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到底在幹嘛?(三)

OhYeah~
SmartAlpha
Published in
7 min readJun 23, 2020
Photo byPixabay from Pexels

上一篇講解了四大是哪四間?跟其他事務所有什麼不同?還有四大的稅務部門在做些什麼,這一篇就讓我們延續上一篇,繼續介紹Assurance跟Advisory這兩個部門在做什麼

Assurance

Assurance按照字面上的意義有"保證"、"確認"的意思,顧名思義這個部門就是提供一個"第三方保證"的服務,而這個"保證服務"涵蓋範圍廣大,以下主要分三個部分來介紹

  1. Audit (審計)

審計的本質其實是第三方保證服務,藉由一個外部組織來審核公司的財務,所以屬於Assurance底下其中一個Service Line,而審計服務又可以再細分成主要幾種不同的審計:

a. 上市公司審計 (Statutory Audit-Listed Company): 依據法規(較多的揭露要求)審核上市公司的年報、季報,執行審計流程並發布審計意見,過程中比較嚴謹,畢竟是上市公司風險較高(比如財報有問題,公司破產後事務所往往會面臨投資者的訴訟)

b. 非上市公司審計(Statutory Audit-Private Company): 依據法規(E.G. 於香港設立的公司每年需提交經會計師審核過的財務報告)審核非上市公司的年報、季報,該非上市也可能是比較大型的私人公司,或者是跨國集團於當地的分公司(E.G. Burberry, Tiffany, Uniqlo於香港的分公司…),另外也包含Inter Office Reporting,比如集團母公司在美國,由Deloitte做審計,而在審計香港的子公司時,Deloitte US就聘請PwC HK,要求他們用US GAAP(美國的公認會計準則跟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樣)進行審計並提交一份經認可的財務報告,這樣Deloitte US就不用大費周章地跑來香港進行審計,同時也將部分風險轉移到PwC HK

c. 公開募股審計 (IPO Audit): 從執行層面來看一個IPO,需要由Sponsor(保薦人-也就是投資銀行或者證券商的投行部門,很多商科學生搶破頭想進去的XDD)先把生意拉進來(所以收的錢也最多),之後找律師跟會計師一起弄招股書跟為監管單位的要求做準備,而通常整個過程從開始到成功上市會持續差不多一~兩年(當然也可以無限期...就一直上不了市…),而會計師在其中的腳色就是審核計畫上市的公司過去的財務報告(以香港為例子,是要查過去三年),整個過程差不多是:一開始客戶、保薦人、律師、會計師大家一起坐下來開個會議,計畫一下上市流程(比如說什麼時候"交表",申請上市),之後開始實際進行審計,而這個過程會持續不斷與保薦人溝通(Sponsor會一直問問題,然後就要不斷的改),最後交給證監會進行上市(題外話一下,投行需要很多法律、會計的知識,所以在Experienced Hire的時候有很多是四大或者律師行出生,那時候合作的Sponsor有一個就是PwC做到senior然後跳過去,當然也有招一些讀工程、藝術之類的,不過不多,然後學歷都很好看(聽他們那時候聊天說有一個同事是台大然後去讀Havard Law,結果另一個就說台大很普通...))

所以審計所提供的服務主要是這三種:上市公司審計、非上市公司審計、公開募股審計

2. Risk Assurance (RA)

一樣從字面上的意義來講解,RA就是幫公司評估"風險",而這個很常跟Risk Advisory搞混,所以就以PwC為例,Risk Assurance Team主要是支援Audit Team,做一些Internal Control(內控)的測試(因為在做審計時,會判斷公司的內控是否完善,來決定審計的"仔細"程度)和IT Audit(因為目前大部分企業都有自己的ERP或者會計系統,而要確定這個系統沒有漏洞或者風險-比如說可以有未經授權的修改等等,就要請RA 裡面專門做IT Audit的人來進行審核,之後Audit Team會基於這個結果再進行審計)

