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軟體產業現況與未來發展

Kyle Wu
SmartAlpha
Published in
Mar 7, 2021

由於疫情、社交隔離的關係,推動人們轉往線上尋求人際關係。疫情間,Tinder、Bumble、Paktor、Pairs、Hinge等熱門的交友軟體母公司的MAU( Monthly Active User )、ARPU(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等指標強勁提升,也推升了股價與投資價值,其中交友軟體龍頭Match Group ( NASDAQ:MTCH )自3/20的下殺後至今已經上漲超過200%。但整個產業是否真的有基本面支撐呢?

今天這篇文會向大家解答,交友軟體公司如何吸引用戶訂閱付費服務?公司未來的發展又會如何?

主要將分為:

一. 交友軟體市場發展概況

二. 未來市場可能的發展方向

三. 交友軟體公司的成長策略

四. 來自於Facebook的風險與機會

五. 結論

2020上半年App營收數據排名,Tinder為第一名

一、交友軟體市場發展概況

交友軟體市場發展迅速,根據PNAS發布的研究,截至2017年,約40%的新婚夫婦在網上相識,超過酒吧、餐館和朋友介紹。另外,OC&C表示,截至2020年,北美在線約會市場約為20億美元,未來五年CAGR為11%,2025年達到32億美元,全球市場則預計將從2020年的53億美元增長,CAGR 13%,2025年達到99億美元。

北美市場占比最大,但東協國家未來成長潛能高:目前,由於北美用戶的消費能力強(ARPU高)以及軟體滲透度高,北美約佔整體市場的40%,但從Match Group的財報中可以發現,在2019和2020年國際版(International)的付費用戶數量成長率分別為27%和19%,相較北美的9%和7%有顯著的差別。另外,根據Global Dating Insights,東協國家2017年至2019年的交友軟體消費金額CAGR為41.4%,成為交友軟體平台除北美市場外的主要成長動能。Match Group自己也預估,在2023年時東協國家約可貢獻25%的營收,可見東協市場將成為各家軟體發展重點。

二、未來市場可能的發展方向

交友軟體有兩個長期發展的趨勢,一個是專業化,另一個是網路效應。

專業化:觀察市場上的交友軟體服務,主要分為一次性交友、短期交友、長期交友與結婚導向,一但鎖定特定市場後,軟體操作體驗、行銷策略安排都該圍繞著產品定位設計。舉例而言:Match Group旗下的Tinder鎖定一次性交友與短期交友市場,而Hinge則更專注於長期的關係。時常會聽到在交友軟體中,因為與配對成功對象的交友目的不一致,導致使用者體驗差勁。因此,未來5~10年在交友生態的自然發展下,軟體會依照使用目的產生更為明顯的分化,聚集同性質用戶。

網路效應:與其他社群性質的平台服務相左,交友軟體的網路效應不是來自於已經熟識的人,而是來自於其他可能發生關係的用戶。如果用戶的pool夠大,交友軟體將更容易透過演算法把速配的用戶放到你面前,降低大海撈針的難度,提升使用者體驗、黏著度。在這個飛輪中,擁有資料基礎和用戶基數的Match Group,最容易成為網路交友商業模式的贏家,護城河堅固。

演算法的改良幫助使用者體驗飛輪持續運轉

三、交友軟體公司的成長策略

想要知道交友軟體公司的基本面是否穩固,首先要先檢視服務是否有滿足目標族群需求,交友軟體作為媒合服務,摸清顧客的使用目的、消費動機、地域性差別,是與競爭者做出區別的關鍵。

另外,交友軟體公司的最終目的是吸引用戶購買加值服務,因此配對成功反而不是交友軟體的第一要務。基本上,一個成功的交友軟體只需要在兩種策略上做到極致就好了,一個是增加用戶數量,另一個則是提供用戶沈浸式體驗,其中用戶數量的增加又絕大部分取決於沈浸式體驗的優劣。

以Tinder為例,Tinder首創的左右滑動模式可以快速刺激消費者的視覺。這類資料的累積可以訓練演算法對你喜好的判斷。最後,由於Tinder希望你繼續使用他的平台、購買會員,Tinder提供給用戶的對象呈現兩極的狀態,要不是顏值高於用戶的內在標準,就是各條件皆與用戶不適配。高顏值讓我們產生想繼續使用的內在暗示,不適配的對象則會增加我們左右滑的時間,透過耗費時間的不悅感,刺激我們購買會員(會說我們是因為Tinder的男女比是3:1,會花錢購買的會員的又大部分是男性)。

Tinder透過刺激用戶感官與增加配對難度提供購買會員誘因

每項交友軟體服務在設計時,都有著不一樣的設計邏輯,但總歸而言,有了好的產品構想後,網路效應可以提供使用人數上的護城河,而使用人數更提供了演算法自我精進的護城河,這點可從 Tinder 的用戶數量的驚人成長中看出。

Tinder 付費用戶的年化成長率高達44%

最後,產業龍頭Match Group也透過分化服務種類作為成長動能。透過自行研發品牌、 App、 併購以及進軍海外市場,Tinder 母公司 Match Group 持續增加旗下擁有品牌,目前包含 Tinder、Match、 PlentyOfFish、 Meetic、 OkCupid、 OurTime、 Pairs、 Hinge,並提供超過40種語言的服務,將專業化做到極致。

四、Facebook推出交友服務,對交友軟體造成威脅與機會

Facebook 擁有全球 24 億用戶的臉書,擁有近 2 億單身用戶,目前臉書在北美與東南亞各國推出「臉書約會」服務,相較於 Match Group,Facebook 擁有更為強大的社交圖譜,且由於採取實名制,相較於 Tinder、Grinder 等較輕鬆的快速交友、淺薄關係平台,臉書約會屬於更為正經的交友模式。雖然廣大的用戶基礎讓 Facebook 看似是 Match Group 這類交友軟體的競爭對手,但或許,未來「臉書約會」會成為其他交友 App 最後的匯流處,透過串接Facebook 旗下 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Facebook Dating,把在如Tinder 這類匿名制軟體中發展的關係,延續到實體生活中。那或許 Facebook Dating 得以提供交友軟體用戶一種信賴, 讓交友軟體成為一種更被接受的交友模式,增加交友軟體的用戶量。

五、結論

交友軟體的前景相當看好,尤其是在北美以外的新興國家有相當高的用戶成長率。另外,此產業的網路效應相當明顯,已經做到最大市占率的 Match Group 持續利用他的用戶基礎發展更好的用戶體驗,吸引用戶加入,或利用資本直接併購潛在威脅廠商。潛在威脅則包含 Facebook Dating 與破壞式創新型的交友軟體( Clubhouse 未來可以聚集一些知識取向的交友市場、 TikTok 的語音交友功能),但在交友觀念開放化、新興市場成長快速、大數據更準確捕捉用戶心理的效應下,仍然看好交友軟體市場持續蓬勃發展。

這篇文章寫作的目的是希望帶給想研究交友軟體產業的朋友一些觀點,不是完整的投資研究,歡迎大家留言指教!

Fun Fact:根據 Match Group 的 Business Overview,台灣人採用交友軟體認識約會對象的比例高達 42% ,看來大家也沒想像中那麼排斥交友軟體。

--

--

Kyle Wu
SmartAlpha

A Cornell CIS student striving for a better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