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橡皮擦計畫 / 麥可 · 路易士 Michael Lewis 》如果偏見可以抹除,人生會不會更美好?

Megan Lai
化繁為簡的資訊整理術
7 min readOct 21, 2019
橡皮擦計畫 | 化繁為簡

對於「 偏見 」這主題,總是特別有感觸。
很喜歡的一部電影 「 傲慢與偏見 」, 女主角伊莉莎白再聰明,也難免有偏見,偏見造成的誤解,差一點可能就錯過一段真摯的愛情。

《 橡皮擦計畫 》的主軸是講述兩位天才心理學家一路以來的相知、相惜,從合作研究到分道揚鑣,看書的過程不斷有以下的感嘆 :

「 天阿 ~ 我竟然跟被實驗的人犯了一樣的錯誤!」
「 啊 ~ 我怎麼會沒想到這觀點!」
「 原來如此 ~ 下次我其實可以用這方式去玩弄別人的心智!」

書中很多例子跳脫學術圈,把心理學的很多發現運用在現實生活,
不論是商業運作、人才培訓、日常問題都很有幫助,
甚至幫助你換個角度重新去定義問題。

1. 相似性特徵( features of similarity )── 情境、分類造成的偏見

問題一:一根香蕉,像不像一顆蘋果?

P117 這個概念有趣極了:原來當人們在做決策的同時,也在進行相似度判斷。而判斷的方法,就是依據自己所能注意到的特徵。如果能引導他們去特別關注某些特徵,我們就能操控他們對相似度的判斷。舉例來說,如果你想讓兩個人覺得他們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即使他們實際上沒那麼相似 ),你可以把他們放到一個讓他們特別容易注意到兩人共同特徵的環境裡。比如說,在美國大學裡,兩位美國大學生會覺得自己與對方南轅北轍,但如果把他們一起放到非洲的東哥共和國,他們一定會覺得自己像極了對方:我們都是美國人呀!

我們會因為某種理由,把某些事物歸類成某一群組。而一旦這些事物被歸類成同一個群組之後,通常會讓這些事物之間的相似度提高。就像香蕉和蘋果的相似度高,正是因為我們常將兩者歸類為水果。換句話說,僅僅是歸類這個動作,就會強化刻板印象。

想消除刻板印象?可以先從打破原本的歸類方式開始。

橡皮擦計畫 — 相似性特徵 ( features of similarity ) | 化繁為簡

2. 可得性捷思法 ( availability heuristic )── 記憶如何扭曲你的判斷

問題二:擁有六個小孩的家庭,哪一種出生順序發生機率較高?
-選項(A):男、男、男、女、女、女
-選項(B):女、男、男、女、男、女

問題 二 : 多數人幾乎都會選擇後者。

P189
但事實上,兩者的機率是相同的。丹尼爾和阿莫斯解釋,這是因為人們認為出生順序是隨機發生的過程,而第二種出生順序看起來比第一個更「 隨機 」。

「 在許多情況下,如果事件 A 比事件 B 更有代表性,人們就會判斷 A 發生機率大於 B 。」 如果某個籃球員與你心目中的 NBA 籃球員形象越接近,你越可能認為他未來會成為 NBA 球員。

P195 可取得性越高
越容易浮上心頭的情境,也就是說可取得性越高,人們就會判斷他的發生機率越高。如果一件事實或意外事件讓人們印象特別深刻──例如最近才發生,或是很常發生、經常被你提起 ── 都會特別容易被你搶來,在做判斷時,你也會給予加權。例如:開車經過嚴重的車禍現場,通常在你放慢車速的同時,你對於車禍發生的機率判斷,已經出現改變。

換句話說,人們對於機率的判斷,常常在改變之中。由此可知,人類在判斷這些事件的發生機率時,心智運作機制並非百分之百可靠。

P200
問題是,人們心中基於「 可得性 」 證據所編織的故事,通常是有偏差的。「你對未來的想像,來自你過去的經驗。」這個觀點,顛覆了喬治·桑塔亞那( George Santayana )的名言「 無法名字銘記過去的人,註定要重蹈覆轍 」。丹尼爾和阿莫斯認為,過去的記憶可能會扭曲我們對未來的判斷。「我們通常認定一件事情極不可能或不可能發生,是因為我們無法想像。真正的阻礙,是我們的想像力。」

當機率不可知或尚未得知,人們自行編造的故事往往會過度簡化。「我們只能思考相對簡單的情境模擬,」他們說:「這種傾向在面對衝突時,更為顯著。我們只知道自己的計劃,對手的計畫卻不容易取得,因此不管是下棋或打仗,我們很難採納敵人的觀點。」

橡皮擦計畫 — 可得性捷思法 ( availability heuristic ) | 化繁為簡

3. 分離效應( isolation effect )── 不同的描述方法會影響人們的選擇

問題三:
假設你現在已經有一千美元,除了你所擁有之外,現在你要在下面兩個選項中選出其中之一
-選項(A):有50%的機會贏的一千美元
-選項(B):價值五百美元的禮物
問題四:
假設你現在已經有兩千美元,除了你所擁有之外,現在你還在下面兩個選項中選出其中之一
-選項(C):有50%的機會損失一千美元,50%的機會不損失
-選項(D):確定損失五百美元

問題三:多數人會選擇選項 ( B ),確實把獲利拿到手。
問題四:多數人會選擇選項 ( C ),賭一把。

P289 其實,這兩個問題是完全相同的。

在兩種情況下,如果你選擇的都是賭一把,就有50%的機會拿到兩千美元。在兩種情況下,如果你選擇的是確定獲利或確定損失,最終都會拿到一千五百美元。但是,當你用損失角度來描述確定的選項時,人們就會選擇賭一把; 而當你用獲利角度來陳述,人們就會選擇確定獲利的選項。

參考點,是你判斷獲利或損失的依據。他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而是一種心理狀態。「 究竟是獲利或損失,端視於問題的呈現方式以及問題所處的情境。」

丹尼爾和阿莫斯試著證明,當人們面對有風險的選擇時,會個別評估有風險的選項,而不同的描述方法會影響人們的選擇,這就是現在所謂的「分離效應( isolation effect )」。

框架 ( framing ) 只要改變情境描述,讓獲利看起來像損失,就可以改變人們對於風險的態度,從趨避風險轉為追求風險。「你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兩件完全相同的事,不同的呈現方式不會影響事件本身,但卻看起來像是兩件不同的事,讓人誤以為預期效用理論是錯的。」

這本書我想特別推薦給從事數據分析的朋友

當我們在處理資料、理解資料,就是希望盡可能的客觀、理性。

在資訊處理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能明白人們常犯的偏見、可能的錯誤有哪些,就可以幫助自己在資料分析過程中:

  • 詮釋資料、思考的過程可以更嚴謹、更全面
  • 盡可能抹除自己的直覺感受,提升你的判斷準確度
  • 「 預測 」的唯一正確答案是:「 無法確定。」但我們不是要放棄追尋答案,而是用更科學化的方法去提高答案的可能性。

線上購書去:博客來

橡皮擦計畫 | 封面
小小做個問卷調查:
這篇文章對你有收穫、幫助,請給我5個拍手!
期待更多
閱讀筆記】系列,歡迎給我10個拍手!
心動想自己買書來看,請用力給我15個拍手,讓我知道吧!
最後,喜歡我的各類型文章分享,請給我20個拍手~~~鼓勵我繼續寫下去吧 XD

--

--

Megan Lai
化繁為簡的資訊整理術

跨領域的自學者。 正努力學習「 化繁為簡 」 數據分析/閱讀筆記/科技創新 Less is More. Simple is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