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矽谷,行きまーーす,也是個滿滿的大平台?

Lman’s murmur
ssxtalks
Published in
5 min readDec 26, 2016

就如同初鋼駕駛阿姆羅出發前必喊的口號,亞洲矽谷執行中心也在聖誕節這樣特殊的日子來正式的接牌和啟航。

筆者也有幸受邀出席並且擔任下午場的物聯網論壇的Moderator,所以既然都得來了,就乾脆一早來看看到底我們國家要怎麼搞這件事情。

在多個媒體上已經有不少關於這部份的報導,我也就不需再多做記錄,但也想談談一些觀察。

很多人會提到政府喜歡這種大堆頭式的開幕方式,還有象徵式的啟動儀式,我自己其實也是,但仔細想想,會這麼做的原因必然還是有民眾是買單這樣方式的,若我們公民不喜歡,那麼持續的表達出去,政府終究是要滿足(娛樂)公民的,這種方式才會真的有機會慢慢改變。否則!這確實是政府告訴民眾我們有做事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揭牌和啟航儀式過後,現場的人潮走了一半,繼續在台上談市場趨勢的session其實很重要啊!怎麼副總統走了,這我還能理解,很容易有超多形成要走,大多數官員也都走了,而不是還有物聯網大聯盟嗎?怎麼相關的好像都走了?

發現到目前除了執行中心的關鍵七人小組的現身,確實還沒有比較進一步和具體一點的作法,雖然在之前的熱烈討論中,社群許多人都在質疑著為何這計畫必須在桃園?在那一段期間有著許多的討論和國發會這邊的重新檢討,也就沉寂了一陣子,也隨著唐鳳政委的上任,似乎畫龍點睛的加了個Dot在亞洲矽谷中間,然後就順順的到了在桃園的執行中心啟動了。

確實,執行中心在哪問題不大,政府可以有其考量,同樣的就是得讓積極想參與理解的民間社群理解政府執行的考量就好,而對桃園來說,爭取這個議題到桃園是必然也能理解的。所以困難的是中央政府的論述得更清楚。

到了下午兩場的深度論壇以及座談,也就順著亞洲矽谷的另一個重點,物聯網的議題,這也是我覺得有趣的,我們既然編組了物聯網大聯盟,也有物聯網志工團,但怎麼下午的物聯網論壇,除了必然在的執行中心團隊,物聯網大聯盟或者志工團似乎都不見了?

那麼我也就好奇物聯網大聯盟和志工團是用怎樣的機制方式來和社群以及其他人做交流呢?

在啟動結束的不到一天,有不少人都問了我看法,我必須說,因為體會了政府執行的流程,所以一個創新的議題要在這樣的體制下進行本來就不容易。

公民的素養一直是我覺得應該Highlight的,政府的所有作為到最後都是必須滿足公民,但我們若在期待政府真的做創新的時候,是否又能接受創新的代價可能是會有極大機會是打水飄,而打水飄之後,我們是否會瞬間變成嚴格監督的酸民謾罵政府的不監督?

如果會的話,那我們怎麼期待政府來做可能的創新和探索未來?

對於亞洲矽谷,也很多人感覺在參加之後,覺得似乎內容是有點空的,這或許是因為跟最早提出的樣貌和在被媒體以及社群一輪批判或者討論之後,似乎除了句點增加,實質的改變似乎不多有關。

如同在之前的文章談到的一些建議,我很樂意再次的提起,其中我覺得實驗場域的部份是最有價值但卻也還沒能看到具體做法,對於政府端要積極的參與創新,提供可具體落地實驗的場域,不是什麼Maker Space,也不是什麼實驗室,而是實際測試的場域環境。

創建研發群聚是好的,但若最後依然只是大廠的舞台,那先說大概就輸了。積極的作法應該是:善用開放式創新的觀念,提供試驗場域,大廠和政府提供資源,但是讓新創來用不一樣的角度做實驗,這樣才能同時達到實驗成本低、風險也低。新創本就該冒險,而若大廠這樣都願意一起做,那就是真的想創新的大廠;而非只想用政府經費,協助降低自己研發費用而已。

而物聯網大聯盟也絕對不要再走過去只是產業群聚的公協會,而是標準的接軌。

標準的接軌,絕對不是成立那些線下聯盟或者協會,讓我們自己在島內自嗨;而是能夠開放我們有競爭力的學者去與企業有更多的合作,並且積極直接參與國際標準協會,從參與跟隨到建立影響力和發聲,這才是發揮我們實力和能力的場子。先進國家都是透過標準的建立來作為產業戰略的一部分,若我們還在角落結黨,那就是持續讓自己邊緣化。

有真正可以實驗的場域,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作法,搭配願意投入早期的基金,或者是投資到國外有價值的物聯網新創,透過場域的搭配,那麼就可以有很多有效的實質創新的產生。進而帶動新產業生態的誕生。

不要被生態系的論述給綁住了,生態系是讓自己也成為其中可能的node,融入然後發揮影響力,而不是我們建立我們的生態系,我們希望別人加入我們的生態系這種依然是寧為雞首的概念。

最後,曾經聽某個老前輩提到,政府投入資源資金的方式有時候會被既有的體制和系統卡住,這部份要改變確實需要長時間來投入,但是至少要在資源資金都下來後在執行時要搞對。那這樣就可以用有效的方式滾動出實質效果並且回頭導正體制。怎麼做!最會溝通的政府看來還得繼續努力。

--

--

Lman’s murmur
ssxtalks

40 something, still having faith in Tech & trying to make some good impact to the world. Believe IoT & DLT can change the internet for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