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人為中心的新設計趨勢 (More Than Human-Centred Design Trend)

沈默許久的推測居民,將再次運轉。這一期的推測居民,將展開主題式的討論(之前寫到一半的進度,會努力補回來,因為主編正在撰寫博論而耽誤了)。今年的《推測居民》成功招攬到新作者群,將分享近幾年的設計趨勢——以非人為中心設計,反思過去「以人為主」的主流思維之侷限。此篇為預告文,先來首發介紹何謂「以非人為中心」的設計趨勢,看看設計師會如何透過推測設計進行「以非人為中心」的研究與創作吧!

你曾經想過設計師除了替人類(使用者)作設計外,
是否也能替不同物種進行設計嗎?

知名人機互動(HCI)設計研究者Ron Wakkary,於2021年發表一新書【Things We Could Design: For More Than Human-Centered Worlds】,反思過去「以人為中心」的設計主流思考,是否反而讓設計師只聚焦在人類本身,卻忽略人類的生活實則為一種與多物種互相參與的關係(互相纏繞Entanglement,多物種例如,其他動物、日常物件等),侷限「只為人而設計」的框架中。在書中提到,設計師的角色不該只是聚焦在人類需求(例如使用者需求),而是需要成為一個能夠關注多元物種關係的設計師,在此,我先姑且稱它為「關係推測設計師」。

Ron Wakkary 在2021年新發表的書:Things We Could Design: For More Than Human-Centered Worlds。圖片截至https://twitter.com/hashtag/designtheory

關係推測設計師?這個概念似乎很抽象。

互動研究者Coulton和Lindley(2019)提出設計師需要新的隱喻(Metaphor)來理解如何進入系統性觀點或多元關係的設計思維,因此,他們提出「星系(Constellation)隱喻」:即視每個事物如天上的星星,每顆星是獨立的,但卻又能互相連結,形塑出超越單一顆星星的故事,例如星座,而未來的設計過程,將會如同設計星系般,設計多元物種間的關係,討論如何建構新的連結,創造出新的意義與經驗。

再用另一個例子來解釋關係推測設計師,我和我的研究團隊在今年2021年的國際研討論會CSCW上,發表一篇「事物星系關係圖(Thing Constellation Visualizer)」,結合網友們上傳的日常照片,分析照片中共同出現事物的頻率(例如人、動物、日常物件),視覺化出各種物件、人物、動物等多種角色的關係圖,提供設計師理解多元關係如同星系般的變化,更有趣的是,這個工具不只是讓人重新反思自身與他物的互動關係,更引發參與者推測未來自身與他物的新互動模式(見下方影片,原文可至ACM下載),透過這個工具與圖像,體現出未來設計研究者與工作者,不再是以單一人類需求為中心式的發想,也需要探索人類與多元關係的組成。

透過事物星系圖所呈現的關係圖,可見人與多物種的相連,工具使用可連結至https://thingconstellation.github.io/
事物星系視覺工具,發表在國際研討會CSCW2021年,由荷蘭安荷芬理工大學、台科大、台大組成的團隊:Janet (Yi-Ching) Huang、Yu-Ting Cheng、Rung Huei Liang、Jane Yung-Jen Hsu、Lin-Lin Chen開發的數據視覺化工具,工具使用可連結至https://thingconstellation.github.io/

而這個想法,早在五年前於人機互動領域便開始如火如荼的討論。設計研究與創作領域相繼皆出現各種以「非人為中心」的設計思維,例如以物件為中心、動物為中心、植物為中心,甚至是以外星人為中心。透過執行這些非主流的設計思維,設計師反而意識到自身為人的限制,理解自身是無法完全同理「非人物種」的需求與想法,因此「推測力Speculation」便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方法,研究者開始討論各種新的場域研究方法,能夠改變人的觀察方式,並引發人的主觀推測想像,讓人進入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簡稱陌異化estranged)的非人為中心的敘事空間,透過推測理解非人為中心的設計。

