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英國社會改革家請益!《引路者》當大師遇上大師(上)1/2

boooozhi
Social Design  You And I
Oct 27, 2020

該如何找到社會中的人性?怎樣才能牽起人與人、人與地的關係,並讓我們的社區不再是一個個絕緣、無機的場域?

引路者、社會設計、山崎亮
Photo Credit: 臉譜出版

🔴前情提要

《引路者》一書為日本社區設計大師山崎亮先生著作(中文版本為詹慕如翻譯,臉譜出版),本文章為上篇,先介紹在選書時筆者對此書的疑問、淺談歷史的用處及我們要從中學習什麼,接著簡介作者山崎亮先生以及書本前半段Ruskin(約翰.羅斯金)帶給作者的啟發。

此書起初放於書店架上空間設計一隅,過去筆者在找尋相關城市與社會學、設計相關書籍偶然經過發現,而此書使筆者感到意外的點有兩大部分,並從中筆者帶著問題來這本書:第一、引路者是誰的引路者?在還沒細看到作者為山崎亮先生時,只看標題會首先想起的是誰給誰引路?其次,為什麼是寫一本關於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歷史?與社區設計關係是什麼?

筆者取出書架上的書本後看到作者名稱才想到原來日本社區設計大師山崎亮的著作,並且是少數大師撰寫自己的大師的介紹書籍,書中概要作者從七位英國社會改革家的崛起與其相關思想,並作者從大師看事物的方式及提出的主張學習內化後,帶入自身實務經驗上輸出這些知識,換句話說,我們不僅在書中看歷史,也在看當代日本社區的演變過程及山崎亮執行社區設計專案的思考過程。並同時思考著,若為台灣的社區,面對社會結構的轉變、都市城鄉差距拉大、當地文化與全球化影響、資訊科技快速更迭之下,我們如何善用科技、環境與空間與人這四者關係,將社區人與人、地方的種種利害關係帶入設計共創中,或是針對現況所能提出改善的解方值得深思。

🔴學歷史沒有用?

歷史不應該只是一門死記背誦的學科,讓社會大眾覺得索然無味。經過多年研究,呂世浩得到一個結論:古人和我們學歷史的方法不同。

究竟學歷史用途什麼哪?筆者在呂世浩老師TED演講中得到了一些答案,歷史能釐清脈絡來連貫知識,使得推論與知識累積得以進行,同時歷史也會影響社會的程度與價值。歷史雖然是一種關於過去的力量(the power od the past),但同時也可以連結到現今,甚至推至未來。理論發展是必是繼承著前人的經驗,就好比做研究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我們能看見更多新的可能。

同時歷史也可以作為是個案訓練。如同筆者在商管院旁聽行銷管理及行銷個案課程,比照哈佛個案的練習,學習歷史的過程也像是學習哈佛個案一樣,我們或許多太過於聚焦在原因的形成以及梳理背後的結構,但在此同時,我們也要向古人學習前朝的歷史般,在遇到君王所發生的意外時,或現今作為管理者經營發生問題時,如何在第一時間進行危機處理?如果你是個案題目的主角,或甚至歷史中的君王角色時,你會怎麼下正確的決策?因此,我們對於學歷史的過程又有了不同的認識。筆者認為這樣的學習過程也可以套用我們學習孫子兵法的歷史,然而我們為什麼學習孫子兵法呢?其實跟當代的行為經濟學、賽局理論、機制心理學的理論背景或其運作、應用案例有其關聯,過去歷史案例能借鑑,並對照現在與過去相互比較,從中反思與修正。

🔴書中歷史的啟示

筆者發現過去自己學習歷史的視角總是停留於表面及年代本身,不清楚學習歷史之用處,並大多於考試用,也因此歷史變得無味及無聊。但閱讀此書反而透過山崎亮先生身上學習如何重新解讀歷史,或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學習歷史後,能將所學輸出,並融會到自身公司studio-L上,提供看到社區時的一種工具書,從實際案例中結合過去歷史教我們的事,進一步拓展社區設計的論述及回到源頭找尋本質,作者在書中最後彙整了所有引用的改革家的生平及文獻資料,可以提供對於某章節的大師特別有興趣者可以找尋,並延伸閱讀筆者相當推薦山崎亮《社區設計》一書,用字精煉且容易吸收。

