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與Mobile App摻在一起會變成什麼?(一)

Jared Chung
SoftChef Blog_CN
Published in
5 min readSep 16, 2019

--

如果你還沒看過的話,我們在上個篇幅從運動產業切入,試著以數據生產者、雲服務、數據消費者,這三個角色來闡述物聯網應用的組成。

該圖(如左圖)雖然是Smart stadium solution,仍可作為示範,以資料為中心時物聯網應用中的元素會有哪些。

我們也提及,行動裝置是一個接觸使用者的出色媒介,它可以是數據生產者、數據消費者,其意義就是使用者透過手機傳入物聯網應用的初始資料,或是使用者在應用呈現的價值上給予回饋,最終在嘗試與調整過程中找到應用提供商與使用者的雙贏局面

正因行動裝置可以充當不同角色,作為接觸使用者的IoT mobile App,其設計會因在物聯網應用中情境、目的不同,而有不同面貌。接下來的段落我們會試著去了解一些“物聯網應用情境”,你將發現這些情境也是IoT mobile App 有別於一般的mobile App 的原因。

IoT mobile App的使用情境

雖然前面提到,IoT mobile App不一定會產生應用的初始資料、也不一定只有最後的數據呈現,以軟領科技協助不同產業的經驗中發現,仍有常見且通用的情境,像是裝置認列、控制、條件作動,這些情境會伴隨著條件限制、邏輯複雜度有不同變化。

上個文章中介紹”有大腦的球“,我們再次把它當作例子。

球的真實使用情況可能大不相同,本文只是藉題發揮來表達情境,歡迎來信分享真實使用體驗。

物聯網應用提供商與使用者雙贏局面示意圖。

裝置認列

這顆球是誰的?

筆者小時候會把球用麥克筆寫上自己的名字加上超炫記號,這樣一來去公園打球就不會弄丟了,鄰居撿到時會還給我。

在西元2019年時空下的少年購買”有大腦的球“後,第一時間應該是打開手機點開某某App,經過“一番步驟”後,少年便可以高舉手機宣告球是屬於他的。這“一番步驟”便是我們要在這裡闡述的重點。

真實的物聯網裝置(數據生產者)製作出來後,總是會有一個特別的記號,其功能跟筆者以前畫的超炫記號一樣,是作為識別之用。

那誰來識別這個獨特記號?會是行動裝置嗎?當然不是,若應用程式刪除後,少年花爸媽6000元買的球跟筆者以前300元買的效果一樣還得了。我們在上篇文章有提及,當設備數據產生後,會將資料送至“某處”等待處理,無非是遠端伺服器,其背景來自應用提供商的私有方案或是公有雲,使用建置在上面的伺服器來識別裝置。

當伺服器“認識“了這個貴鬆鬆的球之後,你便可以實作出綁定關係,把這顆球的記號與這個少年關聯在一起,將少年與球的感人故事記下來後,此時手機App上出現了球的名字,而“雲伺服器”做了見證。

我們來將以上描述整理成兩件事:

  1. 裝置被識別

裝置能夠連線上網,並被伺服器驗明正身。

2. 使用者認列綁定

使用者找到所屬裝置,並告訴伺服器這個裝置是我的。

所以說裝置認列是有先後順序的裝置要能被識別後,才可以被使用者認列綁定,實現物聯網裝置可被管理的過程。

Jared,你的球要跟妹妹分享啊!

你被迫跟手足分享最心愛的球,我妹可能會在球上面用不同顏色的筆寫上她的名字跟記號,球上已經快看不到誰是誰的名字了。

在2019時空下的少年這樣做就太遜了,他會拿起手機點開App,設定好一個共享的群組並發出邀請給妹妹,等待她也把球認列成功後,便成為一個好哥哥。

在真實的物聯網應用中,每個被識別的裝置因情境不同,可能同時服務不同的使用者,是一對多的關係,比如上述手足情深的案例,或讀者早在使用的智慧家用產品,可以開放給其他家庭成員使用、操作,其複雜度跟你開發的應用有關,你需要考量這些事情:

每個裝置只能給一個人使用嗎?

如果只能被一個人使用,那解除綁定需要什麼樣的流程?

如果是一個裝置供多個使用者使用,有上限嗎?需要設計使用者群組嗎?

事情好像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一些

看到這邊認識了裝置認列的必要過程,因此在你設計的流程當中,不僅要處理裝置本身如何成功連線上網比如:

如果產品沒有介面供鍵入資料,該透過什麼方式取得wifi 設定?透過行動裝置給予嗎?那要透過藍芽還是wifi來溝通?聲控可以嗎?

也要開發伺服器驗證裝置的流程比如:

裝置本身有能力執行遠端伺服器呼叫嗎?那怎麼知道此裝置不是假造的?我設計的識別會不會被盜用?安全性如何被驗證?

舉一個比較誇張的例子,如果今天用球的是某個運動隊伍的四分衛,其訓練資料被洩漏,暴露弱點而輸掉比賽,這是攸關幾百萬美元的球團生意。

當你大費周章地完成這些事情之後,你發現不是所有阿貓阿狗都可以使用你的產品,所以你又必須開發出一套會員系統,登入、註冊、驗證信⋯⋯等,再介接上述提到的邏輯,這樣才可以做出裝置認列與共享裝置的功能⋯⋯(事情還沒結束,還有如上所述給行動裝置使用的API)。

如果你是應用提供商,你可能會擔心這麼多的項目,要花多少時間、人力,驗證新的商業模式;如果你是開發者,你應該知道這些事情沒有這麼簡單,這還不考慮到服務可拓展性、費用等細節,短時間內憑一己之力,難以做到樣樣好。

有革命先烈做出來了,那你還要重複造輪子嗎

軟領過去透過自家產品,快速幫助不同產業的提供商推出物聯網應用,因為我們清楚知道在建構物聯網應用過程中會有哪些共同挑戰,而最終目的與業界夥伴是一致的:透過物聯網應用產生的數據,提升企業與所屬使用者的共同價值。

所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好詩!好詩啊!

在讓你的使用者說出如此感動的台詞之前,我們還要繼續討論IoT mobile App中關於“控制”這個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