因此,醞釀已久的【推測居民】順著這個趨勢,再次啟動!這一期將開始邀請不同的設計研究專家和創作者,針對非人主題或是超越以人為中心的設計趨勢,進行系列的邀稿。

以下快速簡述,目前設計研究與創作領域如火如荼討論的非人為中心的經典設計思維:

以動物為中心思維

推測居民的首發系列:以動物為中心設計思維,將邀請台科大設計系的研究者賴楨璾分享他的研究成果。

在人類的生活空間中,其實也棲息著各種不同的動物,就算家裡沒有養小狗和小貓或金魚或小兔子,人類的家也會有破窗而入的蚊子,或是角落偷偷爬過的蟑螂、老鼠等,甚至是停駐在陽台與窗邊的鴿子或麻雀。看似只有人類居住的生活空間,實際上是一個多物種生存棲息的居住樂園。以動物為中心的設計思維,重新定義與討論人與動物間的關係,進而去思考多元物種共同互動與棲息的方式應當為何?

楨璾是一個愛貓份子(簡稱貓奴),將愛貓的熱情放到互動設計研究過程,進行各種觀察家貓行為與互動的研究,創造出人與貓共同窺看彼此的互動推測設計裝置(見下圖1)。這次很高興賴楨璾願意將他的成果,分享至【推測居民】。楨璾也同時會主筆「以動物為中心」的互動設計趨勢與案例分享,帶領大家進入動物的世界。

圖1:偷拍小貓照片的推測敘事照片,轉換主人的視角,重新理解自己的家貓行為(由Zenchi提供)。

以物件為中心思維

第二個非人系列,將從人們熟悉的日常生活物件著手。誠如上方開頭所提到的事物關係圖,本系列將由雨停為大家分享,關於「以物為中心」的相關研究。

隨著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註1)的科技應用,部分日常物件開始能夠建立起獨立的物件網絡,在網絡中相互傳輸數據與分享資訊,甚至是能自主地採取行動(例如煮咖啡、協助添購家中缺少的食材、叮嚀人們交通狀況等),開創人類期盼已久的智慧生活之首章。然而,當這些物件,開始表現出擁有自我決定的行為時,甚至是能夠即時捕捉周遭環境變化的數據,透過數據詮釋世界的樣貌,那麼以物件為主角所看出去的數據世界,會長得如何呢?

雨停並不是一個擁有戀物癖的人,但是卻有搜集相同物件的興趣,例如從2018年至今搜集每日的早餐碗盤與食物(IG帳號:Everyday Boring Breakfast每日無聊早餐)。他的博士研究更是專注在「日常物件」的行為研究,設計出一款叫人類離開現場的互動式相機,捕捉物件移動的場域攝影(見下方影片),他將分享他針對觀察日常物件上所進行的各式研究,並如何透過這些觀察內容,作為設計師推測未來生活的媒介。

捕捉該場域照片的相機,曾在2019年發表在國際研討會DIS上,叫做「Peekaboo Cam」,文章請見連結

以植物為中心思維

植物也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它時常被當作一種道具或裝飾品,但它其實是一個生命體。相較於人類能夠即時反應與互動的方式,植物所呈現的狀態是一種極其緩慢的互動,它所經歷的時間與人類時間似乎存在著天差地遠的尺度。然而,植物也會有它的慾望。生物藝術家林沛瑩與他的團隊替植物設計一系列的性玩具(見下圖2),該作品被位於斯洛維尼雅的Museum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收錄。

圖2:Plant Sex Consultancy,由Pei-Ying Lin、Dimitris Stamatic、Jasmina Weiss、Špela Petrič共同創作,圖片來自報導文章:labiotech.eu/more-news/plant-sex-consultancy-art-laboratory/

同時,在互動設計研究領域,台科大互動設計團隊更在2018年,在國際研討會DIS發表,以植物作為互動設計的靈感,探討植物所呈現的「慢」,重新詮釋至互動電子物的設計。他們的作品叫做「植物印表機(Botanical Printer)」,下方連結內文中,可以觀賞裝置的介紹影片:

以植物為中心,將透過專訪,與藝術家或設計研究者訪談的形式,介紹植物相關的設計思維與作品!