🔴社區設計的大師-山崎亮

暸解《引路者》一書之前,可以先來理解山崎亮的簡單生平及代表作品山崎亮生於1973年,是studio-L法人代表、也是京都造形藝術⼤學的教授(空間設計學院院長)。

資料來源 https://www.nippon.com/hk/people/e00043/

同時山崎亮作為社區設計師、景觀設計師,從事了以下活動:成立當地居民解決地區課題的研習會、制定由居民參與的綜合計劃、設計建築和景觀、策劃由市民參與的公園管理等。主要著作有《社區設計》(學藝出版社)、《社區設計的時代》(中公新書)、《論街區的幸福》(NHK出版)。

🔴Studio L.

山崎亮不僅創立了以社區工作為業的工作室「Studio L.」,每年也會參與20到40個社區營造的工程計畫,同時並未以固定的流程套⽤到案例⾝上。在他的巧思推動之下,每個社區都成為獨⼀無⼆的社區,處處都存在著令⼈讚賞的驚喜。他的⼯作不僅展⽰出社區營造的理想,也是社區⼯作者反思⾃⾝的良好範本。

🔴《引路者》背景

十九世紀末期面臨工業革命和勞動近代化浪潮,二十一世紀初期則有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類明顯疏離,以及網際網路快速發展、高度都市化、人口外移、資本主義日趨的巧妙發展(當代的巧妙也從有形的資本主義轉為無形資本主義類型),然而我們可以思考這兩個時代,看似截然不同,但其中人們面對時代中的苦惱、如何採取實際行動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在那個時代就首先具代表性的就是社會改革家、藝術評論家羅斯金(Ruskin)。(p.11)

約翰.羅斯金 /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A6%E7%BF%B0%C2%B7%E6%8B%89%E6%96%AF%E9%87%91

作者指出,現在的⽇本或許也處於類似狀況:時間拉到十九世紀英國,當時⼭間地區荒廢,⼈⼝過度集中於都市。而在都會區中,人與人連結也變得薄弱,過去彼此互助的精神逐漸凋零,在《引路者》講述Ruskin故事背景的1860年代開始,勞動環境不亞於當代的高壓工作、勞動市場,貧富差距也相當懸殊。

🔴John Ruskin 約翰.羅斯⾦帶給山崎亮的啟發

1860年代起,作者在書中的啟蒙者,也就是第一位引路者將其尊稱為自己師父的Ruskin(約翰.羅斯金,文章以Ruskin稱呼),認為減損自然或是既有資源沒有善用其價值是一種浪費,也批判了人們只追求利益而不顧自然原本具備的價值,因此主張類似『惜物』的概念,而這個「物」可以是指人物也可以是代表事物。人們發揮其所長,或是徹底運用東西所具備的價值,與第六章介紹羅伯特.歐文主張的合作和善意近似,提出打造⼀個能讓勞動者變愉快的社會。

然而對應到作者自身領域,他會思考怎麼樣的議題呢?

山崎亮指出推動社區設計不能靠⼀幫「為錢聚集的人」,他指出地區營造之所以成立,是因為一群⼈共同思索該建立⽣活、並且是何種方式建立、如何以⼈與人連結,始能促進社會達到真正的富足。(p.13–17)

🔴由Ruskin反思帶來其他思考點

理解了Ruskin對於當時工業化大量生產的批判後以及山崎亮從歷史中學習要點並且運用到自身專業上,我們也可以由筆者曾閱讀《東西的故事》的計畫性汰舊案例來思考類似於當年Ruskin所處的情境。《東西的故事》一書中明確描繪出計畫性汰舊的運作與社會結構,如今,有著計畫性汰舊來設計的工業產品、時尚產品、甚至推演至其他服務、體驗上,是不是也持續延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呢?那我們該如何提出怎樣的主張來因應這些社會現象?

