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經濟的美與醜─《終結失業,還是窮忙一場?》

Yen-ting Chang 章雁婷
Sit Down Please
Published in
5 min readJan 3, 2020

原文 2019/10/24 登於黑潮之聲

近年來從斜槓到零工經濟,無不在標誌著勞動型態的彈性與多樣,而這樣的自由,則來自於不直接受雇於固定公司的勞動模式。正如同汽車共乘企業 UBER 優步所宣稱的一般:「沒有輪班,沒有老闆,沒有限制」。

「零工經濟」(gig economy)一詞近年來由哈佛學者 Diane Mulcahy 在零工經濟來了提出並定義成全新的工作型態,用不同的短期或合約型工作,取代一份固定的正職工作。像是顧問、自由接案的工作者、派遣工作者等等,都可算是零工經濟的一環。「打零工」並不是個新鮮的概念,在過往也不是個具有社會聲望的選擇,通常被認為是「找不到正職工作」才會去打零工。但在新創和科技公司的加持與包裝之下,「零工經濟」的確卻創造出一群不同於傳統打工仔的自雇者經濟生態。

《終結失業,還是窮忙一場?:擺脫了打卡人生,我們為何仍感焦慮,還得承擔更多風險》一書中,作者數位財經記者 Sarah Kessler 對零工經濟的現象寫出長達六年的調查報導,深入了解這樣的勞動與經濟型態對不同的產業的勞動者各自產生哪些生活上的改變與影響。

書的標題明示了作者對零工經濟的憂慮。零工經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新點子」,人類社會的工作型態從原先的奴隸時代、工業革命後,開始一路抗爭,建立最低工資、最長工時、工作保險、退休金等制度,皆是假設僱傭關係裡有明確的雇主和勞動者。但在零工經濟中,勞動者看似恢復自由之身,到四處自由決定是否接案,自己當自己的老闆。這樣的「勞務外包」與獨立承包機制不論是在美國或是在台灣,都已行之有年。最為人詬病的便是企業甚至到公家機關,利用「勞務外包」的機制大量替自己減少保險、福利與退休金等支出。美其名是創造彈性和加快雇用流程,實際上對員工來是說是一樣的職稱、一樣的工作內容,但薪水和福利卻是天差地遠。

共乘服務 UBER 可說是近年來零工經濟的代名詞,UBER 號稱自己是「科技公司」媒合客戶和駕駛的模式,在世界各地都燃起了勞動爭議。「沒有輪班,沒有老闆,沒有限制」一句漂亮的標語牢牢打中了許多勞動者的痛,固定的工時導致沒有彈性、有老闆需要唯命是從、有各種工作上的限制和規定要遵守。而這一切討人厭的痛,似乎只要自己當自己的老闆就能解決了?但「創業」似乎又太遙遠也太麻煩,需要太多資本,而「零工經濟」看起來則是個不用創業又能當自己老闆的好方法?

作者 Sarah Kessler 在書中描繪了她長期追蹤採訪的五位零工經濟工作者:

嚮往自由決定工作時間,辭職改用 Gigster 接案的網路工程師;夢想發大財翻身,而成為優步司機的窮小子;缺乏正式職場經驗,充分利用 MTurk 貼補家用的家庭主婦;欲改善故鄉貧困狀況,消除因種族因素導致就業困難的非裔教師;試圖打造清潔界優步的創業家。

這五種截然不同形態的零工經濟工作者,當然難以代表零工經濟的全貌,但卻能從這五人的個人故事中,一窺不同角色在此種工作型態中的掙扎和考量點。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的大概是前三種:

  • 靠可替代相較低的技能,當自由工作者(例如:顧問、接案設計師與工程師、作家、部落客)
  • 想靠零工經濟發財,當自己老闆(例如:拼命接單月入六到十萬的 UBER 司機)
  • 不得不靠零工來貼補家用的工作者(例如:利用照顧小孩空檔回客服信件、兼做外送的家庭主婦)

零工經濟的鼓吹者,經常強調「彈性」、「自由」、「獨立」,就像是優步那具知名的標語「沒有輪班,沒有老闆,沒有限制」。但他們沒有說的是,自由經濟市場裡,所有能被視為優點和方便的形式都需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而在勞動關係裡,這樣的代價就是薪資、工作穩定度、福利、安全等等平常不容易直覺想到的隱性因素。

沒有輪班,意思是你是責任制隨時隨地都在上班,沒有明確的下班時間。若無法做好時間管理與調適的人,很容易隨時都處在上班的緊繃狀態。

沒有老闆,意思是沒人負責你的保險和案件來源,你必須要自己開拓客源、自己負擔成本、自己決定是否營業,假使做外送或駕駛,你今天沒開車出門,就等於你今天沒有營業收入,不會有人在你生病或臨時有事的時候關照你,或甚至幫你完成工作。

沒有限制,意思是你看似不用服從於公司的限制,但也意味著你沒有任何工作相關權利的保障。而且是否沒有限制?即使是勞務外包形式,沒有限制只是很表面上的你看似不用去公司,但只要你進入工作模式,都還是要依照合約遵守相關的工作規定,繳交工作成果。所謂的沒有限制,只是看似少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代表在工作內容上也能不受限制。但沒有工作權利保障這點是無庸置疑的。既然不是僱傭關係,雇主除了照合約付案件的酬勞之外,不需額外負擔其他的保險。

台灣在一個週末因為車禍意外導致兩位餐點外送駕駛身亡之後,企業主和政府開始針對僱用關係的認定和討論進行角力。零工經濟的「美意」是希望能讓勞動者利用零碎時間多兼差賺錢,但所有在招募外送的員的標語,都是打著月入八萬到十萬。但沒講明的是,這樣的月收,背後是幾乎全年無休每天12–14小時的工時,同時也不包含車子的耗損成本以及勞健保等等支出。更不用提,接一張訂單的獲利,大量取決於企業主如何訂定分潤。美國優步最讓駕駛不滿的一點便在於,他們大量提供折扣促銷,但卻把促銷的成本讓駕駛吸收。只要一遇折扣,駕駛的相對時薪就會降低。

有零工經濟的提倡者和擁護者,甚至認為零工經濟的彈性,是最後的「社會安全網」,意味著當人們不小心落入不能從事朝九晚五的正職工作時,還有另外零工經濟的選擇。現下看到的案例是,零工經濟的確讓人們打零工變得相對更容易一些,但也容易讓人們陷入零工經濟難以脫身。零工經濟也許透過零碎勞力與時間的結合,創造出額外的產值,但並沒有以連帶解決既有的勞動問題。大量投入時間,對企業主付出實質的勞動的義務,卻沒有相對應的保障。在外送、駕駛這種門檻相對低的自雇者身上,零工經濟更容易形成一個高不成、低不就,永遠都在「打零工」的循環裡窮忙。

--

--

Yen-ting Chang 章雁婷
Sit Down Please

在科技新創裡的社會科學信徒。擅長問問題、分析、畫重點。 興趣是雜食看書,交流想法,不務正業地跨領域。有時候意見很多,在這裏寫字記錄生活裡的靈光和鬧事。歡迎拉張椅子坐下聊天。Find me here: https://www.linkedin.com/in/yentin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