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Workshop: 時間不用擠,用心發現

Leona Huang
Startup Lifestyle Journey
6 min readJul 17, 2018

6/23參加Gipi老師「時間管理」線下活動,聽Beauti分享時,第一個步驟就已經點醒我了!天啊!時間,不需要用擠的,找找就有了。

先分享沈甸甸的乾貨:
1. Beatui的簡報分享
2. Gipi老師的簡報分享

當我開始找零碎的時間後,這才發現…我的老天鵝啊…我一週有大約61小時的零碎時間。這樣算起來,一年有31232小時的零碎時間!

正好在聽Beatui與Gipi老師的分享時,把之前看過的書,做過的實驗都綜合起來,整理成現在這個我自己使用的時間管理脈絡,或說是 — — 精力與情緒管理也十分貼切。

找出零碎的時間其實真的很有用,時間到底底如何被切割的一目瞭然!

其實如果想了很久,想不出來有沒有想做的事、想看的書,其實都像是一種停滯的象徵。即便是去嚐嚐好吃的飯館,都是一次人生中的體驗。現在的我們正是過去所有體驗的累積。

為零碎的時間貼標籤我覺得是很管用的做法,就很像是我們會在早晨起床後要做什麼、來回的通勤時又可以做什麼,晚上的時間又可以做什麼。這裡面可能包含了與個人學習、成長、健康等種種相關的事物。我覺得,善用這些時間,都可以為未來增加一些可能性。最近聽到混沌大學的課,裡面提到一句話,概念是:「現在就是未來」。這就是活在當下的最佳解釋吧!現在如何面對當下,所產生的結果就會體現在未來。

為零碎的時間貼標籤管用的原因在於,讓我們更好的覺察現在這個時間段的狀態與我們的自控性,就能更好的拿回對時間的主導權,不會讓時間在晃眼中就過,也不會讓時間被情緒主宰太久。

在找到零碎的時間,並為零碎的時間貼上標籤,也找出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後,就可以針對不同屬性的時間去填入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我先把規劃時間的架構用Google Sheet做成這張表,再另外依序填入我想做的事情,然後我把這張標pin在自己的Chrome上時時提醒自己,不過Beatui的方式更厲害,因為她將計劃表印出來,隨身攜帶,做完就劃掉,有隨時敦促自己的功能也可以即時給自己反饋!整張紙為了可以隨身攜帶,折了又折,看得出滿滿的成就感。

除了這些,用紙筆找得出來的顯性時間,其實還有許多事項前面提到的,因為被情緒或其他因素控制而不自覺讓時間被吞噬。

譬如!!

Gipi老師說的這兩句話:

第一句話並不是要大家不當責的意思,而是因為我們社會普遍的教育「能者多勞」的傳統觀念,往往讓人才、勞動力無法被最好的發揮。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往往為了做事而做事,卻沒去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做這件事有什麼價值嗎?對大家或整體而言能帶來什麼益處嗎?最顯而易見的就是那些不必要的,或者未經規劃流程的會議。

「發現誰來決定你的時間」,其實就是透過「當責」取得信任,然後漸漸的取回對時間的自主權。

其這件事不光是用在工作上,其實在「多動力就是你的富能力」這本書也有提到,類似概念,作者堀江貴文根本在時間上根本就是控制狂。其中有一個例子我也十分有感,他直接的在書裡說,他厭惡那些直接打電話給他的人!什麼事不能用傳訊息的?因為電話會中斷當下所以有他在做的事,但是那些打電話來的緊急程度其實並沒有比當下他正在做的事還重要。會說我會也很有感是因為,我就有位想聊天就隨時打電話來,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的阿姨。但為了避免對阿姨不敬,不能直接拒接阿姨的電話,我定下了一個規則:打電話前先在通訊軟體問,現在方便通電話嗎?以及,所謂何事。

以下,老師還提了四個Tips,讓大家可以省時間,或者說更有效地利用時間。(詳細:Gipi老師的簡報分享

以下是幾個我嘗試,對時間管理來說,有助於自我認知的方法:

這是來自李笑來「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裡所提供的方法,裡面引述據說是以一位蘇聯昆蟲學家 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柳比歇夫 真實故事為題材所寫的文獻性小說,名為「奇特的一生」(作者格拉寧),故事裡的主人翁用他自創的「時間統計法」在一生中獲得驚人的成就。(詳細可以參考李笑來在知筆墨李分享的版本:第三張管理 6. 感知 。)

我自己的作法就是真的去買一本小本子,真實地記錄下自己「幾點幾分在做什麼」,實實在在地面對自己的「時間存摺」才能發現哪些時間可以被更有效地利用,還有自己都把這些時間「花」在哪了?「花」的值不值得。培養出時間感後,才能更覺察自己用時間的方式。

另一個是許多人推崇的,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管理法中的「時間單位和算表」,其實我的工作不在科技業,也沒有龐大的組織,所以並沒有清楚的了解一般企業到底是如何運用「時間單位和算表」的。但是,當時,自己所處的工作,自制力要很強,還要帶實習生,因為剛好在得到App每天聽本書聽到了這個概念,就決定用一個自己的版本,到現在還是覺得很受用。

大致的內容和前面的時間感練習很像,就是紀錄了自己幾點到幾點在做什麼,共花了多少時間,每做完一件是就計一筆,而且是詳細的紀錄產出,比較不同是,我歸納出了其他欄位是,做這件事我有什麼發現或心得,會在記錄時,順手將「工作心得、筆記或相關資料」一並附上,最後在定義這件事所帶來的價值是內部價值或外部價值中的什麼價值,譬如:品牌曝光、內容經營、networking等等,並計算,對於這些價值我花了多少時間。

以下是在聽完Beatui與Gipi老師的分享,寫下這篇文章後歸納出的checking list:

這篇分享提到的書籍:

--

--

Leona Huang
Startup Lifestyle Journey

商業思維學院共同創辦人|一起學習一起變強的歷程紀錄