以外星人為思維?

除了地球上的生物之外,我們是否能夠從其他星球來的物種,針對地球上人類生活進行重新的反思?人類該如何跳脫「像人」的觀點,重新想像外星人的模樣呢?很有趣地,在今年2021年荷蘭設計師週,設計學校DAE(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的畢業展覽中,藝術家/設計師詹宏祿(Hung Lu Chan)創作出一個腦波聲音裝置《外星人大使館》,讓人重新推測外星人的真實模樣,反思外星人真如娛樂媒體所刻畫,似人又非人的生物樣貌嗎?

寫出【異形現象學Alien phenomenology】一書的學者兼遊戲設計師Ian Bogost,在書中開頭便指出,或許外星物種實際已與人類接觸,但由於人類一味地尋找與人相仿的物種,試圖用在地球對生命的認知去尋找,誤以為人類是宇宙中孤獨存在的生命體,卻忽略外星物種與外星世界,可能超乎人類所能理解的範圍。

類似的概念,藝術家羅晟文和陳儀霏在專訪曾經提到,他們將自己視為外星人,重新設計給觀眾,體驗非人物種的經驗。他們在2020年時,替荷蘭的北海大使館(Embassy of the North Sea)進行「為鰻魚發聲」的計畫,創造出一個巨型的「密室逃脫」,讓參觀者體驗鰻魚經歷洄游路程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作品叫做「F/EEL」;其中,當他們試圖將人類替鰻魚設計的「鰻魚樓梯(eel ladder,見下圖3)」經驗讓人類體驗時,他們決定跳脫人類的角色,去思考若以「外星物種角度」設計出來的「人類樓梯」,會是什麼樣子?進而重新剖析人類的行為,創造出荒誕的樓梯裝置(見下圖4)。

圖3:人類為鰻魚所設計「安全」跨越水庫和水壩的樓梯,實際上很多鰻魚仍因為此樓梯受到許多障礙與傷害。截圖至https://www.northcountrypublicradio.org/news/story/7834/20060810/eels-navigate-new-ladder-at-massena-power-dam
圖4:人類樓梯。由外星人的視角思考人類的行為,以及該如何為他們設計人類樓梯 https://www.shengwenlo.com/f-eel/dam-and-human-ladders

以上為新一期【推測居民】的「非人物種推測設計與研究」之專題搶先看,後續,將分享相關主題的設計研究者、設計師、藝術家,如何透過「推測力」討論非人或超越以人為中心的新觀點。

最後,【推測居民】也預計實驗新的媒介(影音與聲音)——明日客廳,邀請相關議題創作者,進行線上交流與分享,輕鬆對話,聊聊我們的明天!

推測居民將開啟Youtube channel《明日客廳》,邀請學生、設計師、創作者、學者一起聊聊各種未來式的設計(建構中><)。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QkgrtU0OthpJzgO-87Xkg/featured

近請期待!

備註

[註1] 物聯網,英文稱為Internet of Things,是一個科技願景,描述未來所有物件能夠互相連線,分享數據,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物聯網,時常被視為協助人們發展成智慧生活的重要指標。

參考文獻

  1. Paul Coulton & Joseph Galen Lindley (2019) More-Than Human Centred Design: Considering Other Things, The Design Journal, 22:4, 463–481, DOI: 10.1080/14606925.2019.1614320
  2. Yi-Ching (Janet) Huang, Yu-Ting Cheng, Rung-Huei Liang, Jane Yung-jen Hsu, and Lin-Lin Chen. 2021. Thing Constellation Visualizer: Exploring Emergent Relationships of Everyday Objects. Proc. ACM Hum.-Comput. Interact. 5, CSCW2, Article 479 (October 2021), 29 pages. DOI:https://doi.org/10.1145/3479866

--

--

鄭宇婷(雨停) Yu-Ting Cheng
推測居民-Speculatizen

台科大設計系助理教授。研究旨趣:人與數據AI互動設計、智慧系統設計、參與式科技未來推測設計道具、非人觀點、以物為中心設計、設幻設計、數據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