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伯格之寵」-科幻與設幻的結合

Zhenchi 楨璾
推測居民-Speculatizen
13 min readDec 9, 2017

來自Northumbria University的 Nicholas S. Dalton與兩位科幻小說家Rebecca Moreau、Ross K. Adams在2016年alt.chi的Design Fiction and HCI的範疇裡,發表了一篇關於科幻小說與設幻設計( Design Fiction)的研究。研究團隊出版了一本科幻小說 「 I am a Cyborg’s Pet 」,這篇科幻小說發表在Wattpad這個網路文學創作的平台上。他們期望透過科幻小說的媒介,與讀者一起探索用設幻設計( Design Fiction)作為討論、及重新想像現在與未來科技的新方法。

<<Resistance is Fertile: Design Fictions in Dystopian Worlds>> at alt.chi: Design Fictions and HCI

研究團隊認為,設幻設計(Design Fiction)是在科幻小說所創造的世界觀、建構的故事框架裡所創造的未來物件。依附在科幻小說的架構下,設幻設計或許是一個有點爭議的領域,各界對於什麼是設幻設計,也仍各有主觀的說法。

透過本篇論文的研究,他們嘗試著去找尋:是否可以透過與大眾的互動,找到創作設幻設計的新方法呢?這篇論文主要是提供早期的研究,後續的研究仍持續在進行中。

研究團隊也提到,目前的設幻設計大多探討關於自我反思、描繪大眾願景,且幾乎都是小眾的一群人關起門來創作。但是,關於我們所生存世界,並不是只有住著這些科幻作家而已。未來世界的模樣,是由各種因果脈絡交織而成,不同的生活文化、消費市場、創造的新科技等等都跟在世界生存的每個人有關係。關於我們未來的故事,或許可以由大眾一起來想像?

研究方法

研究團隊透過出版一篇科幻小說來進行他們的研究。透過類似互動式敘事創作(Interactive Narrative)的方式,觀察讀者對書中內容與設幻設計物件的評論,進而重新想像並且創造新的故事脈絡與設幻設計物件。

一開始便鎖定Wattpad為主要發表的平台。Wattpad是一個以為文學創作為主的社交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出版自己的文學作品,讀者對於線上的小說有任何想法也可以給予評論與投票。

Wattpad

平台提供創作者一些數據,以便於觀察小說出版的狀態。例如,創作者可以透過後台系統看到每一個章節的閱讀人數與完整閱讀的人數、可以知道讀者來自哪裡以及年齡分佈。

在一開始要選擇寫什麼樣的題材、命名書名時,他們將設幻設計視為一種使用者互動設計的問題。觀察那些在Wattpad上熱門故事的題材與內容、從讀者的評論裡了解讀者喜歡的題材。

從調查的結果看來,一些書名諸如’I am a Vempires Pet’、“I am a Werewolf’s Pet”、”The Alpha Call me kitten”、”Being The Badboy’s Pet”,這一類型的命名方式似乎非常受到歡迎。加上當時候非常流行反烏托邦的題材,於是研究者便決定以反烏托邦的科幻故事為內容,書名命名為”I’m a Cyborg‘s pet”。

I’m a Cyborg’s Pet — — 「Cyborg賽伯格」一詞是指半人(有機體)半機械(無機體)的生化人。顧名思義這本科幻故事裡即是有Cyborg存在的世界。

“I’m a Cyborg‘s Pet”

本書的故事背景設定在西元2017年,一個新機械秩序的世界。以人類Jenny為主角在新機械秩序世界發生一連串的冒險故事。

Jenny在一次意外中被機器人抓到奴隸訓練營。訓練完成後,Jenny和她奴隸營的朋友被丟到ebay上拍賣給一個Cyborg機器人,並且被FedEx到一個Cyborg位於上流世界的豪宅。

研究過程

故事裡有很廣泛新科技,例如奴隸一進到奴隸訓練營後,被賦予幾項裝備:1.奴隸項圈 2.Fitbit手錶 3.遙控Taser(一種電撃棒)。

故事裡的設幻設計,大部分都與我們現實世界有所連結。例如,上述三個奴隸的裝備、以及文後會介紹的奴隸項圈、Siri的功能、Slavebook、智慧型鞋店…etc。研究團隊把我們現有的科技作為一個原型,延伸到科幻故事裡的設幻設計。

既然是設幻設計,以下找了一些參考圖片提供大家自行想像:

Game of Throne 裡的奴隸項圈。 當然在科幻故事裡的項圈會更先進一些。圖片來源:https://goo.gl/pgSyvv
Fitbit是真實存在的智慧型手錶廠商。圖片來源:https://goo.gl/6EMgGR
TASER能源傳導武器,美國員警通常會配戴。圖片來源:https://goo.gl/6oqWGN

以下進入對於的故事中的設幻設計元素與讀者的討論:

  1. 智慧型鞋店
數位試衣鏡。圖片來源:https://goo.gl/FmH3L7

智慧型鞋店裡有個類似數位試衣鏡的裝置,在這個故事裡換成了數位試鞋鏡。大部分讀者的評論,對於這項科技抱持著正面且樂觀的態度,認為很新奇有趣,提供了良好的購物體驗。

現在的市面上其實可以找到類似的東西,例如數位試衣鏡、數位化妝鏡等等,在這個概念下的設幻設計,並不像是下個科技的東西。因此對於讀者來說,已存於現實一段時間的物品,並不會有太多其他的爭議。

2.推薦系統

奴隸配戴的項圈有個「即時推薦」的功能,這個功能會即時的告訴奴隸當下該做些什麼事,在書本的世界裡其實就是即時的下指令。

在讀者的評論間研究團隊發現一個有趣的點,故事中實體的世界裡,奴隸們時時刻刻的被提醒當下應該要做些什麼事,讓大部分的讀者覺得有些恐慌、不太能接受。

仔細想想,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其實已經充滿了各種的推薦系統,例如實體書店裡會有暢銷書的排名推薦、名人的推薦、網路購物也會有各種星等與評價、甚至在我們個人社群裡的各種通知、按讚、分享次數也變成一種推薦的參考值。

我的想法是,在現實世界裡我們與科技沒有實質的「奴役關係」,所以很習以為常這些科技所提供無所不在的推薦系統。正向的來看,我們可以把各種推薦值當成一種參考、資料的來源,這讓我們可以很快地做決定。

但有沒有可能在遙遠的某一天,當各式各樣的值過量爆表的被使用後,人們的行為開始被這些值「實質的」綁架、奴役呢?就像文章中項圈的推薦功能一樣。或許現實中我們的行為早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科技給綁架。

另外文中也提出另一個觀點:穿戴式裝置實體的推薦和線上推薦之間或許存在著一些差異,值得被探討。

3.衣服3D列印

奴隸穿的衣服是直接透過3D列印噴在身上製成的,同時也有類似3D列印的化妝技術。讀者對於這項技術的評論,認為雖然很酷但卻有些令人感到恐懼。同時有讀者認為這項技術,並沒有任何利益價值,甚至會害很多服裝產業的人失業。對於3D衣服列印這項科技,讀者大多抱持著負面、不樂觀的看法。

4.奴隸項圈

研究團隊將項圈設定為反烏托邦的象徵物。奴隸項圈的存在,在於控制人。研究者希望透過科幻故事,讀者能對項圈有更多批判性、負面的反思,但結果卻與他們的期望相反。

這裡先介紹奴隸項圈的一些功能:

1.移動範圍的限制:奴隸有一定的移動範圍,如果超過界線,項圈會驚嚇奴隸。

2.項圈的軟體可以升級,也有APP可以使用,也可用來查詢資料。項圈儼然是一個戴在脖子上的智慧型手機。

3.項圈有接收口頭指令(類似Siri、Cortona的功能)、軟體升級後有默讀指令的功能,默讀的功能讓人不必發出聲音就可以發出指令。

4.透過項圈,主人可以讓奴隸進入靜音模式。

5.奴隸一切行為都會被紀錄上傳到中央監視系統,類似微軟的Sensecam。

6.奴隸如果使用人類的名子或是說出禁忌的字眼,將會被項圈透過神經傳導痛覺處罰。奴隸每天晚上必須將自己和床上鎖,項圈才能充電。

大部分的讀者覺得奴隸項圈很酷、很有趣,甚至也想要擁有一個。

@dont_blink_sherlock:

“the collars should have their own personalities.”

@Keiralord

“[the book is] Worse than drugs! Gets you instantly addicted. I feel like having a necklace my self! And, most significant of all.

@hmbutterfly::

I think I might need one of these collars! LOL.”

@angelic_devil305:

“it’s sexy-technologicinterestingly geeky, like a Darth Vader kiss scene.”

