本燒肉刺身大快朵頤,滿足肉食靈魂最深層的慾望。

儀式感是為了安撫心靈,給身心盡情享用最美味的肉類,不留遺憾,同時給出實際的日子結束肉食生活,提醒自己落機後的生活就不再一樣。

感謝這趟儀式,100天完全沒有吃肉的衝動。

儀式後,若然對肉念念不忘,不妨延長過渡期,直至身心合一,接納食素。

走肉,就沒力氣?

一開始,我們單純地將平日飯菜走肉,日日青菜白飯,「纖維+澱粉」。

事隔兩星期,吃素後第一次回到健身房,體重、肌肉量整體下降了1–2kg,訓練時完全沒力氣,手軟腳軟,舉不起以前的重量。

Photo by Danielle Cerullo on Unsplash

教練笑說「是不是不食肉的就沒力氣?」心裡不服氣,開始審視飲食。

吃是一種學問

吃,不是說追求食物多精多貴,而是身體需要什麼營養。

但我好像從來沒問過身體,放入口的食物,到底它喜不喜歡?份量足不足夠?消化這堆食物,它辛不辛苦?

Photo by Carles Rabada on Unsplash

以前進食,被慾望主導,今日想食什麼就食什麼,最多便秘時多吃兩棵菜,生病時吃白粥,算是照顧了身體。

因為吃素,我重新學習進食,學習聆聽身體需要。

攝取足夠營養

戒掉肉類,會缺少動物性蛋白、鐵、鋅、B12及其他微量營養素,素食新手必須學習多方面補給,避免營養不良。

蛋白質 → 豆類、豆類製品 (腐竹、豆腐、天貝)、藜麥、堅果
鐵質 → 海帶、芝麻、藜麥、燕麥、紅豆
鈣質 → 芝麻、木耳、無花果、黑豆、紫菜
B12 → 營養補充品

重新學習後的料理

煎蛋、泰式炒新豬肉碎、蒜蓉粉絲蒸茄子
煎蛋、菠菜苗沙律、焦糖蜜桃多士

素肉取代肉類?

多得Green Monday大力推廣,植物肉,不再陌生。新豬肉與知名餐飲品牌合作,成功將新豬肉打入市場,餐廳,甚至入埋屋企。

和平飯店
灣仔碼頭水餃

能夠複製出跟葷食一模一樣的美味,標榜「健康又環保」的新豬肉,成功吸引了肉食者注意,建立起葷食者和素食者之間的橋樑。

台灣八方雲集

大部分素肉雖然含有豆類蛋白貨,但同時添加很多化學成分,增加食物風味。終究也是加工食物,日常飲食應多吃天然食材,以上美食還是過過口癮好了。

素食者的使命

素食者的心底有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希望更加多人接觸素食,打破「不吃肉會死」的陳舊觀念,但不應情緒勒索,強逼別人看殺生影片,將人家的良心挖出來秤。

Photo by Sid Balachandran on Unsplash

不妨帶肉食朋友去吃好西,用美味的素食溶化他們的心。我相信不是每個人適合純素,但倘若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原來我也可以食素」,一步一步推廣,順道撕掉「食素 = 素食塔利班」的標籤。

我的素食前輩

外出吃飯,如何找素?/從哪裡學習素食知識?

蔬食地圖:

找素:地圖詳細列明香港哪些餐廳有蔬食餐單,無論你是純素、蛋素者、奶素者,或者五辛素食者,一定找到適合的餐廳。

Youtube:

找蔬食Traveggo:台灣素食 youtuber,素食餐廳介紹,料理製作,極簡主義。

Peace And Yummy 和平與美味:台灣素食 youtuber,料理製作

IG:

Beanto (@beanto.hk):香港素食IG,新手素食學習推介,素食營養學,找蔬食,買食材,素食譜,學到好多有用的素食資訊。

香港蔬食 foodie

蔬食不一定要食劣食,怕中伏可以睇睇先。

Vegmap (@vegmap)

素人系列 (@vegetarian.hk)

Veggie Food(@veggie_foodhk)

自拍太害羞,帶著小熊四處走❤

Facebook: 傻仔熊遊世界

Instagram: @sillybearodyssey

Medium: Sillybearodyssey

--

--

傻仔熊
傻仔熊遊世界

懷著「初哥」的心態,牽著小熊闖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