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畢業之後》試閱選段

Socotaku
Socotaku
Published in
6 min readJul 23, 2017

導論:在洋館西側一樓某房間內的衣櫥中找到的日記本

後末日的第一個特徵(或者說定義)自然就是世界觀裡曾經發生世界末日,造成了前人類文明的毀滅。這裡必須是人類的末日,而且通常是現代人類文明的末日。如果不必是人類,那有人會認為描寫了遠古種族(Elder Things)末日的《瘋狂山脈》是後末日作品嗎?而如果不必是現代文明,例如對寫樂保介來說現代世界就是姆大陸(Mu)文明毀滅的後末日世界,恐怕不會有人這樣看待《三眼神童》這部作品吧。這樣討論好像在講廢話,不過這個條件限定的特徵其實表現出後末日一如末日作品,其實是與當代社會息息相關,甚至就是藉由完全毀滅來思索當代社會。現代人類文明末日的這個特徵帶來了後末日設定的重要功能:全面取消現代國家、社會的結構,使得後末日的新舞台能夠有煥然一新的、或是簡陋的、甚至是完全淨空的社群結構。

獻給小鎮村

從畫面和故事的設計觀察,《人猿星球》相當有幽默感地整了白人男性一頓。除了嘲諷殖民和白男對女人的觀察外,審美乃至種族都只是機緣的產物,跟《Things to Come》恰成對比。《狼族時代》懾人的一幕是掛著兩條鼻血的男孩在滿地疲憊身體的配電室,醒來或沒能睡去,沉默地望遠,流淚,決定死去。凝視男孩的凝視,觀眾趁這段時間溫習後末日缺水的日子裡持續的恐懼,下一場戲,男孩走向軌道上的火堆──鐵軌旁這群人聚集於此,等待火車經過,他們在軌道上生火是為了讓車停下,火堆是向文明招手的中繼站──扔了幾截枯枝進去,火勢增大,引起附近一個男人注意,一邊男孩褪去全身衣物,遲疑走向火堆,男人讓他分心後截住他,緊抱安撫,鏡頭拉後,拉高,直到鏡頭完成運動前,男人安撫的話語毫無中斷。片中其他角色的作風幾乎都在反襯市民家庭成員的馴良,他們耐受不了槍聲、爭吵,難以直視殺死山羊與馬與偷竊(但導演逼你看),他們在後啟示錄的政治社會總是消極、被動的;當尊敬與鄙夷在溝通中的效力愈來愈低,他們只能流淚、寫信給死者,或是自焚。《狼族時代》肯定霍布斯對人性的刻劃,但基於怯懦形成的政治社會一旦瓦解,馴順慣了的身體只能空洞地控訴不義──這大抵也是後啟示錄撩起的一大恐懼。

大水淹沒的世界

《未來少年柯南》改編自一九七○年出版的青少年科幻小說《The Incredible Tide》。宮崎駿覺得原著的描寫過於悲觀,不適合孩童,所以他要求有更大的自由能改編原著,讓作品更正向一點,否則就不會參與製作。他對末日有著特殊的熱忱並曾提到:「錢跟欲望──這些全部都會崩壞,而翠綠的野草會取而代之。」在七○到八○年代,跟末日有關的作品紛紛出現,也許那時代的作者們對現實社會感到失望,覺得世界終究會毀滅。而宮崎駿則是對末日有著正面的看法,認為洗牌後的世界能夠重新開始,更有機會變得更完美。這正好符合許多日本社會評論家所提到的「理想的年代」與「虛構的時代」的概念。理想的年代通常指戰後到七○年代,這時日本從戰敗後開始復甦,人們有種靠理想改變社會的氛圍,各類社會運動也常常發生。可是到了七○年代,越來越多人對體制內改革不感期待。而從虛構的作品中尋找他們的理想。

紙飛機的摺法

樹蔭工程的文化,除了展現技師足智多謀的男子氣慨之外,更強調一種重新看待科技物的態度。物不是只能有他們被設定好的用途,物也能在創意誤用下得到不同的發揮,因為手邊有的就這些,必須把能用的都用上。若是玩過《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的合成道具系統,想必會對其中的「誤用」風味印象深刻:破布與酒精組成燃燒彈或醫療包、剪刀可以插在球棒上增加殺傷力,也可以加點爆裂物做成釘子炸彈、爆裂物中改放入糖則成了煙霧彈,在子彈稀少且須避免開槍聲驚動喪屍的環境中,玩家必須妥善運用這些合成道具才能順利通關。阿波羅13號返航後短短幾天,紐約時報刊出了一篇社論〈Earth Day and Space Day〉,呼籲美國民眾效法太空人的精神,對任何東西都盡可能回收使用、避免浪費,因為地球同樣只是一艘資源有限的密閉太空船,尺寸稍大了一些而已。高瞻遠矚的環保主張,在後末日作品中則成了切身相關、非實踐不可的求生準則。

讓末日成為漫長的午後

《橫濱購物紀行》並不是日常系中常見的人際關係劇。儘管主角阿兒法依然珍視生命中相遇的每一個人,但那只是她後末日生活的其中一部份;《橫濱購物紀行》的主體,事實上是初瀨野阿兒法對後末日生活的觀察、體驗與思索。在她眼中,後末日世界的生活,彷彿是在體驗一個悠閒又漫長的夏日午後。那裡雖然人煙稀少、科技倒退,但人們也因此能夠從人為的匱乏、無止境的競爭、以及強迫性的社交中解放出來。專注於經營真正重要的關係,仔細的玩味生活的體驗,以及反思自我的思考。而雖然人類文明消逝所留下來的地景空曠破敗,但只要找到適當的觀看角度,龜裂顛簸的道路、傾圮的建築物、或是浸沒在水中的市街,其實也都具有不輸給自然景緻的美感;或壯觀、或細膩、甚至饒富趣味。這樣的體驗絕不是一種浪漫化的唯心論,而是在剝除了當代社會的專斷價值觀,深刻的反思生活與生命的本質以後,才能得到的體悟。

解讀《動物朋友》

化名「長頸鹿朋友」的網友在解析文〈動物神話〉中指出,在尋找自我的大冒險正式展開前,剛得到名字的小包還需要做好心理準備。當小包和藪貓在莽原的水坑邊喝水時,河馬如同女神般從水坑中現身了。河馬女神連珠炮似的問了小包三個問題「你會游泳嗎?會飛嗎?能跑得很快嗎?」,小包只得連續答出三個「不會」。但河馬女神並不是壞心眼想刁難人,他只是想提醒小包,前路險惡,而「加帕利公園的規則是要『自力更生』,自己的安危要自己保護」,不能都仰仗給藪貓。此處,河馬的角色就如長頸鹿朋友所說,既是守門人又是先知(herald),她的提問與解答已經預示了整趟旅程的意義:你生為什麼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決定要如何活著,那才會決定你的限界。

讓你停止憂慮並愛上末日核戰的同人誌,請讀《人類畢業之後》

彩色封面,黑白內頁116P,B5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