其中一個最長的評論如下:

@NicoleIsNotCrazy

“So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street today and found myself in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of having to choose between looking where I was going and ignoring my friend until I got home or texting my friend and potentially getting run over by a car crossing the street! And I thought to myself ;damn if only I had one of those collars life sure would be east!’ What have you done to me?! hahaaha”

我今天沿著街走而且發現我自己在一個困難的處境裡,我必須選擇我是要赴朋友的約,還是在到家之前都忽略他的訊息。或是傳個簡訊給他說,我出去被車撞到在街上。我心想,馬的!如果只有我有一個項圈,生活肯定變得很簡單!你到底對我做了什麼哈哈哈!

5.SlaveBook

讀者們對於項圈的反應並不如研究團隊的預期。研究者們打算做一個實驗:他們在項圈裡加入社群的功能,這個是從Facebook的概念延伸而來,叫做Slavebook。

Slavebook有個功能:當兩個在Slavebook有連結的奴隸互相個靠近時,項圈會建議他們聊天話題。(就像facebook一樣,會提醒你今天是誰的生日、跟誰又成為多久的朋友了,是不是該說些什麼?)

當項圈加入Slavebook的功能後,讀者的反應似乎開始有些比較負面的批判性評論

@00crossfire

“”Jeez! Its like having Facebook turned on forever talks instead! Its like the machines are making them think less…”天啊,就像擁有facebook一樣,永遠都在說話。就像機器的存在讓他們更少去思考…。

@fict34

“why is it that when I read this I imagined a world where Facebook was our overlords?為什麼當我讀到這裡我開始想像Facebook開始變成這個世界的主宰呢?

在這裡研究者觀察到,大部分的讀者都有意識到科技有反烏托邦的可能,就像他們意識到槍枝合法化也會有危險的因子在。他們知道他們已經住在一個反烏托邦的世界裡。

但當讀者看到反烏托邦科技,他們並沒有立刻將科技頗諸於腦後,但也不會與極權主義做連結。研究團隊認為,對生於數位時代的人們來說,反烏托邦的科技或許是用來平衡、對抗可能的個人主義與威權。

總結

在過程中,研究團隊探索出另一種設幻設計的新方法:透過讀者的評論與反饋,與讀者一起創造設幻設計。也可以說,小說內很多的技術是讀者發現的、原創的,而這也成為另外一種寫科幻小說的新方式。

另外整個研究過程因為是連載小說的模式,得以在邊寫小說的過程中,邊觀察讀者的評論,不斷循環的測試、假設並自我反饋。對研究團隊來說,這樣寫小說的行為也創造出了很有趣的互動。

而關於本研究所使用的平台Wattpad,團隊也認為這個平台讓設幻設計變成了一個寫科幻小說的工具,尤其很適合第一次寫小說的人,透過設幻設計得知讀者的回應與論點作為寫作的參考。

互動小說模式開啟想像

羅蘭 巴特說:「文本誕生,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意思是,當作者完成一部作品的瞬間,他和作品之間的關係就結束了。而作品該如何被解讀?這是讀者的事。當作品成為一種開放的想像,讀者便不需要追溯作者的原意,反而可以發揮自己對作品重新詮釋的權利。

再重新回到這篇論文來看,多了許多有趣的事情。在科幻故事裡,我們都極力的想知道未來到底是什麼模樣,但事實上,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未來的世界,總是有那數不清的可能。

所以,當故事從一人的創作到大眾的創作時,就像投下一枚想像力的炸彈炸出無限的想像。對於科幻小說與設幻設計來說,去中心化的創作方式讓作品得以掙脫所有的框架,互動敘事的方式得以拓展故事的維度、得到更多的靈感。而對於讀者來說,將故事內容交給讀者,讓讀者從觀看者成為參與者,每ㄧ次的參與都可能會決定故事中的某些命運,而更沈浸在故事情節裡。

參考文獻

  1. https://goo.gl/PBQt3W alt.CHI [關於alt.chi] alt.chi是在CHI裡另外設立的一個論壇,他們接受一些相較於CHI,alt.CHI的論文看似非正統但大多都是有相當創新及獨特見解的研究。在alt.CHI裡的論文,評選的過程將會公開的被PCS CHI的成員討論。
  2. https://goo.gl/vqZc88 敘事物件Diegetic Prototype 於科幻和設幻的差別?
  3. https://goo.gl/gyV8Cm Design Fiction: A short slideshow on design, science, fact and fiction by Julian Bleecker
  4. https://goo.gl/p1icaF 羅蘭·巴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

Zhenchi 楨璾
推測居民-Speculatizen

目前為台科大互動設計博士生, 實踐媒傳系講師&Digital Medicine Lab zheeeeeeeeeeec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