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與Mobile App摻在一起會變成什麼?(三)資源存取與控制-下篇

Jared Chung
SoftChef Blog_CN
Published in
6 min readSep 25, 2019

--

在系列(二)文章中,你看到了Blynk、Line Things的IoT 服務,你可以發現即使都是IoT服務,但差的可多了,不同場域、不同使用情境是無法通用的,這正是物聯網應用的挑戰與有趣之處。

我們在接下來的篇幅看看真實的物聯網應用實例,你不會看到可愛的LED Button,而是有專業設備、特定場域、複雜的使用情境這些元素。

真實的物聯網應用

Thingworx與Microsoft 合作的工業物聯網加上混合實境,真🐷有點厲害

雖然這個案例與行動裝置無關,其介面是透過HoloLens眼鏡存取並顯示即時IoT資料,看見產品正確的組裝元件與流程,與裝置互動不再透過行動裝置介面的UI按鈕,是透過手勢識別,對IoT中樞下達指令,檢查設備狀態避免危險。

手機並不適合放在快速、安全考量的工業生產環境中低頭使用,如果上述這些動作放在手機上來操作,反而變得沒有效率、危險。

如果你喜歡葡萄酒,看看Libelium Smart vineyard,即時監控環境變化,改善澆灌處方、預估產能、為寒害提早做準備降低損失。

如果你還記得,讓裝置安全的連上雲是物聯網應用的第一步,在那在智慧酒莊裡可能是第二步了⋯⋯。

在野外部署的裝置,其通訊方式可能不是我們上面提到的Wifi、藍芽⋯⋯。不再像是讓裝置連上家中WiFi這麼單純,而可能還要面對多組感測器協作、多種通訊協定、訊號強度問題。

http://www.libelium.com/new-vineyard-project-developed-with-libelium-iot-platform-on-agrotech-the-app-for-crop-management-powered-by-efor-and-ibercaja-on-microsoft-azure/

我們看看Libelium這家感測元件廠商在文章中提到:

In the cloud, the devices’ condition must be managed, and information needs to be available and accessible. Thus, valuable information can be extracted, and this information will help agriculturist so they can make better strategic decisions based on real data.

http://www.libelium.com/new-vineyard-project-developed-with-libelium-iot-platform-on-agrotech-the-app-for-crop-management-powered-by-efor-and-ibercaja-on-microsoft-azure/

裝置蒐集的環境資訊,可以24/7透過手機存取,幫助使用者作出最符合他們利益的決策。

軟領的物聯網應用

軟領使用的是IoT、Cloud領先者AWS提供的技術,與自家產品,與夥伴共同打造各個場域的物聯網應用。

軟領出場示意圖。取自Giphy。

工業監控

軟領與夥伴做的工業監控Mobile App,如上所述用的是AWS IoT Core與以及自家的產品做成,主要功能有即時監控機台數值、動態改變監控模式、手機推播異常警報等。

裝置認列、控制、條件作動三種情境當然也出現在此案例中,在開發上:

從裝置端,提供裝置憑證安全的工具包給夥伴,加速解決憑證問題。

到雲端,搭配自動化的serverless function,裝置連線AWS IoT時便能自動化認證部署,被使用者綁定(現有AWS 服務並無提供綁定關係)。

雖然AWS 提供固定的介面供開發者使用,但夥伴仍希望其搭配的Mobile App與其CIS一致,並有獨特的流程與功能設計。

在存取物聯網資源上,除了裝置憑證以外,我們也透過AWS Policy(資源權限)、AWS Cognito(會員系統)來決定任何一個使用者是否有權限操作物聯網資源。因此合法的使用者才能看到遠端工廠裡不同監控模組的資料像是溫濕度、機台累計次數、影像辨識結果等。

在不同使用情境下,支援“即時的”(MQTT)、“非即時的”(HTTP)方式存取十幾種的監控資料,用以判斷機器是否異常。

透過App送出的指令給AWS IoT中樞,再轉送給裝置,裝置得以改變自身狀態後向AWS IoT回報最後狀態,因而裝置能夠針對指令改變自身監控條件,可以產生不同警報類型。

依照如此複雜的互動與多元的資料類型,你應該能夠理解,這樣的情境為什麼不適合Blynk App、Line Things & LIFF了,需要有獨立、客製化的資料存取與控制方式。

智慧城市

除了工業監控外,軟領也提供智慧路燈的解決方案。

智慧路燈使用AWS IoT Greengrass的技術,且與前述例子不同,在智慧路燈中,Mobile App的角色是營運商管理的一個環節,行動裝置與路燈的互動並非此物聯網應用的核心任務。

在智慧路燈應用中,分派裝修任務給維修人員,維修人員得以透過此IoT App,與智慧路燈即時連線,檢查並回報裝置狀態。因此,在路燈營運上能夠更快、更靈活,如果能夠及時掌握裝置狀態,備料過程能夠更快被處理,任務規模也能從回報裝修狀態中調整,營運商取得與以往不同的科技優勢。

看完系列(二)與本篇,我們可以知道,不同應用場域、不同使用情境影響行動裝置如何存取物聯網資源,以及是否適合在該情境下與裝置互動,但都在體現物聯網應用透過即時資料,幫助使用者能夠更快做出更好決策的目的。

下一篇,是三種物聯網應用常見情境的條件控制,謝謝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