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11章耶穌在伯大尼叫拉撒路復活的故事,(耶穌對馬大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11:25),是這一章的中心信息。
可是,「和合本」的「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的譯法,並不能傳神地演繹經文的典故和原義。
約11:25的希臘文寫法是「ἐγώ εἰμί」,直譯應為「我是/我就是」。「ἐγώ εἰμί」其實是典出於《出埃及記》3:14:「我是自有永有」(「七十士譯本」翻譯時便寫作「ἐγώ εἰμί」)。《約翰福音》作者透過用典,宣告耶穌就是上帝。
《約翰福音》筆下的耶穌不但稱上帝為他的父,更「將自己和上帝當作平等」(約5:18);甚至比亞伯拉罕還大(約8:56–59)。(約8:58「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before Abraham was, I am)」,同樣是用典,可是「和合本」同樣未能譯出「ἐγὼ εἰμί」)。除了上帝,就沒有昔在、今在、永在的。而《約翰福音》筆下的耶穌,便是超越時空,與上帝平等。這就是「高階基督論」。
出3:14 的原義並不是談論上帝的本質,而是上帝向摩西直接介紹自己。原文的「我是/我就是」在中文語境裏,卻不是完整的句子,直譯出來變得意義不明。於是,「呂振中譯本」將之寫成「我是永恆主耶和華」;「思高譯本」寫成「我是自有者」;「現代中文譯本」則寫成「我是創始成終的主宰」。三者的譯文比「和合本」的「我是自有永有」更可取。
其實,「和合本」的《約翰福音》翻譯「ἐγὼ εἰμί」時,往往都會把它譯成「我就是」,如「我就是生命的糧」(約6:35);「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14:6)。可是,「和合本」的 約11:25 卻未有依循這種譯法,顧及翻譯上的統一感;也未能傳神地演繹出經文的典故(注重與 出3:14 連繫)和神學意涵。不理想。
反之,「思高譯本」的 約11:25「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或「呂振中譯本」的「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其譯文更為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