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76人的日子】追夢之路Q&A

Tica Lin
SportsXR
Published in
11 min readMay 8, 2020

--

在這一兩年中,有許多對籃球充滿熱情的年輕學子,看了我的故事與學經歷後,主動跟我聯繫,想知道究竟怎麼準備自己才能進到NBA工作。儘管我一直覺得我是誤打誤撞跑進北極圈的熱帶魚,但正是因為在台灣成長獲得的養份與培養出來的品質*,讓我能到籃球聖殿NBA的球隊貢獻一己之力,因此我也儘可能的把我所知與所想分享給這些遠方追夢的同鄉人。

*關於人的品質:來美國久了以後,我特別感受到團隊中之所以被賞識與喜愛,是來自個人的品質,不止是工作能力,更是工作與待人處事的態度。儘管我不能替所有台灣人說話,就我自身經驗與好朋友而言,台灣人的認真負責、合作不取巧、善於合作與傾聽,都是許多美國企業求之不得的。也正是這樣的品質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

詢問的人背景多元,有的人主修運動教練,有的是做資料分析,軟體工程,統計,物理治療,也有做運動管理,甚至是影片剪輯與球探專長。最大的共同點是,大家對籃球的熱愛與投入都是有目共睹的,有的是自己本身曾是台灣半職業球員、業餘球員,或NBA鐵粉,做了許多相關的project。除此之外,我也因此交到了許多同樣在台灣、美國兩地運動產業努力追夢的可敬的朋友,包括台灣富邦籃球的教練、熱火隊的球探、NBA的培訓裁判、矽谷的籃球科技創業者、許多正在朝籃球之路邁進的運動管理人才,還有用Podcast串連大家的小人物上籃。

而大家的目標都是同一個:

希望能在運動產業找到一席之地,熱血投誠,一展所長。

在台灣的產業分配裡,運動一直是一個被低估與輕視的產業,球員與教練團隊投入的努力與社會給予的報酬無法平衡,台灣運動產業的產值儘管逐年提升,運動經濟大約佔GDP的0.37%(約40億美元),然而卻都是在運動服務產業(俱樂部、健身中心、業餘運動項目等等),職業運動產值又不到整體運動產業的1%,少於台灣GDP的0.003%。反觀美國,光是四大職業球賽聯盟(NBA, NFL, MLB, NHL)運動賽事一年就有約230億美元收入,帶動周邊媒體與商業高達5000億美元,佔全美GDP的2.7%,是美國產值第六高的產業。除了高報酬與對運動的熱愛,媒體鎂光燈下的明星氛圍以及文化影響力讓運動產業的吸引力大大增加,也讓美國運動產業人人覬覦,競爭尤其激烈。

--

--

Tica Lin
SportsXR

Data Viz Researcher & Designer, AR/VR Enthusiast, Life Adventurer, Basketball Lover 🏀 Creator of SportsVisReal: https://medium.com/sportsvis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