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 Summit 2019 的非技術心得

smalltown
smalltownslowmedia
Published in
5 min readSep 12, 2019

再次聲明,這篇文章所談的東西跟 Kubernetes 完全無關!!

撰文起因

昨天在參加 Kubernetes Summit 2019 時,發現大家對於我有一些誤會,也有些非技術相關的問題,除了在現場回答之外,覺得也可以公開分享出來,因此寫了這篇圖文不符的文章

非技術 Q & A

Q: 我是 Kubernetes Taiwan User Group 的管理者嗎?!

不是XD 因為工作常常需要使用與鑽研 K8S 相關技術,所以我會把自己覺得品質良好或是有趣的文章分享過去,目前我在 Taipei HashiCorp UGAWS Taiwan UG 擔任打雜小弟;然後 Taipei HashiCorp UG 方面,由於我個人的怠惰,今年都是跟其他社群一起打團體戰為主,沒有單獨自己舉辦活動

Q: 好奇我怎麼跟公司協商出來參加活動?

其實我找公司的時候都會問兩個問題 1) 可不可以讓我上班時間參加外部活動 & 分享所學到的東西 2) 可不可以穿短褲拖鞋上班,要是對方面有難色的話,我也不會去就是了XD 目前服務的公司 (Maicoin) 是上班也可以撰寫技術文章這麼地自由的一個工作環境,說到這邊順便來徵才一下:

Q: 分享要花多少時間準備?

自己覺得公司/部門想要前進的方向跟自己想要學習/前進的方向要保持一致,當你實做出來的東西經過打磨之後,其實就會有很不錯的分享素材自動產生出來,所以準備所需要花的時間會變得比較少 (譬如一兩個月變成一兩個週末之類的,為什麼是週末?因為我有拖延症 T_T),準備的時間會集中在寫文章或是做投影片上面

而在寫文章跟要做投影片的過程中,可以幫助自己了解得更清楚,因為研究得不夠深入,就會導致無法順暢地表達給別人知道,或是講錯被釘在台上;而跟別人討論或是回答別人的問題,也可以發現一些自己以前沒有注意到的面向,思考怎麼去補足遺落的部分

透過這樣的方式每過一段時間審視自己正在前進的方向與個人訂定目標是否相符,決定要不要微調之類的;而長期下來慢慢積累與建立起的個人品牌,對於往後職涯的發展絕對會有正面的幫助

Q: 怎麼獲得這麼多的科技文章?

來源不止一個,而且我會盡量把看到且品質好的文章摘要寫出來,這有兩個好處 1) 有興趣了解的人可以馬上知道重點是什麼,畢竟我們的慣用語言是中文,要看英文還是要多花一點時間 2) 我可以把摘要寫出來,表示我真的看完而且懂個六成以上有了

  1. 從最古早的 RSS 訂閱來的文章,譬如 HashiCorp Blog, AWS Blog, The Hacker News, InfoQ…等,看到自己覺得文章品質不錯的網站就可以把它訂閱起來
  2. 善用 Twitter ,因為目前國外技術主流公司或是社群都會使用 Twitter 來發表技術文章,所以追蹤想要追蹤的帳號,就有源源不絕的內容可以看
  3. Medium 跟 Twitter 有點像,除了可以追蹤人之外,他還會一直推薦相關文章給使用者,不只看不完還會看到想吐
  4. 各大技術社團其實大家都會很熱心的分享好玩且有趣的文章,這也是一個獲得技術新知的方式
  5. Google News 也有訂閱推薦技術文章的功能,前面幾個還是嫌不夠的話,也可以來這邊看看

Q: 是不是都不用睡覺?

其實現實是很殘酷的,每個人一天就是只有 24 小時,所以要怎麼安排跟分配,想要得到什麼,以及必須要犧牲什麼,自己願不願意犧牲?!就是自己的人生課題了XD 因為當自己決定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時候,自然而然每天就會花時間去執行它 ;而其實我大多數時間作息正常,每天早起運動完,看些科技新聞,就去上班了

Q: 怎麼招募到懂新技術的維運人員?

這題好難喔…我也正在慢慢學習當中,但是技術一直推層出新,自己會覺得有辦法快速吸收學習並且應用的特質比較重要,不太可能找到什麼都懂的人,這邊插個題外話,聽說好像有些用人主管會拿我分享的內容來跟面試者聊天,不知道真的假的XD

雖然東西怎麼學都學不完,但…請一定要學會怎麼使用 Google,因為很多問題,學習素材都可以透過 Google 解決跟取得;自己使用的流程通常都是…

  1. 透過 Google 搜尋自己要的資料或是問題的 Root Cause (噴出來 的 Log 和 Exception 記得一定要先看清楚),關鍵字怎麼下就要多練習嘗試了
  2. 假如不是超級新的技術,其實已經都有很多熱心人士撰文分享過,或是官方文件本來就寫得很豐富完整,而很多問題的解法在 Stack Overflow 或是 GitHub Issue 也都可以找到不少線索
  3. 不過在 GitHub Issue 的線索有時候透過 Google 會查詢不到,要直接在該 Repository 的 Issue 頁面查找
  4. 以上都查不到的話,就是看 Code 嘍,這也是最花時間,但可以學到最多的最後手段

碎念結論

感覺自己年紀越大在攤位聊天的時間逐漸變多,加上還要準備自己分享的內容,進去聽講跟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T_T 不過這也是研討會所具備多面性,除了去聽別人的技術分享之外,還可以與社群朋友們寒暄聊天,更新業界近況,畢竟一年可能就只見這幾次面而已…

--

--

smalltown
smalltownslowmedia

原來只是一介草 QA,但開始研究自動化維運雲端服務後,便一頭栽進 DevOps 的世界裏,熱愛鑽研各種可以提升雲端服務品質及增進團隊開發效率的開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