這樣講還是有點模糊,舉一個實際例子來講,之前有一個客戶從Oracle系統轉成SAP系統,那麼舊系統的資料要全部搬到新系統,聽起來很簡單,帶事實上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工程,而RA Team的腳色主要就是藉由分析系統、看系統的紀錄(Log 檔)來確認在搬資料的過程中,沒有任何重要資料遭到修改(因為搬資料的是IT人員,如果帳目在搬資料的時候被修改,那麼一定有問題,要特別研究或者問客戶)

3. 其他

還有一些其他服務(但作者並不太清楚...),比如說Actuarial Services(精算,來幫對方評估風險)、Internal Control(內控是否完善、存在風險)…

另外比較有趣的就例如之前奧斯卡頒獎典禮出包就是因為PwC的合夥人給錯信封,所以由此可以看到,比如奧斯卡投票的流程需要一個第三方來驗票,這時候這些Assurance部門的合夥人就會去拉這些生意,提議對方藉由PwC的名聲來為這一個驗票流程增加可信度

所以總而言之,Assurance是利用事務所的名聲、方法(E.G. 審計的流程跟其他服務的驗證方式)來提供第三方保證服務

Advisory

先講解一下概念,很多人分不清Consulting跟Advisory這兩個差在哪,Consulting主要是做策略、管理上的諮詢,比較廣泛、宏觀(比如說公司要怎麼擴大市場、採用什麼樣的戰略),Advisory則是比較偏向專業化、特定領域上的建議(比如說公司的估值),風險上則是Advisory高過Consulting(比如說客戶發現估值錯誤,在M&A的時候多付了好幾億,當然會轉過來控告事務所,但如果客戶採用策略後虧損,也可輕易歸咎於經濟和市場環境)

但在四大為了方便,會將Consulting擺在Advisory底下,那這邊就主要講解三個Advisory的類別:

  1. Risk Advisory: 與Risk Assurance相似,不過腳色更為積極變成給建議的腳色,範疇有:Internal Control、Regulatory Compliance、IT Audit、Forensic Accounting…等等(比如說上市前公司會有一些內控的要求,那麼Risk Advisory Team就會去研究客戶的內控,看使否有遵守政府法規,並且給建議),舉個例子,之前有朋友在做某一個內地客戶的時候(在新疆…搭了兩天的火車過去…),其中一個環節是看客戶在花費上是否有充足的內控,結果客戶在"交際費"上的內控是"每周不可超過x次",這句話一看就知道有問題,花費應該是用數量而非次數去控制,結果一看每個月交際費都幾十萬人民幣,之後就要寫到報告裡
  2. Financial/Transaction Advisory (Deals Team): Big4最高大上的應該就屬於這個組了,主要是提供M&A相關的諮詢,比如說Valuation(企業的估值)、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如果諮詢跟投行是廣大商學生的夢想,那這個組應該是離夢想最近的組,很多組裡的人之後會跳到投行的Back Office,也因此招募要求高,跟MT/MA標準一樣(另外今年景氣差,IPO / M&A生意劇減,每間的Headcount直接變個位數)
  3. Consulting: 類似MBB純策略諮詢公司,幫公司制定策略(比如說重組、人事精簡…),從宏觀上增加競爭力,但始終沒有MBB強(而且常常是跟著審計一起推銷給客戶…然後就有了一些Independent的問題…)

Advisory現在慢慢變成四大主要的收入(已經超過審計),並且未來預計也會持續成長,同時也重新定位四大的服務定位

四大從最開始只有審計,一路發展到各種琳瑯滿目的服務, 的確讓事務所的營收大幅增加,但也讓商業化逐漸取代了事務所成立之初的專業與為公眾利益著想的精神(記得某間說服了以賣水果為本業的公司上市,在做審計時把"水果樹"當固定資產(因為可以長時間存在,並且能產生經濟利益),水果樹上的水果如果掉到地上,就變成存貨,結果公司好幾年都沒上到市,倒是律師、保薦人、會計師賺了不少錢)

四大的介紹也暫時告一段落了,之後會持續寫一些關於審計、會計、四大的文章~謝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