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件任務和挑戰,動機真的重要嗎?

Yen-ting Chang 章雁婷
Sit Down Please
Published in
4 min readSep 11, 2020

一點關於動機和使命感的反省

前陣子跟一位同樣是學習者性格很強的友人聊天,對方表示,工作上的成就感源自於「因為對學習新事物有強大的好奇心,只要有學習的機會,有學到新東西,就會有成就感」

雖然我也是學習者性格很強的人,某種程度上對於事情的熱度也是建立在「有沒有新東西可以學習」之上,但朋友的程度我還是望塵莫及。

仔細想想,我畢竟也是雜食又挑食的人。能量和時間的投入都是有條件地建立在自己有熱情和感興趣的事物之上,而不是無條件地給予和散發。好惡分明,沒興趣的東西做起來就是不起勁,喜歡的東西做免錢的也很開心。

有一派者總是主張「成功學習的關鍵是動機」,但這陣子越是研究學習,看過越多學生的行爲,就越覺得這主張也不一定總是成立,也開始思考「動機迷思」這件事。事實上,很多學習者在開始學習之前是沒有動機的,或是那個動機是外界所賦予的壓力而不是發自內心認同的。很多人甚至在精通了一個領域的技能和知識之後,也依然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學。

動機很多時候是邊做邊尋找、做中學、越做輪廓越明確的一個東西。

有些人可能會說想變強、想變有名、想變有錢之類的,我覺得都很好。但如果說不出一個具體結果和想明確達成的目標,以及沒有相應追逐目標的渴望,我認為這都是很難以長久的表層動機(外在動機)

變強?想要多強?我看過太多人說想要變強、想轉換職涯、想改變人生,但一禮拜 10小時的學習時間都給不出來。

有錢?想要財富自由、生活自由,那活到死之前所需要的數字是需要多少?相應的規劃有做嗎?願意投入多少心力和時間持續創造被動收入呢?

有名?名氣的操作定義是什麼?想要名氣然後呢?總不會是在街上大家都認得你然後每天會有人在家裡門口等吧?

有些人窮盡一生在為著別人所賦予的動機而活,養家、養公司、當個好模範、然後繼續把自己的行為的動機甚至是生命的意義寄託在下一代身上。

不是說動機跟旁人有關就不好,而是當你被這樣的動力所驅使時,你所感受到的是正向的呼召和使命?還是負面的壓力跟焦慮?

換一個角度想,動機跟成就感真的很必要嗎?

有志者事竟成,甘阿捏?

有些人不需要動機也可以活得很自在,每天吃飽穿暖有地方遮風避雨,明天是世界末日也沒差。不追求突破、不追求登峰、不追求高成長曲線,有沒有一個長久的動力驅使自己,有沒有一個明確的成就感讓自己追逐,好像也不是這麼重要。

不過,我自己也經常佩服「內在動力」所能達到的事。以故事開頭的那位學習型友人,在我的長期相處和觀察,他始終是內在動機(喜歡學習、好奇心)遠遠大於外在動機的人(工作責任、團隊壓力)。也因此他做什麼事情經常都可以把「學習」當成出發點,長時間地投入和持續,並持續享受過程。

不是每個人都是「學習型」的人,我看過有「競爭」性格很強的人,可以把生活和工作中的許多目標,都置入不同的競爭情境,來驅使自己全力以赴達到目標。有些人的內在動力是渴望「控制」、「利他」、「影響力」等等。也就是說,每個人可能都有適合自己的「內在動力」,只是你必須要找出那個能長期驅使自己的內在動力是什麼,並懂得使用他。

又或者是另一個問題,完成一件任務所需的「續航力」,最重要的驅動因素真的是動機嗎?

Sadly, 這裡並沒有想要回答這個問題(?)

回到跟友人的聊天最原初的問題「工作的成就感來源?」,我其實是覺得,工作的成就感就算一開始很明確,也要在過程中反覆驗證,每每讓你在996加班後,還能怦然心動的那些時刻,是源自於哪裡?是否和你當初的期待和想像一樣?如果成就感,在一開始投入時不明確,也是要在過程中自己尋找的。自己摸索尋找的過程總是比較麻煩又痛苦,但我認為比較實在。而且要是找不到,也是自己最明白。

不知道為什麼要寫這些,不過最近真的看很多書、也做很多事,還開了很多會和主持活動,除了有點累,還經常有不吐不快之感,以免空忙一場,靈光和反思都在天亮後煙消雲散。

--

--

Yen-ting Chang 章雁婷
Sit Down Please

在科技新創裡的社會科學信徒。擅長問問題、分析、畫重點。 興趣是雜食看書,交流想法,不務正業地跨領域。有時候意見很多,在這裏寫字記錄生活裡的靈光和鬧事。歡迎拉張椅子坐下聊天。Find me here: https://www.linkedin.com/in/yentin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