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0916

Li-wen Lin
Speak no more
Published in
3 min readSep 16, 2018

雖然有颱風,但今天天氣不錯。
太陽雖然大,可是不用開冷氣也不流汗。我在桌上排好今天想看的五本書,放一杯冰水、一支鉛筆,開始看書。
喔對,還假裝自己很有氣質的放了古典樂。
讀了一陣子後突然想到一些想不起來的事(?)

上一次這樣看書是什麼時候?

當了編輯後我幾乎不記得自己有悠閒看書的時刻。
不是說我再也不看書,而是狀況有點難定義。
閱讀與工作無關的書、純粹只因為「這是我的菜」而讀的書,好像少到幾乎沒有印象。

那日與同事聊到,我說大概是幾種狀況:

一、為了快速瞭解某個種類而讀。
曾被指定要做青少年小說,但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不知道沒關係,我讀就是了。因此一口氣把市面上同類型的書全拿來研究,一個週末暴讀十幾本。
但這種大量閱讀目的性很高,所以我讀到一個程度就不再繼續,抓到感覺就停,參考資料太多,哪有可能細細讀完。

二、從「我想讀這本書」變成「我想編這本書」。
是讀者時很簡單,就是去書店或圖書館晃一圈,覺得合拍就讀它。任務結束。
變成編輯後轉為向外狩獵,尋找原文書,找到好書則產生征服它的念頭,希望把它變成「我的」。書稿入手後開始遐想――封面怎麼做,譯者誰會有空,能不能搞個講座――諸如此類。
說到讀原文書,這也是個奇蹟的轉變。我認為大學完全不是社會的預備學校,直到開始工作才是腦力發展與生存本能開枝散葉的時候。唸書時期我從沒讀完過一本原文小說(嗯,哈利波特例外,那是因為愛),我家也沒有英才教育,國中的第一堂英文課我就困頓於無法分辨小寫b和d。Meanwhile我的同學早就不知道上了幾年的補習班,還人人都有英文名字。
到職沒幾天,主管直接問,你看完一本原文小說要花多久?而我佯裝思考,卻有點慌亂,因為發現沒有「我看不完原文小說」的選項,只有「要花多久看完」這一條路。
所以我思索一下,說,一天。
這答案怎麼出來的?我不知道。雖然我後來真的用一天看完了。
為情勢所逼可練成的技能多不勝數,you’ll never know。

三、時間太少,因為擔心來不及看完,最後以發呆收場。
一本書再怎麼樣都得花個幾小時,可是,很多時候你會意識到,你真的沒有那幾小時。
那怎麼辦?要翻開?還是不翻開?
要是下次有空得過兩週,那我先看的50頁是不是就白費了?得一切重來?
一思及此就決定用來發呆了。

四、環境不利因素。
我過往住的小空間其實也不是個看書的好環境。
那裡很小,一張書桌一張床,沒有空間了。
雖有桌燈,但我不喜歡在書桌上看,活像準備考試似的,不好的回憶個個湧上。
房間照明是昏昏的黃燈,連蚊子都容易打不到。我曾想過要買閱讀立燈,但事實就是沒地方放。
我窩不了咖啡店,因為我熱愛用慵懶見不得人的姿勢或坐或臥、或躺或倒完成閱讀儀式。假如我是一隻貓,也許能在咖啡店裡這樣肆虐,可惜我不是,我只是一個近視千度、需要好燈光和好沙發的中年女子。

搬到新家後我也沒有立刻開始利用那張小沙發,因為這裡還散發猶如外頭咖啡店的陌生。
而且我也還是忙。
我忘了確切的時間點,但應該是在去年夏末秋初。那個下午有一點點熱,想看的書剛取了貨,然後昨夜剛把一壺白毫烏龍放進冰箱。
我看了沙發還有照進來的陽光一下。
那個下午很不錯,雖然我忘記我看了什麼書,可是記得冰的烏龍茶加了一點蜂蜜,很香;後來稍晚下雨了,又更涼一些;我書並沒有看到完,還在沙發上睡著,最後手麻醒來。
但這是丟了好多年又找回的好感覺。

--

--

Li-wen Lin
Speak no more

編輯,譯者。擅長迷路,發呆,一人旅行;喜歡黑貓,跑步,及讀書。中英日三語使用者,第四語言韓文修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