計畫性汰舊也稱計畫性報廢,是一種消費主義下的工業策略陰謀,有意為產品設計有限的使用壽命,令產品在一定時間後壽終正寢,通常是保固期限之後,以避免支出保固成本。

看著年年推陳出新的產品,逐漸升級其效能、機能,但其中背後的研發過程是否刻意設計產品以容易損毀需要維修、一次性報廢的形式出現?這些手法促成在短時間內產品求一時利潤最大化、凡事快為優先的型態,而沒有顧慮其品質的製造商大量出現,但同時也有像是Ruskin的良心廠商或是企業體系、社會行動者逐漸發起改善,就好像由過去線性經濟,一次性拋棄的觀點出現同時,循環永續,重視物質流、循環鏈的循環經濟型態也由然而生。

🔴山崎亮如何運用Ruskin觀點於自身專業?

要打造獨特、屬於在地的社區設計時,山崎亮在Studio L.中也藉由探討Ruskin使設計各細節呈現藝術性表現,來思考自身公司應用於社區設計要以何種型態呈現,我們以他學習“ Ruskin 以觀察哥德式建築發現裝飾三種要點”為例(p.18–19),探討哥德式建築交由誰來裝飾、製作的三種要點以及其背後的社會結構、僱傭關係、勞動關係:

1.按圖施工隸屬性裝飾:工匠技能不如師父,只能依照指示操作。

2.遵守規範型的裝飾:⼯匠承認技不如人,將師父裝飾為範本、⾃由發揮。

3.創造⾰命性的裝飾:⼯匠不承認⾃己技不如人,進⽽擅⾃表現部分。

同時,對應山崎亮在Studio L.執行社區設計專案時,依據地方社區的社會結構、當地文化脈絡,同時對照於執行社區設計案時,社區的社會行動者參與共創或是參與工作坊的過程中,也有著三大相似的要點:

1.社區成員有熟悉、不熟悉的討論⽅式

2.社區的人不見得如此意見相同,伴隨肯定與否定意見

3.使「辦得到的人負責⾃⼰擅長的事」

山崎亮回顧羅斯⾦歷史故事,並將其應用於社區設計專案中,先以師徒制⽅方式由資深老手培養新人進行共創,且不分⼯的職位使社區設計師與參與的社會行動者同時身兼多職,全程參與專案能力。Ruskin在當時背景下提出重視精神價值以及文化豐富的「富足經濟學」,對應到社區設計中重視「富足」的社區,考量參與社區設計裡的每一個社會行動者,自己能力所及的事、自己想做的事、地方上需要的是三者衡量的過程。(pp.29–30)

創造人與人連結機會,並且讓這些連結起來的人帶給社區活力 — studio-L 經營理念

🔴小小結語

因本書雖然安排七章節介紹七位大師人物,但彼此之間關係錯綜複雜,若我們打開書本第八頁,就可以知道即便是七位時間點接近,但彼此之間受到誰的影響以及共同設計或提出什麼樣的主張進行改革關係錯綜複雜,也因此,透過當時時代背景下對於工業革命的批判以及各自大師的論述,來重新提醒作者也提醒讀者,是挑戰與責任所在,同時也是機會所在位置。若有興趣讀者可以尋找書本細細品味,並從中抽絲剝繭。

最後最後,我們不僅要累積硬實力,也要累積閱讀的軟實力,因此筆者後續也會在文章中不定期穿插影響自己或是改善工作效率、受到啟發的書單,給予讀者更多完善專案、工作術、不同的思考方式!接下來將以本篇出發,探討受到Ruskin引響深遠的William Morris(威廉.莫里斯),這個被作者山崎亮稱呼為大師兄的角色的Morris ,在當時年代受到怎麼樣的啟發而開啟了美術工藝運動,以及作者如何從中學習,應用於自身專業中,敬請期待!

感謝你/妳花時間讀這篇文章,若能幫助到你,可以給「拍手鼓勵」喔!

1. 拍「10-20下」:表示你喜歡這篇文章,蟹蟹你!
2. 拍「20-30下」:表示你覺得這篇文章美賣、很可以!
3. 拍「30-50下」:表示給我最大的鼓勵,可以督促自己繼續輸出寫作!
4. 拍好拍滿「50下」:表示分享這篇文章能夠在您未來執行專案時提供幫助!且十分有貢獻的一篇文章:)

--

--

boooozhi
Social Design  You And I

現於 Web3.0 擔任UIUX用戶體驗、UR 研究員角色,透過定性和定量研究橋梁搭起社會、心理、商業服務創新於專案中,深層挖掘厚數據來理解用戶及消費者,彰顯設計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